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的策略
2023-12-25梁雪
梁雪
落实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理念,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语文要素”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但是怎么教,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从而避免概念化、术语式的讲解呢?教师可以从单篇课文入手,强化语文要素意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融合单元整体要素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并且把握教材前后衔接,通过复习持续深化,最后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层层深入地对落实语文要素进行探索。
一、强化语文要素意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包含的各种基本因素,它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习惯。在统编版教材出现之前,“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尚未被提出,教师的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上课的模式也基本雷同: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精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教师教得多,教得累,学生却不一定真正掌握。“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出现之后,给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它使教师准确定位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抓住教学的契机,使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1.准确定位,找准要素落脚点
现在的统编版教材中沿用了一些原来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七律·长征》等。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原来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学习壮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而统编版教材中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了解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准确定位,抓住要素落脚点,让学生自主阅读,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巩固课文是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来叙事的。
2.抓住契机,把握要素着力点
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也是一篇沿用原来人教版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生硬地告诉学生,这篇文章采用的是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中的方法来表达的,这样概念化、术语式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深入地理解并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是一篇文笔细腻,寓意深邃的散文,笔者多年带六年级的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不禁跟着一起朗读了起来,“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突然,笔者感觉到有点奇怪,这一段怎么有这么多分号,让学生一数,竟有六处,想起原来的人教版的课文《匆匆》,可没有这么多分号,一对照,仅仅两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笔者突然意识到,编者如此安排必有深意,于是,让学生比较并思考,现在的统编版教材上的《匆匆》为什么有六处分号?这样的改动有什么好处?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用这么多的分号让人更有一种整体感,在朗读的时候也更有了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使人投入其中,仿佛和朱自清先生一起,一同感受时间在快速地流逝。”有的说:“这样写,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让人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不管是洗手、吃饭、默思还是遮挽时,时间都在快速地跨过,轻易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作者其实是把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融入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中去了。”学生的发言让笔者惊讶,也很赞赏,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就这样在学生的比较与感悟中自然发生。
作为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匆匆》用诗性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标点符号的改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深入感悟,比较两种用法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比起生硬地告诉学生,本文运用了将情感融于事物中的方法要有效得多,学生是通过自读自悟,自行感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中的表达方法,又提高了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更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二、把握教材前后衔接,通过复现持续深化
統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围绕语文要素形成了“主题——探究——表达——拓展”的整体学习链条,要素与要素之间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逐步深化的。不仅仅同一年级单元与单元之间形成横向的环环相扣,在不同学段,不同册次之间也是有着前后衔接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语文要素的承接点,通过复现持续深化巩固,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更具立体化、系统化。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好的故事》时,教师要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但是链接中的两段文字都比较生涩难懂,一段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另一段则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在教学中,笔者建议学生采用提取关键词句的策略来进一步理解文段,学生均能快速找到关键句,原来鲁迅先生在《好的故事》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学生把极其生涩的两段话简化了许多,对于文字的理解也简单多了。其实,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在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中就以旁批的形式出现过,这也是为达到阅读目的采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它在这里复现,能帮助学生通过巩固深化理解,更加有效地运用提取关键信息这一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时间还不久,教师要尽快把握教材之间的前后衔接,这也要求教师对于各个学段的教材,做到了然于心,这样才能理清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也才能更好地通过复现,持续深化巩固语文要素。
三、拓展课外阅读实践,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对于语文要素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内学法,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外真正得法,这就需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阅读策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为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结合“口语交际”中的“同读一本书”活动,笔者建议本班同学共读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开展班级读书会之前,首先讨论并确定交流的话题,书上已经给出了几个交流读书心得的话题,例如,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除此之外,学生还设计了一些比较新颖的话题,如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相比较,两位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在班级读书会上,学生一组一组地轮流上台畅谈读书心得,从书中找依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共同提高,这才能把语文要素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课本中教授的各种阅读策略,落实语文要素,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要素”作为统编版教材的骨架,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但语文要素的落实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扎实的思维过程,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进行体悟和感知,从而真正实现从“语文要素”到“语文能力”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着力点,强化意识,加强融合,把握衔接,拓展课外阅读,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