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价值意蕴、建设模式与实践要旨
2023-12-25周刘华余佳萍屠博龙
章 翔,周刘华,余佳萍,屠博龙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所有课程都承担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体育类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有其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当前,思政课建设整体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表明,现阶段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育专业层面,如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3-4],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证研究[5-6],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研究[7-9]等。然而,体育涵盖的公共体育“以体育人”作用的发挥乃至体系构建,虽然有初步认识与成效,但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旨归的研究尚未涉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以公共体育为着力点,探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建设路径和实践旨归,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1 实现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 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均提出,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围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有学者展开探索,不但提高了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的认识[10-11],而且对提高高校公体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现如今,高校公共体育研究不仅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聚焦于学生精神教化、人格健全、道德健康和行为塑造等。如有研究提出,在大学公共体育足球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包括解决课程思政元素缺失,进行多元素的融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全方位的融入;丰富课程思政方法,进行多渠道的融入;重视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多视角的融入等[12]。
1.2 实现教师专业教学与思政能力的同频共振
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加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帮助体育教师掌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如有学者提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包括追求公平正义、崇尚团结友爱、磨炼意志品质、提高精湛技能和提升审美素养等[13];可以有效帮助体育教师学会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的挖掘方法,如有学者基于实践和理论结合提供《身体运动特点对应育人特色融入点》《体育课程思政融入案例指向》《体育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可操作案例[14];可以有效帮助体育教师精通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的践行路径,如有学者指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包括凸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导向、充分挖掘提炼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15]。实践证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同频共振与双轮驱动,有利于造就一批把公共体育课程思政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敬业者和精业者。
1.3 实现学生兴趣激发与乐趣享受的层层深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运动也不例外。《〈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教体艺厅函〔2021〕28 号)指出,从现实看,当前我国各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现象。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习体育,但最终却没有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究其缘由,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形不成志趣,更谈不上享受乐趣。然而,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对有关运动项目的志趣,最终享受有关体育运动项目带来的乐趣[16]。另外,通过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锤炼意志品质,促进品格内化;强化行为规范,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成就幸福人生;促进心理健康,增强调节能力[17]。由此可见,发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主动参加1~2 项特定运动技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最终达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人生目标。
1.4 实现研究价值功能与践行向度的抽丝剥茧
为了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掌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规律,解决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发挥所面临的实然困境,发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课堂育德、典型树德作用,最终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个人品质、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无论是在质量工程建设,还是在科学研究项目中,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建设,主要用于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建设效果提升研究,形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极大促进了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目的、任务、功能、价值、建设路径和实践旨归的了解、熟悉、掌握和精通,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功能、践行向度研究的抽丝剥茧。这些研究成果最终又会反哺高校公体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1.5 实现保障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的提质增效
为充分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应充分加强教学条件的保障,实现提质增效。硬件上,不少高校订购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和典型案例,供老师学习研讨借鉴,并要求学以致用[18];推出一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打造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重难点问题库,建设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开发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在线示范课程库等;加大体育设施设备投入,如引入运动APP,对学生的阳光长跑进行科学评价的同时,植入大量体育励志视频和新闻报道,激发学体育锻炼的兴趣;升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设备,在确保体质健康测试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健康观念、科学锻炼、良好生活习惯和科学饮食的宣传;在校园运动场内安装体育宣传标语,让广大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体育的魅力,引导学生自觉践行体育运动。软件上,不少高校定期组织公共体育教师参加体育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定期举办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课程思政教案设计大赛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等;定期开展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等。这些举措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创造了良好保障条件,有力提高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2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2.1 申请“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院系
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在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以积极申请“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与院系为契机,在进一步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基础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各环节,逐步形成公共体育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成立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
校级层面,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学校要积极成立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加强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与帮扶工作。健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机制,设计形成一套科学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造独具本校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以体育人”理念;深化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发挥公共体育特色;丰富教学方式,注重隐性思政教育等。实施内容包括形成一套公共体育思政课程完备体系,打造一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培育一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明确一系列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措施等。
2.3 组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项目教学小组
院级层面,要成立公共体育课程思政项目教学组。由于每个项目特点不同、属性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运动项目的思政元素、挖掘方式、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不同,导致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也不同。通过成立课程思政项目教学组,开展小组研学,完善“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以期在公共体育同一项目的课程思政功能发挥方面,做到强化意识、提升认识、凝聚共识、同向同行。
2.4 主办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相关教学大赛
校院两级层面,都需要常态化组织和主办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及教学大赛,加强广大公共体育教师的育人意识,找准教学中的切入角度,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具体来说,提高公共体育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培养公共体育教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能力,提升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增强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评价与反思能力,开发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拓展能力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可以反哺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2.5 加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科学研究
为了进一步挖掘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丰富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有必要对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策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等开展相关专题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学理要义,熟练掌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践行向度,精准设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科学组织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高效运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以期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育人、育心、育德效果。
2.6 开展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
校院两级层面,要有计划地利用和依靠网络课程平台,如利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视频资源,开展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培训,并将获得培训结业证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工程项目结项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推优的优先条件。通过培训,有的放矢地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和发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功能,持续发挥公共体育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塑造作用。
简而言之,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提升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以体育人”的成效。从校院两级层面,构建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以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为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仰者、践行者和捍卫者作出贡献。
3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旨归
3.1 精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
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1)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结合项目特点,精准挖掘。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善始善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2)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注意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运动员顽强拼搏等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引入公共体育课堂,激励学生要有奉献祖国、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和矢志不渝的精神。(3)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注意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体会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过程中美可启真、美可储善、美可怡情、美可净化心灵。赵富学[11]提出,在适度范围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进行“圈层化”设计,使建设要求和建设内容相近的课程能够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小圈子”,要注意加强课程思政群建设等。
3.2 科学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指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包括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功能的建设要点必须在教学大纲中完全体现,如此才能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教学功效。
3.3 精心撰写课程思政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完整的课时计划应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和教学进程等。精准挖掘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编写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课时计划。如《瑜伽》课时计划的教学内容为学习人体基本的站立姿势,学习瑜伽调息法,包含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那么,其课程思政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通过将良好的身体姿态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课程思政的课时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即学生在强化练习时教师同步举实例,如面试和应聘中着装得体、姿态优美,能给人留下良好个人印象,能让人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3.4 大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高校要将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入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善于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重视课堂常规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如在《瑜伽》课程教学中,结合瑜伽下腰练习中伤害事故的典型案例,采用情景展示与再现教学方法,指出瑜伽下腰的训练要点、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在课堂常规部分,教师除了整队、点名、安排见习生等之外,还要求师生之间必须行瑜伽礼仪等,以此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规则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修养、团结协作的品质。
3.5 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其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可以从家国、社会、价值观、身体、心理、思维和体育人格等维度进行。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要建构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科学、客观、动态评价体系,这将有助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健康第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6 高效运用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程教学,应反思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反思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是否需要优化,反思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反思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反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反思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是否被充分挖掘,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表现等。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可以让“思政之盐”充分溶解于“课程之水”,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水滴石穿”式育人,提高育人效果。
4 结束语
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引领,大国崛起需要文化支撑,体现在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包括所有课程的思政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论述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仰者、践行者和捍卫者。只要我们坚持发挥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抓常抓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价值引领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我国高校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品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