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探讨

2023-12-26方毅林黄香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6期
关键词:药剂学剂型制剂

方毅林,黄香凌,张 靖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与药学系,广西 桂林 541199)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在长期以来的高校教学实践中,“孤岛”现象广泛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科教育中,两种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仍旧存在[2]。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方式中一切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领和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效破解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难题[3]。以期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加以正确引领,实现立德树人,实现高校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药剂学”是高职药学类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药剂学”课程教学为例,对“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新时代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回应。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厂房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型应用技术科学,其同时具有高工艺性和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性[4-5]。需要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是整个药学领域中的转换枢纽和承启关键。并且,药剂学这门学科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更是科学和人文的和谐统一,这也就决定了“药剂学”成了培养高职高专院校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和思政主战场[6]。

“药剂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从课程知识体系来讲,大致上包括药剂学的发展史、固体制剂及单元操作、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中药制剂、药代动力学等知识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剂型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技术。传统的教学侧重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讲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够深入,迫切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和贯穿专业课程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外,还应将育德融入其中,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在药学教育中,高职教育阶段是塑造医药类技术人才职业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素质医药类人才需具备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我们有必要对课程思政在药剂学中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在“药剂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文化内涵和价值要素巧妙设计融入课程内容,实现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药剂学”课程思政目标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大学阶段正值学生“三观”逐步形成、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活跃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的就是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扣紧人生的第一个扣子”,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所教授的课程,不能只从知识论和工具论角度出发,单一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设计、课程讲解,坚持做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7]。

当然,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性,并不是要我们忽略知识性,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加强价值观教育,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没有科学实用的知识作为支撑,课程思政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药剂学”课程思政目标是在学生筑牢学科知识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同步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使“药剂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药剂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三、“药剂学”课程思政设计

药剂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制剂学和调剂学。制剂学是研究制剂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科学,而调剂学是研究按照医师处方和临床需要,合理配置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的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学[3]。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药剂学的教授重点就是药剂和制剂[4]。由于教学学时有限,“药剂学”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深挖思政元素,并设计将其融入各章节的教学,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一)职业素养融入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要求所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被称为制剂;而剂型则是任何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8-9]。同一种药物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供临床使用,而某一种剂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有多种多样的代表制剂,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实践证明,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10]。就药剂学而言,如果想要避免学生走向唯技术论、唯利益论的歧途,达成培养具有诚实守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忠于传承、敬业奉献品质的新时代制药工匠的目标,那么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具有鲜明正确倾向、高度政治站位、深刻价值判断的课程思政共济体系势在必行。本教学团队认真钻研课程教学内容,挖掘与教学内容关联度高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各个相关剂型中讲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11]。

(二)育德理念融入

在整个“药剂学”课程思政设计中,牢牢把“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药物制剂”基本原则和药物的质量是“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贯穿始终,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职业准则、道德规范教育,在学生心中深植爱岗、敬业、诚信等理念[12]。如在胶囊剂讲解中,列举2012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毒胶囊”事件[13],报道部分明胶厂商用皮革废料加工药用胶囊,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救人的药品变成了害人的“毒药”。通过此类事件,学生深刻认识到药品生产关乎百姓的生命安全,“须有良心,才有良心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恪守制药人的职业道德,绝不做损害人民健康的行为,绝不挣昧心钱。讲解注射剂时,以“齐二药”事件为例[14],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使用某经销商假冒的丙二醇(实为工业原料二甘醇),未经检验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患者使用时发生了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造成多名患者死亡。因此,为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保证制药的每一环节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原辅料的采购、检验、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举例2006年震惊全国的“欣弗”事件,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病人注射该药品后出现类似临床症状,共有11人因注射“欣弗”死亡。对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7月所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的生产过程进行核查,认定该企业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导致了“欣弗”事件的发生。由于药品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执行GMP标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缩减工序,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药品质量问题。制药企业和制药人,都应该以此为鉴,警钟长鸣,牢牢把控药品生产的各环节,坚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将以上思政元素融入注射剂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对药品和辅材质量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具有法律意识,明确药品生产管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文化自信融入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中医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人的思想智慧、文化传统和医疗经验,其发展、创新、传播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征。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持续发展中医药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在讲解有关药剂学的发展时,通过搜整国内外医学文献、书籍,带领学生对全世界医药的发展史进行简单回顾,使他们可以从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认识与了解药剂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15]。从商汤时期伊尹首创的汤剂到中医药常用的散剂、膏剂、丸剂和丹等,以及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的40余种剂型,引导学生参与剂型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自觉性及主动性。从具体相关中药剂型的学习,让学生内心引以为傲的是中医药在民族繁衍生息与文化传承中的巨大贡献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16]。

(四)价值引领融入

在散剂的教学中,除了讲解散剂的历史[17],借助云南白药散的制备,讲解这一制剂的剂型特点、制备流程、检验方法、临床应用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剂型和临床需求、剂型和药品物化性质、检验方法和制剂特点之间的联系。在课程讲解中自然融入云南白药散的故事。云南白药散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18],原名“曲焕章百宝丹”,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在缺医少药的抗战时期,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云南解放后,在国家承诺不会让市场上流传假的百宝丹后,曲焕章的夫人选择了将配方无偿献给国家,而百宝丹的配方也被纳入了国家绝密级中药制剂,也就是后来的云南白药。通过此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药物背后研究人员所付出的艰辛,所具备的敢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更看到了怀揣爱国的赤诚之心,不畏艰辛、为国奉献的精神。在讲解浸出制剂中,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查阅古籍,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到启发,改变实验方法,历经数年最后获得成功,该药物应用广泛,造福了无数经受疟疾之苦的人们[19]。该实例极大鼓舞了学生,让学生相信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人几千年的研究成果,是创制新药、好药的绝佳途径,要用实际行动助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对药学人才的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剂学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要素,将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行并重,达到协同效果。本文对高职“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讨不够深入,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还有很多缺陷亟待填补,围绕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猜你喜欢

药剂学剂型制剂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