APP下载

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劳动素养提升

2023-12-26杨慧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幼儿100 2023年44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劳动

文/杨慧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方面具有理论优势、课程优势和组织优势;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方面具有实践优势、时空优势和生活优势。因此,整合家园力量共同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成为提升幼儿劳动素养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需要。然而在家园共育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园中心主义与共育的简单粗放性,如不少教师只给家长布置任务,不能很好地向家长阐释劳动教育以及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导致共育任务不被家长理解,得不到家长的支持,甚至还会招致家长们的抱怨。这不仅达不到劳动教育的目标,还会对幼儿成长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造成消极影响。

为更好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发挥幼儿园和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各自优势,园方需要体系化设计,分步有序实施,推动家园劳动共育走在专业的轨道上。

一、专业指导,确保家园劳动共育在认知上达成共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体力劳动在劳动中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少或者被智能服务所代替,不少家长认为在这个时代没必要让孩子从小进行体力劳动。还有一类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没有能力从事日常家务劳动,甚至还会因为“帮倒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些意识都导致现在的家长在引导幼儿参与劳动以及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动力不足。

家园共育建立在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共识的基础上。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开放日以及亲子活动等方式,主动向家长传播正确的劳动教育知识。

首先,劳动可以让幼儿在身体上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得到充足的锻炼与发展,强健体魄;其次,劳动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获得对自我的把握感、对世界的控制感,以及价值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再次,劳动教育还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追问的回答,通过劳动,幼儿从小养成了对劳动、劳动人民的情感。

劳动让幼儿亲自体验和实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运用智力和体力去认识、改造世界。在幼儿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在体力上得到锻炼,还在智力、品德、审美等方面得到锻炼,同时也会让他们学会体谅他人,关注周围世界,使其品格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科学设计,确保劳动共育方案符合家园实际

在家园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时,幼儿园给家庭“布置”的作业常常与家庭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家长可能会在具体配合实施环节上受阻,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更导致合作共育效果不佳。

高质量的家园共育方案,需要建立在科学研究与设计的基础上。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一样,家庭生活的内容也会千差万别,如果统一规定每一个幼儿家庭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不仅无法符合家庭实际情况,还会让家庭陷入被动卷入的境地。

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合作劳动教育工作之前,应当组织相关调查,了解每个幼儿家庭的具体情况,让家长主动反馈其家庭生活方式和习惯,引导家长主动挖掘潜在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充分、全面调查的基础之上,再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既要有统一的方向指引,又要给活动实施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确保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活动。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型劳动、服务型劳动和生产型劳动。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幼儿园通过对家庭规模、家庭结构与主要抚养人以及家庭主要生活方式的分析,形成本园劳动教育的具体规划方案。如不同学段幼儿家庭一日生活型劳动的安排计划,从早起洗漱到晚上就寝,洗脸刷牙、穿脱衣服、叠被、收纳整理玩具等。在节假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服务型劳动,如帮爷爷奶奶准备晚餐,做爸爸整理院子的小助手,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等。

科学且符合实际的劳动共育课程还需要考虑地域、抚养人差异,如城乡区别和祖辈隔代教育的问题,要灵活地根据区域特点和家庭抚养特点进行劳动内容的选择,让家长们能够有材料、有能力、有时间参与进来。

三、建立机制,推动家园劳动共育得以可持续发展

家园合作不是短时的一次性工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且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家园合作开展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营造合作氛围,鼓励家长主动积极参与是关键。

首先,建立合作反馈机制。家园共育要让家长能够有被理解和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在家园共育问题上他们是有发言权的,而不是提线木偶。通过反馈机制,幼儿园可以真实了解劳动教育在家庭开展的情况,倾听家长的困难和需求,即可以有针对性地给每个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根据反馈改进之前的家园合作活动,提高合作效率。

其次,建立指导帮助机制。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参与共育时遇到困惑或走入误区是正常的。父母应当给足幼儿自我服务的时间,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和慢吞吞,充分考虑幼儿做事的速度而留足时间,尽量避免因时间问题引发的代替劳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幼儿家长可能会碰到孩子不愿意做,出现消极抵抗、畏难情绪。通过建立专业的帮助指导机制,家长可以无忧地向幼儿园教师请教相关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能力,形成亲子共成长的格局。

劳动创造了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正在培养一代代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实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幼儿园要积极通过家园劳动共育提升劳动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劳动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