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行稳致远 南京地铁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2023-12-25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文: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南京是全国第六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发展至今已形成规划1133 公里、运营449 公里、在建222 公里的城轨交通规模格局。
值此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接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当值会长单位之际,本文以技术创新以及区域带动等重点方面为切入点,展现南京地铁事业的发展成效及经验做法。
作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南京是全国第六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发展至今已形成规划1133 公里、运营449 公里、在建222 公里的城轨交通规模格局。
南京地铁集团以党建之魂夯发展之基,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守好地铁宣传阵地,进一步融合党建宣传与中心业务工作,不断提升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南京地铁坚持抓好政治建设,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主基调,突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坚持扛牢政治责任,稳固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同声唱响地铁宣传主旋律。同时,南京地铁技术创新及区域带动发展成效及经验做法具体如下。
一、建运与绿智同频共振:以技术之翼蓄创新之势
南京地铁围绕创新发展总体思路,实施科技赋能战略,立足工程建设、运营服务主责主业推进中的切身需求和重点难点,在工艺工法、运维管理、智慧系统、绿色低碳等多方面聚力突破、付诸实践,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效。
(一)面向建运管理,推动工法创新与运维高效
将技术创新作为“打造百年精品工程”的立身之本,结合工程建设难题开展多项科研攻关。力克复杂环境影响,形成创新复杂地层盾构安全掘进成套技术,并贯通国内首条单洞双线大断面长距离地铁过江隧道;创新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在多个工程段予以运用,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提高技术攻关水平,创新搭载国铁钢桥过江关键技术,国内首次实现地铁建设与高速铁路共桥;推动高架桥结构创新,开发新型U 梁并广泛运用于南京地铁2 号线东延、机场线等多条线路,引领国内轨道交通桥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增强技术可靠能级,突破江岛超深基坑位于粉砂层,水压大、渗透性强的施工难点,形成悬挂式重力导向下全方位多维度调垂工艺,实现江岛超深钢管柱的高精度安装;研制多排TRD 搭接施工过江盾构端头土体加固工艺,保证了超深高水压粉砂地层土体加固的可靠性问题……系列工法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保证了南京地铁工程建设的高效优质。
同时,面向大规模轨道网络的综合运维需求,不断提升精益管理水平。一方面,致力于运维平台搭建,建成网络化多专业综合智能运维管控平台,实现多线网、多制式、多专业、多运营单位的运维管理一体化,推进都市圈范围内人、物、料等运维资源共享,支撑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另一方面,致力于线网高效协同,开展了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精益管理与智慧运营研究,实施AI+ 地铁创新战略,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升运维管理水平。NOCC 线网指挥调度平台稳定运行,并逐步向跨省市多网融合方向进化,实现了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线网监管、调度指挥与应急处置等的高效协同。
(二)聚焦智慧系统,推动科研攻关与技术突破
以交通强国为导向,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城轨建设体系为纲领,南京地铁从顶层构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智慧城轨建设蓝图,统一顶层规划,统一智慧化建设标准,统一数字底座平台建设,提出了“1-1-6-1”的发展规划:即铺画1 张智慧城轨发展蓝图,打造1 系列智慧城轨示范工程,建设6 大智慧城轨重点任务,形成1条智慧城轨创新产业链,不断以“规划+ 示范”双引擎驱动智慧绿色转型发展。
自南京地铁智慧城轨规划实施以来,多项重点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首个都市圈级云数融合平台,承载了信号、供电、通信、车辆、消防、售检票、电扶梯、综合监控八大专业18 个系统功能,实现各业务的统一云化和数据的综合治理,达到云边协同、云数融合、全栈服务、降本增效的目标。5G 公专网应用成效明显,在公网层面,5G 信号全线覆盖,促进南京成为全球地铁5G 覆盖里程最长的城市,在专网层面,实现全国首个“5G+MEC+ 轨道交通”平台测试验证成功,解决跨区域无线通信频点差异的问题,实现了城轨行业和运营商的资源共享,是全国城轨交通首创的5G 公网专用生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宁句线部署应用云信号系统(图1),首次实现了ATS、联锁、ATP 全系统上云,取得了SIL4 安全认证,运行图兑现率100%,大幅减少车站设备、减轻维护量、降低造价,也为既有线无痛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1 南京地铁5G 云信号运维诊断系统
(三)围绕绿色转型,推动节能降耗与集约低碳
以“科技赋能,构建低碳排、高效能、大运量的新时代中国式绿色化城市轨道交通”为发展目标,对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绿色城轨行动方案,立足南京地铁现状和目标,提出“1-6-5-1”行动计划,即铺画1 张发展蓝图,开展6 大绿色行动,实现5 大成果,形成1 套南京地铁绿色城轨发展体系,并响应行业绿色城轨量化指标要求,呈现广覆盖、重落实、强体系三个突出特点。
目前,南京地铁在运营管理方面,单月绿色出行占比(分担率)最高已达69%,综合能耗指标、车公里综合电耗和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电耗等均处于行业较优水平。在线网方面,覆盖面广、互联度高、开放性强,是全国首个实现轨道交通全域覆盖的城市,已开通运营市域线最大辐射半径达80 公里,TOD、站城融合,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开发;市域线以高架敷设为主,根据客流强度、站间距和出行时间,研定适宜的编组形式、运行速度和运营方式,目前南京已运营市域线约占总里程55%,能耗仅占30%。在绿色装备方面,推广应用成熟节能技术,开发试用新一代节能技术,在永磁电机、双向变流、第三轨回流、绿色主变电所等方面开展研究应用,并不断通过平台建设、多专业协同、策略优化等方式,在既有线推广节能运营和管理模式。
二、协同与共享双向发力:以示范之为促区域之兴
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等多重战略叠加的历史关口,南京地铁紧抓战略机遇,深耕区域、拓展产业、共建共享,不断扩大高质量发展的辐射空间,为促进区域协调融合发展贡献不竭动力。
(一)轨道支撑、放射链接,满足多样化、层次化的出行需求
在南京市域范围内,前瞻规划城区干线、市域快线及局域线三个层次。开启了市域快轨支撑区域空间拓展的发展先河,率先以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成功探索审批机制,“放射链接、拉开框架”,先后建成S1 线(机场线)、S8 线(宁天线)、S3 线(宁和线)、S9 线(宁高线)、S7线(宁溧线)等以主城边缘向外放射的多条线路,构建形成高效运行的城市通勤网络,充分预留线路辐射性和可拓展性,为内外延伸创造条件。在都市圈范围内,规划“九射、一联”的南京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格局,建成了南京都市圈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S6 线(宁句线,图2),目前正加快推进宁马、宁扬、宁滁等市域(郊)线建设。同时,系统开展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规划研究,加快推进“四网融合”,构建“多层次、多制式、多模式”网络布局,满足多元出行需求,推动交通网络向“互联互通、快联快通、畅联畅通”晋级,力争打造全国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和示范。
图2 南京地铁S6 线(宁句线)列车
(二)示范先行、一体共享,聚力品质化、同城化的发展目标
依托已运营及在建的都市圈重点工程,不断探索实践跨省域、跨市域线路建设管理模式,持续完善对接机制,优化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项目的合作建设模式。同时创新运营管理举措,以“小快灵”立法形式,高效统筹跨市域运营和执法难题,以“与宁同行”官方APP 为窗口,实现票务互认、支付互容、清分互信、管理互通,以宁句线快慢车运营模式为代表,因线施策,最大化服务乘客出行。依托“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致力于构建“规划建设一蓝图、运营管理一张网、便捷出行一串城”轨道上的都市圈新格局。
目前,通过搭建南京都市圈智慧票务系统,在已运营的宁句线实现了票务一体化、云上云下数据同步备份,保障跨行政区域AFC 系统数据安全,对在建的宁滁线、宁扬线等跨省市线路结合其不同的建设运营模式,研究通过创新票种票制、票卡发行等管理模式和创新区块链技术及量子加密技术在轨道交通票务系统上的应用,打造共建共享的都市圈票务体系,提升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票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乘客出行同城化服务水平。线网级智能电力调度系统研究形成在线监测、共享等综合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都市圈电力共享,解决跨线支援供电、故障联合处置等问题探明路径。
(三)优势互补、强链补链,构建活力强、动能足的产业生态
围绕业务带动、产业联动,在进一步助力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培育壮大的基础上,锚定中低运量、设计咨询、系统集成以及轨道交通预制构件等关键领域成立产业链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加速“走出去”战略实施进程,拓展域外业务,切实扩大咨询、培训等业务规模,切实增强南京地铁品牌影响力。结合智慧城轨、绿色城轨建设,依托区域内优质的轨道交通产业资源,通过拓宽合作边界,联合长三角、都市圈其他轨道交通城市,共同布局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融入智慧和绿色产业链布局分工,并适度开拓多元化业务,推动智慧、绿色创新应用系列化、成套化、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科创+产业”的组合拳,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更为良性经济循环机制,助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伴随着行业智慧化、自主化、绿色化更大力度推进,区域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更高水平协同,城市升级发展需求、乘客品质出行期待更深层次提出,南京地铁在全新发展阶段,将继续遵循国家、省市和行业的发展方向,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创新发展理念,加速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以点带面、务实担当、争创示范,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