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研究
2023-12-25戴霏霏
戴霏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19年,新推出的部編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单元设置了一个习作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教师而言,习作单元的教学缺少可供学习的经验,也缺少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基于目前的情况,本文提供了一些教学策略,供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参考。
一、明确习作主题的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教学目标的准确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保证正确的教学方向。
1. 设定单元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
(1)遵循课程标准。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整体目标是多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经过积累之后应达成的目标,也就是学生在较长的学习阶段后应达成的整体水平。
在理解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每个习作单元的阶段性目标,并与中段语文的课程标准相联系。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认真地解读课程标准中针对习作教学提出的建议。
(2)参照教材。教师对于习作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教师必须深刻理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性特点,明白习作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彼此联系、环环相扣的。教师需要从每个习作板块的单元导语出发,了解不同习作主题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有整体性的教学目标。
(3)尊重学情。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练习已为小学中段的学生的写作启蒙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下的写作水平,准确把握学生写作能力的短板,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2.依照板块功能特点,设定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习单元的整体方向和每单元的总目标之后,教师还需要了解,习作单元中的各个板块是如何将单元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目标的。
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游______”为例,单元导语为“妙笔写文章,巧手著奇观”,单元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印象中最深的一处景物”的习作。
在此单元中,有《海上日出》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都是写景佳作,但两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所不同,《海上日出》一文采取的是时间顺序,而《记金华的双龙洞》采取的则是空间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参考范文,学习写作手法。
在之后是两篇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例文的旁边有许多批注,提示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描写景物的顺序。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写景的习作,让学生写出一个在自己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写作时,学生要注意游览顺序,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每单元的习作中,各个板块的设置都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教师需要掌握每个板块的教学目的,依此设计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
二、灵活调整教材内容
1.适当整合板块,改变教学顺序
(1)整合单元板块。每一个习作主题都是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应将关于习作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在对习作主题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些板块进行整合,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改变教学顺序。
比如,教师可以将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讨论,发现其中的异同。如课文《搭船的鸟》与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都是以小动物为主题的;而三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与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的主题都是逆向思维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主题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从而拓宽其写作的思路。
又或者,教师可以将初试身手、例文与习作三个板块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由浅入深,在学文章前进行简单的练笔,并且向教师反馈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再据此选用例文中相关的部分作为范例,对学生加以指导。
(2)改变教学顺序。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改变习作例文的位置,从而让习作例文发挥更大的用处。
比如,教师可以将习作例文放在习作之前,让学生将其作为范文,学习写作方法;也可以将习作例文放在写作之中,作为写作的参考;还可以将习作例文放在习作之后,作为学生修改自己文章的依据。
2.引入之前学习过的课文
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之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入本节课以外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单元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因为不同的学生的习作水平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入单元外之前学过的课文作为补充材料,利用相关的文字内容降低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的教学时,如果有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顺序感到困惑,教师就可以引入上一个单元中的课文《盘古开天地》,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相同,都是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清思路,增加对于写作顺序的理解。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表达能力
在进行习作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1. 建立情境
建立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其主动思考,同时锻炼表达能力。
(1)在习作单元中,板块的内容都设定了一定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习作知识进行转化,教师应对此善加利用。比如,在初试身手的板块,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其观察并且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以此进行口头作文的练习。
(2)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课文中的角色,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内心的想法以及心情,并且将自己想到的表达出来。
(3)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利用例文批注
在每篇习作例文的旁边,都有专门的批注,标出文章的亮点以及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写出自己对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的点评。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审视的角度阅读课文,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其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3.设计合适的问题
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设计好合适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有以下注意事项:首先,问题不能脱离单元的训练目标;其次,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对课程主题进行思考。
以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课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讲述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作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结构。
(3)课文的重点是哪一个部分?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
(4)想一想是否可以去掉对话、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逐一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以提高习作学习的教学质量。
总之,习作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全新的内容,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有些陌生的挑战,很多教师都在理解习作单元的特点、制订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遇到了困难。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