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柔的独白,真情的表达
——读朱俊诗集《花间河山》

2023-12-26周维强

辽河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诗心河山花间

周维强

读完朱俊的诗集《花间河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总是回想着他那素朴、真挚的诗句,以及诗句背后折射而出的一颗璀璨、晶莹的诗心。他的诗歌轻灵、柔然,内在的清韵在表情达意上会让人读到清丽的美感。诗人工作、生活在湖北恩施州的宣恩县,一个山清水秀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县城,青山绿水的环境给了诗人以唯美的启示。同时,安宁的创作环境又可以让他避开都市的喧嚣,在寂静的山水间寻找可以安放的诗心,达成人生孤独的思考。朱俊以深刻的生命体验入诗,写出生命的内涵和人生那一瞬间的悸动与震颤,他的诗心始终是安宁的,不为任何浮华的表象所动。他热爱着俗世的生活,同时,又能够及时从俗世生活中抽离出来,以一个诗人的视角,解构俗世生活中那些感人、动人的细节,完善日常里的诗意,超脱俗世的庸常。在朱俊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安心与诗歌创作,与诗意相伴的年轻诗心,是如何以饱满的激情在现实主义的舞台上哼唱着浪漫主义歌谣。

诗集以四个章节串联,分别是第一章“景起花间”,第二章“一页河山”,第三章“诗间故人”,第四章“月落五更”。大都是短制,有凝思、遐想、修辞、比喻,有激动人心的时刻,有安于现实的隐喻,有诉诸笔端的抒情,有质朴鲜活的想象。诗情以“宣恩”为原点,书写故乡的一景一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虽然是写故乡,但朱俊笔下的故乡,有别于乡愁的苦闷和虚伪的抒情,同时又告别了传统乡土诗陈旧、俗套的写法。他在《花间河山》中对故乡的吟咏和书写,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在场的、高于现实的、源自生活深处鲜活力量的客观呈现。诗人将自己的诗心,与现实生活里的人物、景物、事物,紧紧相连,将情绪、情感,积极融入生活之中。将诗歌的基调定格在轻盈、轻灵、轻柔的精神层面。靠想象力加持,不论是歌唱爱情、回望友情、凝视亲情,他总能在特殊言说的比喻里,完成“诗性言说”的可能。

比如,他写 《北纬三十度上的城市》:“躺在云贵高原的手掌里/山水都是诗歌的模样/吊脚楼和月亮,人们和太阳/白鹭穿过云朵的上方,用羽毛写作”,诗题自然是写“宣恩”,但在诗歌中,诗人摒弃了主题先行的写法,从一个个侧面来勾勒这座城市的美感。躺在高原的手掌心是动感的,有用羽毛写作的白鹭是诗意的,山水都有梦境,城市的风骨是千古的文章,乃至“寻高处登临,河山俱在花间”,北纬三十度上的城市,是诗人的灵魂所系。诗人在诗歌中升华了主题,升华了情感,将想象力和言说的层次嵌入诗中,有了明朗与清新的感觉。类似的写法在《夜上墨达楼》一诗中也有技巧的运用:“走两步,捡起一片月光/廊间满是诗意,却没有下笔的地方/牌坊上镌刻着河山/收藏了秋天最后一缕霞光”,单纯明净的画面,清新的意象叠加透明的色彩,抒情的气息是淡淡的,但是内在的情感却是厚重的。谁人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人又不爱自己脚下的土地? 但把这份沉甸甸的爱表达出来,就需要让词语灵活起来,传达自己的深情厚谊,这样表达顺畅才能激起共鸣,才能在时光的漫溢中,找到和鸣的声音,完成诗性韵味的写意。

朱俊善于把自己的心灵和情感融入到情境之中,化解内心的紧张感和敏感性,让语言不断呈现陌生化或者新鲜化的表达,抽离无谓的干扰,形成独特的画面,在时代精神和个性表达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读《花间河山》里的诗,思想和诗意都是有所暗指的,单纯从字面上你只能觅到清新的气息,而要想读到更多诗人内心真诚的阐述,就需要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些暗设的密码。当然,纯粹而又朴素的诗句里,这种寻找,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一种阅读上的乐趣。我与诗人有过一面之缘,诗人生活的城市我也曾游历过,故而对他笔下所写的诗境以及内心涌动的诗情都不陌生。诗人在写诗时是自信而自省的,且能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而不至于让诗句呈现碎片化、散文化的抒情。朱俊在写诗时,力求追求诗歌的韵律感和人性真实的感受,同时在探索诗意上,不断尝试变换着表达技巧而避免陷入自我重复的境地。不论是在观音堂前看春燕衔泥或者在清水塘与一群鱼相逢,抑或在伍家台冲泡春天、和贡水河边的白鹭对话,甚或提着春光回家、南风里阅读村庄,他都把语言明快、意象精炼、构思精巧作为写诗的目标,让真诚的思考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写出对美好生活的诗意阐释。

同时,诗人还是一个内心细腻且敏感之人,像 《老街口卖麻辣烫的嫂子》《贡水河边开出租的师傅》《用石磨子推岁月的舅妈》等诗,所写的对象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或者常见的生活场景,但是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诗人的内心投射出不一样的感悟,就会生成别样的诗意风景。那一份来自灵魂的颤动,那一份来自内心的激荡,在诗言情、诗言志的明喻里,完成了对人性之美的呵护与观照。他在写这些普通人时,是俯身凝视的,带有着爱的关怀,表达出了我们忽略的人间冷暖,同时又把生活之美的侧面展示出来,有现场感,有生活气息,有生命律动的温情。看得出来,诗人在写诗时,内心是自由的,精神是向上的,与现实生活保持着共振,同时不忘在日常寻找令人难忘的光芒。

写诗就是完成内心深处对美学的追求。通读诗集《花间河山》,在其诗歌明晰的质地中寻找美感体验,犹如打开一扇个人经验的诗学之门。惊异于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诗意处理,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乃至一个傍晚,在诗性空间里,都有其跃动的风景。诗人站在墨达楼下的行吟与独白,站在文澜桥上的凝思与感怀,一次次修正语言世界里的孤寂和空灵。诗人寻找着野椒园、彭家寨、贡水、柚子园、铁匠铺……这些独属于“宣恩”的意象,搭建成灵感的骨架,建构自己的诗学小屋,然后从这些独特的意象出发,捡拾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完成创作,像:“野樱桃花,在晚霞里/站成了春天的样子/和我一样,气定神闲/迎接每一个回家的天涯客”(《贡水三桥的野樱桃花》),以及“夜晚的天空很蓝/和校园里面的蓝色裙子一样让人沉静/流星像一群离开校园的孩子/往山坳上奔跑”(《第一次在酉水河边喝酒》),字里行间喷射出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的是生活新鲜的场景,是有着生命力的情感表现。这些闪亮的诗句,隐约而开阔,有独白,有情怀,且有精神的叩问。能够写出这样的诗,一方面说明诗人观察细致入微,另一方面诗人始终以一颗赤诚的诗心来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瞬间。

在诗集的第四章,诗人写到了“宣恩”的民俗和风物,我每一首都读了五遍以上。这种以地方特色入诗的形式,往往具有神秘性和哲理的思辨,朱俊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往往以沉静的心情来承载透明的事物,展现博大和细小的情节碰撞。追求事与物天人合一的理念,且由于群山环绕而生发出的神性特点,诗人以灵动的语言压住抽象和具象的事物,完成了歌唱与歌吟。而像《雪中的采莲船》一诗,以“三叔舞采莲船”为引子,导出民俗的传承和平凡人物的特殊经历,不仅仅贴近灵魂的叙述,还有着对亲情回望时的情感折射。

朱俊的诗歌不设置阅读难度,在表达自己独特声音的同时喜欢留下诗性的留白,让读者读完诗后有其回味的空间。读完诗集《花间河山》,我的内心生发出一种热恋之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甚至心灵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诗人的脚步走向自然,贴近山与水的腹地,感受生命的蓬勃。俯向低处,看似是一种写作的姿态,实际上是一种灵魂向下的审视,是对自身写作经验的梳理,是对凡俗解脱之道的一种寻觅。当生活经验与个人经验相重叠,当山水诗情与个人诗心相碰撞,朱俊的写诗体验似乎在向我们诉说,那就是以轻柔的独白寻找回声,以真情的表达完善诗风的凝重与优雅。化繁为简,独创的诗意阐释在创造性思维里完成经验的叙述。

猜你喜欢

诗心河山花间
河山
花间少年郎
情系河山
花间仙子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诗心依旧(节选)
菊品与诗心——论欧阳修十年迁谪期的菊花诗
笔写千重岭 挥毫绘河山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