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地方红色文化育人策略探究

2023-12-26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6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技能

姜 慧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迫切更紧要。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构建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描述了“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特征,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1]。该《意见》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高职院校作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地,必须在准确把握技能型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服务技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地方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重任。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全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为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建设提供素材资源

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建设,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重点放在用红色文化引领立德树人,用红色文化铸牢文化育人之魂。

在学校开展思政育人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地方红色革命纪念地,通过图片、文字、场景等资源了解历史事件、红色故事,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培养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通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传承红色革命精神,铸就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2]。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技术意识+人文情怀”的素养

当代大学生生长于网络信息时代,容易受各种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自制力较差,学习意识薄弱,认识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出现价值观扭曲、世界观偏差等问题,由此可见正确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进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文化资源。

高职院校应围绕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树立技能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高职院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把个人的理想实现同中国梦结合起来,激发为党和国家事业努力学习技术技能、掌握过硬本领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自信的提升必须注重红色文化特别是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以此为重要的着力点[3]。

高职院校要广撒深播“红色种子”,充分运用地方红色历史和红色理论,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成长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调研分析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红色文化厚重而独特。地处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沉、红色文化厚重独特城市的高职院校,充分汲取地方红色文化的养分,对提高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水平,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发放调查问卷,探究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及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情感态度和具体需求。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随机发放进行调查,共发放电子调查问卷49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本次调查问卷设计13个问题,其中2个是开放式问答题。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情感态度积极正向。当问及“你对红色文化了解吗?”时,仅有3.95%的学生不了解;当问及“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时,有59.67%的学生选择经常能够感受到,仅有1.66%的学生认为感受不到。可见,该校在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较为充分。当问及“你是否愿意主动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时,57.17%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42.41%的学生选择愿意,两者相加达到99.58%,说明学生对于了解、学习红色文化的意愿强烈、积极性高,这点也在问题“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将南京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印证,该问题中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占1.04%。可见,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情感态度是积极正向的。

2.地方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和效果有待加强。被调查学生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全面,在“你对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程度是?”和“你对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程度是?”两个问题中占比最大的回答选项都是“了解一些”。

另外,在开放式问题“你去过或了解的南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哪些?”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没去过”,其他叙述的答案集中为几个标志性的资源点,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其实,截至目前,南京有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红色文化丰富,但学生知之甚少。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虽然在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中积极融入红色文化,但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和效果方面还亟待加强。

3.学生对加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多途径进行了解学习愿望强烈。在问题“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南京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选题)”中,每个选项学生选择的比例都很高。

对开放式问题“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你对红色文化的融入及认知了解上有哪些收获和建议?”,很多学生认为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励自己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同时,很多学生表达了多途径学习红色文化的愿望。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动力,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精神了解不够深入全面,注入红色基因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中,自身也缺乏深入持久的研究,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深层次认知。

根据以上学生学情特点和教师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在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中,不仅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要求,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还要打造高水平红色育人方阵,为实现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路径

(一)以弘扬地方红色文化为引领,做好红色文化育人体系顶层设计

红色文化育人顶层设计要树立一体化设计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强化以地方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促进一整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形成,着力构建依托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育人工程,树立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将顶层设计与分批推进相结合,加快构建“全环境育人”新格局[4]。

(二)发挥地方红色文化在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高职教育因其高等性、职业性和生产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内涵。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要发挥育人合力,关键是要完善育人监督机制,创新协同育人模式[5]。

1.完善育人监督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三全育人”工作具有全校性、全局性。学校党委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对“三全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育人监督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将“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形成“全校一盘棋”的育人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2.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1)推动校企协同育人。高职院校应紧扣区域发展,创新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学校可通过与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共商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联合订单培养,融合聘用师资人员、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形成校企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撑。(2)推动课程协同育人。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相通、同向同行。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要发挥好协同效应,深挖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贯穿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1.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逻辑,准确选取红色文化案例融入知识点的教学。红色文化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在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中,应紧扣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基础和客观情况进行有条件的选择。也应当在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增删取舍,选取结合需要准确且具有说服力,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真正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现教育内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材而异,真正起到思想内容吸引人、劝导人和培育人的目标,抓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金钥匙”。

2.创新教学方法,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必须牢牢把握全局,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法等方法外,还可采取情境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方法。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和互动性,利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手段,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教学平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线上留言提问,教师答疑解惑。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拓展红色思政课教学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直面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回应学生的思想需求。由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校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也多数来自日常生活,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拓展教学阵地,从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向第二课堂的实践课堂到第三课堂的网络课堂有机延伸,发挥三大课堂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同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大学生艺术节、舞台剧、校园品牌活动、社团活动等为表演形式的教学阵地,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强烈的红色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秣马厉兵强技能
追忆红色浪漫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