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3-12-24田承建
田承建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畜牧兽医站 271606)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属于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该病只感染牛,不会感染人。牛只患上该病之后,最典型的特征会出现高热、消瘦,且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随着病情程度的增加,皮肤还会出现广泛性结节或溃疡,内脏器官出血。当牛只患上该病后,若不加以诊断和治疗,则可能会造成牛只的死亡,通常情况下该病引发的死亡率达10%[1]。同时,如果奶牛感染了该病,还会大大降低产乳量,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要做好科学全面的防控措施,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管理。
1 病原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不仅耐高温能力强,还能适应外界的物理变化,通常情况下,需要在65℃的条件下持续半个小时才能杀死该病毒。如果牛只患上了结节性皮肤病,则其组织中的病毒在-80℃的条件下可以存活10 年及以上,即使在4℃的组织培养液中也可以存活6 个月及以上。但是,将该病毒放置于紫外线、20%的乙醚等环境中,则可以被短时间灭活[2]。
2 临床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的牛群,当其感染了结节性皮肤病之后,均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就大部分病牛来说,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会迅速上升到41~42℃。养殖人员仅凭肉眼就能看到病牛的体表淋巴结肿大。若病牛持续发热2 d,牛只的头部、颈部、肩部等肌肉组织部位还会出现约2 cm 的结节组织,这一病症比较典型。结节一般向外凸起,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病牛的腹部、四肢关节处等有结节。当病牛四肢关节处有该病毒之后,结节会造成关节进一步肿大,甚至会影响病牛的行动。与此同时,牛群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还会出现短时间的不孕不育,如果养殖人员不对其及时进行治疗,则这种不孕不育将会变成永久性。对于母牛而言,其患上了该疾病,则比较容易流产,即使产下了犊牛,犊牛的死亡率也较高。而奶牛患上该疾病后,其产奶量会大大下降,生产量受到负面影响[3]。
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牛可以直观的看到,其不仅体表组织会有大量的结节,内部气管、呼吸道等也会有大量结节,且病情程度不同,各个脏器组织表面的痘样病变程度也不一样。同时,病死牛的胆囊、心脏、肺、肾等显著肿大,肺脏质地变硬,气管黏膜出血。如果病牛的病情十分严重,则其胃部、小肠黏膜表面也会出血。
4 诊断
对于病牛的疾病诊断,需要人员综合分析其症状,并结合流行特征、病理解剖结果等,合理的判断和鉴别。避免与类似症状的疾病混淆,出现诊断误差。例如,牛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感染引发,牛只患上该疾病之后,其皮肤会发炎,而后结痂,养殖人员凭借肉眼可以直观地将其和结节性皮肤病区分开来。牛疥螨病则因为疥螨等寄生在牛皮肤表面,养殖人员在鉴别的时候,只需要轻轻在其患病部位刮取一些皮屑组织,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则能够看见淡黄色的螨虫。牛疱疹性乳头炎是因为牛疱疹病毒2 型感染造成,病牛乳头的皮肤会肿胀发炎。牛伪结核皮肤病是因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引发,病牛患上该疾病之后,体表皮肤变得十分痒,而后会出现大量的丘疹,但是这些丘疹一般不会化脓破溃[4]。养殖人员在诊断的过程中,需及时收集病牛皮肤结节或淋巴结组织等,并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以此明确病原,如免疫荧光试验等。确定疾病类型之后,再将病牛隔离并采取有效的处置方案,确保病情不会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5 防控措施
5.1 加大宣传力度,落实人员责任
虽然结节性皮肤病已被调控到二类动物疫病,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类疾病属于外来传入性疾病,所以在现实养殖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隐患。尤其个别地区的养殖人员对该病的流行特点、造成的危害认知不足,认为该疾病的传染性和严重性较低,所以一旦牛只患上该疾病,常常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此,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印发明白纸等向广大养殖户积极宣传该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通过线上视频讲解、短信发送,结合线下的莅临指导、手册发放等,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宣传模式,进而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的重视程度,增加其对该疾病的防控认知,从根本上提高防控水平。与此同时,各地基层兽医站还应对辖区内的养牛场进行全面的走访调查,登记其数量等,认真摸底排查,不漏一场一户,确保防控方案覆盖到每一户。负责人员分区负责,并将相关职责落实到人,明确不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还可以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养殖场(户)所在地的村级防疫员作为第一责任人,确保系列工作的有序推进。
5.2 全面排查疫病,突出防控重点
为了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水平,相关部门应指定人员定期对各个养殖场进行全面排查工作。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负责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操作,尤其对重点区域更应加强防控,旨在提高防控效果。对于牛结节性皮肤病而言,境外疫情输入是造成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相关部门人员应对边境区域做好防控,全面充分地执行检疫检查工作,把握好动物的进出口环节。同时,畜牧兽医部门和海关部门等积极联动交流,协同做好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动物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检疫合格的动物进出境。对于其他检疫不合格动物,必须要追溯源头,并对其进行无害处理,才能有效地防止境外疫情输入。与此同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承担动物检疫的主要职责,必须要结合现实需求,完善防控设施设备,并加派人手,加大对入境动物的监督管理。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检测手段,确保动物入境的安全性,避免外来病毒感染内部牛只。只有做到全面防控,才能避免外来疾病的传染,进而降低我国牛只的患病风险,保障我国肉牛养殖行业的持续化发展。
5.3 规范处置病牛,及时报告病况
在每日的监测工作中,养殖人员需增强思想意识,敏锐地发现牛只是否患上了结节性皮肤病,一旦察觉有风险苗头,应第一时间了解确定,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处置。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给相关畜牧兽医部门,以此获得更多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控制该疾病,避免其进一步蔓延。针对疑似病牛,养殖人员需将其进行隔离检测,结合检测结果进行后续操作。如果明确牛只已经患上结节性皮肤病,需立即对其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而后,对养殖场及周围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尤其牛圈舍、垫料、草料以及密切接触物等,要多次消毒,提高其安全性[5]。除此之外,对于该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血吸虫等,也需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将传播媒介进行消除,通过杀灭血吸虫,对容易滋生血吸虫的区域重点管理,做好消毒等工作,达到阻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对于本身还没有发病的牛只,为了避免其被病毒感染,也要做好免疫措施,接种一个月以内的牛只不得随意调出。该疫病完全结束后,养殖人员需及时总结并向上级汇报。
5.4 严格执行检验,加强健康监管
要想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水平,就必须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全方位地保障牛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监督的过程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必须履行职能。为此,领导层应将相关职责落实到部门人头,并畅通信息传输渠道,消除信息壁垒,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加大合作力度,实现联动交流,进而拓展职能覆盖面。对于已经患上疾病的牛只不能对其发放检疫合格证,同时工作中不要漏检、错检。在产地检疫中,如果发现个别疑似病例,不得敷衍了事,要及时对其进行采样、诊断、汇总,向上级报告,按照具体的调理规范化处置,提高防控水准。在屠宰检疫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全部屠宰牛只,而是需要对应的检疫人员仔细检查,明确即将屠宰的牛只是否患有疾病。如果患有疾病必须立即停止屠宰,同时做好相关隔离防护措施。如果对病牛已经屠宰,则对其相关产品暂存,而后全方位地对机械设备进行彻底消毒清洁,避免该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对病牛及同群牛进行采样送检,查看其检查结果,对于结果是阳性的牛只及时扑杀并进行后续的无害化处理。在公路检查的过程中,若发现患病牛只出现系列疾病症状,不需要等待其到达运输地点,必须就近隔离,采样诊断后完整的向上级报告,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
5.5 科学规划方案,加强日常监测
在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过程中,疫苗免疫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各个养殖场(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实施免疫计划。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对所有的牛只实施一次集中性的免疫,提高整体的免疫能力。同时,要将责任落实到养殖户或单位人员。要求每位人员必须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重视程度,并能付诸实际行动,自觉主动地实施免疫接种活动。对于每一头牛的免疫接种情况,要建立对应的免疫档案,完善各项资料信息,归档并存储。除此之外,养殖场(户)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需接受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如果出现特殊问题要及时上报,有效地提高本地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水准,进而持续提高预防效果,推动本地养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好日常监测工作,要求每位人员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依托各类信息技术及设备等,实现动态化监督。监管部门要全方位的督促养殖人员,对于未执行相关免疫操作的,要及时提醒并强制实施。对于表现优异、主动配合的养殖人员和单位,可予以表扬。必要时,为养殖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每位养殖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有效地消除疫情隐患,保障养殖经济收益。
5.6 加强人员培训,实现科学养殖
在养牛的过程中,养殖水平不可忽视。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针对容易发生的各类疫病,积极开展层次化的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培训活动,帮助每位人员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持续提高其专业素养,为防控动物疫病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编撰对应的教材书籍,并下发到每位员工手中,要求员工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学习专业的知识。同时,部门还依据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内容及形式的丰富,为更多的工作人员提供自我提升的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选择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线上知识培训活动,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促使员工在平台上学习、共享经验,进而有效地解决防控工作中的各类难题,持续强化部门人员专业能力。在培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部门还需要对动物疫病的法律法规展开宣传,对常规检测技术等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法律素养、安全意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实现科学养殖,进而推动各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效进行。
6 结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对于牛养殖行业危害不可忽视,养殖人员应重视该疾病,并从多个层面加大防控力度,提高防控实效性。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该病的传播特点,实现全方位的有效控制,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养殖人员利益,推动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