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研究

2023-12-26陈婷婷

科技风 2023年3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陈婷婷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高校是培养新时期新青年的主阵地,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助推各行各业高速发展,教育体系也要顺势而变,转变传统教学思路,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方位育人。当代青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高校只有与青年共同成长,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一、“互联网+”概念及内涵

“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优势,创造出新的发展机会。一些传统制造业与服务行业面临发展瓶颈,互联网技术可以推动传统经济形态发生演变,催动传统行业绽放出更强大的增长潜力。具体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则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采用多媒体等教育硬件设备,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变,采用“微课”“翻装课堂”等形式,实现高校教学工作向信息化方向转变,改变传统教育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传统教育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高校学生普遍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获取知识、联系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对传统管理方法与方式进行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教学中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实现全方位育人。此外,要重视高校的服务职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服务学生工作中,全方位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有助于培养新时代新青年

互联网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必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教育管理体系的转变,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当今青少年属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接触了不同的社会信息,同时也面临激烈社会竞争下的压力。高校在人才培养时要注重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任务,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课程,改变传统教育知识滞后、无用的特点,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拓宽学习平台,创新教育手段,让他们提高自身知识储备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所成就。当前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这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新时代新青年。

(三)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现代化

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阶段,更加提倡学生思想自由与学术自由,能够独立思考,从记忆型学习转向研究型学习,但是目前高校采用传统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大学教育本质。传统教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无法离开教师单独进行,在进行一些课题研究时,所能依靠的只有有限的图书馆资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研发水平严重受限,与现代教育相去甚远。在大学生选择高校时,往往更加关注本专业水平,忽略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所欠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将学习资源以网络形式进行开放,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课程知识,还能利用校内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了解所学专业前沿动态,关注最新技术进展。此外,高校在教学中还可以建设一体化教学应用平台,及时学习和掌握前沿学术论题和技术,及时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立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丰富教学载体,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来看,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是助推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及特征

(一)“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传统高校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环节,因此学生学习时间受限,学习地点也只能局限在校期间,这对教育参与者形成了约束,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目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与教师关系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后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就学习问题展开交流,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平等,客观上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相处,教师也能近距离接触学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在学习资源上,“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课堂可以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教学手段借助对媒体等教学工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一些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以便不断适应技术发展,总之,“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课堂的生态系统更加开放,引起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通过梳理教学模式的经典定义可以发现,课堂教学要素主要有以下内容:理论依据,就是教学模式之所以形成,必须有理论支撑,是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例如,“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翻转课堂,就是考虑到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从属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指标,也是指导教学模式改进的因素。实现条件,是指为实现教学模式所需要提供的支持,不仅限于软件支持,也包含硬件支持。操作程序,指教学模式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学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审视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学模式的保障。总之,教学模式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稳定结构框架,各要素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具有一些鲜明的技术特征,同时也参考了传统教学模式优点,构建了基于互联网信息传播为特征的教育模式,实现了多元化学习下时空融合,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信息时代,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并将学习重点从知识记忆转向知识的搜索与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高校在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中,要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强智能校园环境的打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并重视配套软件的运营与维护。在教学理念上,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理念,实现教学环节联通性、教学流程翻转性、教学活动交互性、学习活动自主性。教学评价方面,呈现出目的多维、主体全面、标准多元、方式综合等特点,力求评价精准高效。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制度设计

高校教育管理一直是高校改革中的难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一直与时俱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教学管理一直难以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行政管理占有主要地位,这就导致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推动者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缺乏顶层制度设计,而是根据改革需求循序渐进,这种方式虽然能较好平衡各方利益,但是面对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却不适合。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如果缺乏顶层制度设计支持,依靠自下而上的推动,会出现技术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是方式,是工具,更是理念,如果高校没有顶层制度的设计,就无法从教育资源、硬件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各方面实现,将互联网作用削弱到应用工具的地位,无法真正发挥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作用。

(二)对“互联网+”认识不足,教育管理思想创新欠缺

“互联网+”概念从提出到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然而在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就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仍然是一个难点。目前高校在教育管理上,存在的误区就是认为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系进行变革,以便提高管理效率,这些认识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部分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理论研究与思想创新,而是简单将“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认为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没有真正认清其应用意义。对于高校来说,教育管理思想创新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先行因素,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加强与本校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信息化处理平台,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校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破常规教育束缚,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更多样、更丰富、更自由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推动本校教师科研项目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师科研提供发展条件。总之,要加强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正确看待互联网这一工具。

(三)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投入不足,发展水平低

目前高校办学经费较为充裕,因此各个学校普遍将教育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建设及人才引进上,以期获得更好地发展。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相比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明显效果性不强,因此高校管理者更愿意将教育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中。具体到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需要全方位对高校现有教育体系进行调整,并投入大量资金,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此外,还要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便适应互联网下教学需求。目前,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实施改革的高校整体水平较低,不能充分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需求。

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实施措施

(一)建设互联网背景下教学体系

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推进教学体系的改革,形成新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同学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拓展专业课内容广度与深度,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在课余时间,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平等交流,创造更为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此外,针对以往教师科研、学习依靠个人进行,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和前沿数据购买,让本校教师借助信息化平台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建设。教师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学习其他优质教学内容,依托信息化工具,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与教师及时沟通,解决学生的各种困难。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建设使用,可以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规避,并就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

(二)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教育管理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还要具备一线教学经验,能够根据高校发展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措施。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者基本是从教师队伍中选择,他们普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教育岗位,但是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需要教师具备管理才能,能够具有大局观,这是现有教师缺乏的。高校要主动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教育管理注入新鲜血液。要招聘拥有教育管理专业学习经历的高端人才,也可以聘请具备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教授,定期为本校管理者培训和指导,要制订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配套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本校教育管理人员逐步转变工作思路,顺应时代发展。

(三)优化教学条件,健全支持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改革工作,需要健全体系支持,才能发挥实际作用。在教学硬件层面,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信息化场所,并购买智能化设备、数字教育资源等,还可以支持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从而确保教学硬件设备满足要求。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吸收互联网共享思维,改变高校封闭的办学模式,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研究机构的协同作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可以作为组织者与协调者,就各自的分工与合作模式进行协调。学校要积极发挥企业优势,相比高校目前对互联网的应用,企业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资金上都有优势,可以由互联网企业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开发数字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互联网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各研发机构合作,以培训会、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能够对学校教学模式提供支持。

(四)改善评价方式,适应教育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效果,必须经过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显现出来。现有的评价方式建立在传统教育管理体系上,因此必然无法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首先,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要面向未来,关注时代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对信息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并在专业范围内熟练运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其次,要动态评价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分析过程性评价数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评价应面向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要素,表现为对学习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关注,例如教研管理、校本教材、实验设备等,以实践效果为镜,不断改善支持体系,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创新,保障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样既能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也能通过完善教育设施建设,转变教学理念,形成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相信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办学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