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关怀与班级环境对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2-25雷英爽

科教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主观关怀家庭

雷英爽,魏 谨

(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2.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农村与城市的中间地带,较少被教育研究所关注,尤其是城镇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领域研究鲜少被关注。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前青春期[1],这是一个重要的向青春期过渡的转折阶段。随着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生活经验的增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比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和内在冲突,但由于他们处于心理发展的积蓄期还未至青春期,因此在行为层面上他们可能并不像中学生那么瞩目和凸显,许多潜在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略。生活质量是人们对其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是重要的生活心理指标[2]。面临升学和未来就业时,高年级小学生可能更多被关注到“飞得高不高”,而忽略了“飞得好不好”,校方和家庭可能更多地关注其物质环境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满足,将物质满足等同于心理满足,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

家庭是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家庭的情感功能可以体现在家庭成员对家庭关怀的感知之中。学校是除家庭外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班级则为学生心理和行为提供了主要而具体的社会情景。班级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秩序纪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学习成绩和尊重行为等[3-4]。本研究将家庭关怀度和班级心理环境作为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的指标,拟探索城镇高年级小学生家庭关怀、班级心理环境与其主观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北省天门市(县级市)城乡接合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和重庆市忠县为研究对象,抽取上述地区的三所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共360 份,剔除未回收卷和无效问卷,共录入有效问卷314 份。其中:男生177人(占总人数的56.4%),女生137 人(占总人数的43.6%);五年级176 人(占总人数的56.1%),六年级138 人(占总人数的43.9%);根据留守儿童定义,即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滞留,亲子分离半年以上,年龄在18 周岁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儿童[5],本研究共调查留守儿童175 人(占总人数的55.7%),非留守儿童139 人(占总人数的44.3%)。被试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1.00±0.91 岁。

1.2 研究工具

家庭关怀指数问卷(Family APGAR)包括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度5 个因子,评分方法是:“经常这样”得2 分,“有时这样”得1 分,“几乎很少”得0 分,将问题得分相加总和为总分,总分反映家庭关怀指数情况,得分越高表明对家庭关怀满意度越高,因此家庭关怀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家庭功能[6-7]。

中小学班级心理环境问卷(CPES):包含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和管理秩序4 个因子,各项拟合度良好,问卷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实行5 点计分,有反向计分题。分数越高表示班级心理环境越好[8-9]。

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针对中小学生的多维度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包含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体验8个因子,有反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0]。

2 分析与结果

研究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以年级为取样单位分班开展调查,当场收回。全部数据录入SPSS22.0 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处理,中介效应使用加载的PROCESS 程序进行检验。

本研究强调了保密、部分反向计分和匿名性,但由于所有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可能会出现共同方法偏差,故先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Harman 的单因素因子分析来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未旋转时,共生成23 个因子,解释了67.06%的变异,第一个因子解释了20.03%的方差变异(小于40%的临界标准)[11],说明单一因素未解释所有的变异,即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变异程度可以接受。

2.1 家庭关怀、班级心理环境与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笔者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怀、班级心理与主观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正相关(p<0.001)。传统统计认为应用点二列相关来度量二分类别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实际上,将它单列出来是为了在计算机计算不发达的时候简化手工计算过程,如今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即可[12]。主要变量关系详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①家庭关怀指数与班级心理环境及其师生关系(r=0.14,p=0.11)、同学关系(r=0.31,p<0.000)、管理秩序(r=0.26,p<0.000)相关显著,与学习成长维度相关不显著;与主观生活质量及其8 个维度均显著相关。②班级心理环境与家庭关怀指数(r= 0.25,p<0.000)及其5 个维度均显著相关;与主观生活质量及其8 个维度均显著相关。③主观生活质量与家庭关怀指数及其5 个维度显著相关;与班级心理环境及其4 个维度显著相关。

2.2 主要变量在性别、留守状态和年级的差异检验

①性别在班级心理环境中的师生关系(t=-2.93,p=0.004)和同学关系(t=-2.87,p=0.004)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性别在主观生活质量中的同伴交往(t=-2.17,p=0.031)、学校生活(t=-2.72,p=0.007)、生活环境(t=-2.77,p=0.006)和躯体体验(t=-1.98.72,p=0.049)4 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②留守经历在班级心理环境中的同学关系(t= -2.58,p=0.012)维度上差异显著,在主观生活质量中的焦虑体验(t=-2.16,p=0.031)维度上差异显著。

③年级在家庭关怀度的适应度(t=-2.34,p=0.020)和情感度(t= -2.23,p= 0.027)上差异显著,班级心理环境的同学关系(t= -2.28,p= 0.024)和学习成长(t= -2.82,p=0.005)维度上差异显著,在主观生活质量中的家庭生活(t=-1.99,p=0.047)、同伴交往(t=-3.25,p=0.001)、自我认识(t =-3.57,p=0.000)、焦虑体验(t=1.98,p=0.049)维度上差异显著。

2.3 中介效应分析

为检验班级心理环境在主观生活质量对家庭关怀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Hayes 编写的PROCESS 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在此分析中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采用了Bootstrap法,该方法无需假设样本服从某种分布,而是通过对原样本进行有放回的随机抽样来重新构造样本分布,获得参数估计的稳健标准误及置信区间。考虑到年级、留守情况和性别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本研究对这些变量进行了控制。

结果显示(见表2、表3,p154),家庭关怀显著的正向预测班级心理环境( =0.26,p<0.001),当家庭关怀( =0.44,p< 0.001)和班级心理环境( = 0.35,p< 0.001)同时纳入回归方程时,仍能正向预测主观生活质量,且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不包括0。因此班级心理环境在家庭关怀和主观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为20.05%。

表2 中介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表3 PROCESS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3 讨论

性别、留守经历与年级均在班级心理环境上差异显著,这说明班级心理环境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反映学生心理变化的指标,同时也说明班级心理建设对高年级小学生的重要性。与已有研究[13]结论一致,性别在家庭关怀度上差异不显著。女生在师生、同学关系方面报告的班级环境和总体生活质量均优于男生。许多研究支持这一结论,一方面可能由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从师生和同伴关系中体验到支持与亲密感,另一方面多数女生的温婉特质和纪律性高于男生,更容易获得教师的积极关注和同学的友谊。留守经历在家庭关怀上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他们会对留守事件开展正向解读有关[14],留守经历在同学关系和焦虑体验上差异显著,但在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上差异不显著,这与国内研究结果有出入[15]。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相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初期,对自身的留守状态和生活质量未建立起清晰的感知与联系,因此,只呈现出情绪上的紧张不安,未深入其全面认知或者评价层面。班级的同学关系是小学生感知班级心理环境的重要维度。相对于普通儿童,留守儿童主要靠同伴关系缓冲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行为[16],出于这份潜在的重视,更容易敏感于同学关系的处理,反而出现问题。相对于五年级小学生,六年级小学生对家庭的适应度与情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他们对同学关系和学习成长中的评价显著低于五年级小学生,一方面这可能与其临近的升学压力相关,他们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和更少的同伴交往,另一方面也与他们青春期前期由人际适应转向关注自我的发展趋势相关[17]。六年级小学生比五年级小学生在家庭交往、同伴交往和自我意识上的得分低,同时报告了更高的焦虑水平。这与周怡娟等[18]研究结果相印证,小学生年级越高,自我满意度越低,烦恼越多,积极情绪越少。

综上可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相对于后天发生的留守经历,先天的性别差异和青春期前期的心理发展趋势对小学生家庭、学校和总体生活质量感知起主导影响,同时班级心理环境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反映学生变化的心理指标。控制性别、留守经历与年级发现,家庭关怀度、班级心理环境与主观生活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班级心理环境在主观生活质量与家庭关怀度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也就是说,家庭关怀和班级心理环境共同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质量,发挥着基础且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家庭中感知到的关怀度显著地影响着其对班级心理环境的评价,而班级和家庭对高年级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论提示心理教育工作者:①要重视高年级小学生青春期前期的普适性心理教育:持续关注、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师生与同伴关系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以班级为单位促进男女生在家庭理解、学习成长、情绪管理等重要方面的交流与互助;②做好家校联合,淡化留守分类,开展家庭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正向解读家庭事件,主动体验家庭关怀;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使其充分意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支持;③要深刻理解班级对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性作用,特别关注学生班级心理环境的变化,重视班级心理环境建设,让班集体成为学生面向发展、处理压力时的缓冲器,为学生营造积极有爱的班级心灵家园;④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更多地纳入团体协作、团体交流的环节,使班级环境更加融洽,同伴关系更加紧密,同时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课可以更多地传授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其增进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好地获得人际支持。

猜你喜欢

主观关怀家庭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家庭“煮”夫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恋练有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