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化构建策略

2023-12-25林福如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情境

林福如

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学生拓展认知、开阔视野、锻炼思维、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成效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以讲代读、以记代思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封闭的问题也未能彻底解决,这些是削弱学生阅读兴趣、钳制阅读能力发展的症结所在。如何构建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阅读课堂成为教师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小学语文阅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由阅读走向悦读,由会读走向慧读是落实新课标教育要求的必然,也是学生阅读素养深度发展的必然。

一、多元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1. 构建生动情境

情境教学展现出生动、鲜活、直观、有趣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构建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代入感。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此篇课文解释了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引导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激发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理想信念。此篇课文的主旨思想较为宏达,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学生在文章主旨的体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获得感。针对此情况,教师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攻克认知障碍,点燃阅读热情。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视剧中的片段,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学习是极为不易的事情。周恩来为了求学千里迢迢从南方来到东北,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要读书,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帮助父母记账,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谋个人前途……而周恩来则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借助感官情境,激活文章背景,形成认知对比,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情境引申思考问题,为什么年仅13岁的周恩来会拥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引导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以此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组织趣味活动

在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摆脱一成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推陈出新,为学生带来阅读学习新鲜感,不断地强化其阅读兴趣。基于此,教师融入丰富多彩的趣味阅读活动,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以《巨人的花园》的阅读教學为例,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且极具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人物鲜明、情节生动。教师根据文章题材特点组织课本剧创意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童话故事的形式特点与内涵意蕴。首先,构建活动探究小组,根据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认知、思维与情感方面有所获得。其次,引导各小组反复阅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品味语言特色、体悟故事所要传递的寓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课文内容改编为情境剧本,增加巨人与孩子、孩子之间、风霜雨雪的交流对话,还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故事人物,让故事更加丰富。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协商的方式完成角色分配,并制作道具、排练演绎。最后,教师设置成果展示环节,让各小组轮流展示创编结果,并阐述创意灵感。同时,采取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对各小组的创意表演做出评价,达到增强阅读探究成就感,深化阅读理解层次的目的。

二、多维引导塑造阅读能力

1. 注重方法指导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坚持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猫》的阅读教学为例,此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猫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多元化的阅读方法。首先,文章的初读采取朗读的方式,借助有声阅读读准字音、读懂句意。在新课讲解开始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朗读时间,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掌握课文的文本含义。同时,认真聆听、模仿朗读示范音频,体悟朗读中如何把握语气和语调,读出情感、读书韵味。其次,文章的探究采取精读方式,教师讲解批注式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文字或符号将所知、所感、所思、所疑标注出来,完成对文本的解构。例如,标注表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关键信息,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最后,文章的再构采取跳读方式,根据需求阅读对应的段落。例如,教师提出“满月小猫为什么招人喜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着重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便于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锻炼捕捉关键信息的意识与能力。教师通过加强方法的渗透,促使学生摆脱拿来主义思想,提升阅读分析与阅读理解能力。

2. 强化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决定阅读深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较为欠缺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改变以讲代读的刻板模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阅读思维的灵活性与逻辑性。以《飞向蓝天的恐龙》的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时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教师根据这一认知要点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大胆质疑,进而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首先,问题导学。教师围绕阅读理解的关键点设置递进式的问题链条,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例如,教师在阅读时提出激趣性问题,“从课文题目与插图你能够想到什么,大胆预测课文内容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如,“在阅读解析环节以问题作为阅读探究主线,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科学家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科学家欣喜若狂?想一想恐龙是怎样演变成鸟的?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其次,质疑探究。正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将其疑问作为再生性的教学资源是深化理解的有力举措。例如,学生看到题目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恐龙为什么会飞向天空?”教师以疑问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启阅读学习之旅,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加持下,学生的阅读思维由肤浅逐渐走向深刻。

三、多种渠道培养阅读习惯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爬山虎的脚》的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后梳理。阅读过程的体验固然重要,但读后的拓展同样不容忽视,它是提升教学延展性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设置总结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梳理课堂所学内容,如思维导图高效梳理工具、表格或文字等。教师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复盘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定位,同时将分散琐碎的知识串联为结构化的体系。其次,推动课外拓展。课外拓展是对课堂阅读的辅助与延伸,是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开阔阅读视野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与应用两个角度组织拓展活动。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向学生推荐同主题或是互补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荷花》《爬山虎》等,促使学生对课文主题和作者写作手法建立更为完善的认知。在课外应用方面,教师组织写观察日记的活动,让学生任意选择生活中的人事物,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观察方法完成持续的观察,并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实现阅读收获的创造性迁移。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阅读习惯,真正发挥阅读学习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新时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合,加快教学创新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教学观念,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不断地尝试教学新方法,构建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性,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