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津县酒用有机小麦关键栽培技术

2023-12-24赵法成秦世伟崔永辉

种业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冬灌有机小麦

赵法成,秦世伟,崔永辉

(延津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延津 453200)

小麦是白酒工业制曲的主要原料之一。小麦籽粒富含淀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2%~3%的糊精等,还有一定含量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在酿酒过程中,小麦蛋白质在一定的温度、酸度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和酶被降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参与美拉德反应,生成酒体中的呈香呈味物质,使酒达到香气浓郁幽雅、丰满细腻、醇和绵甜的效果。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也是白酒生产消费大国。

延津县小麦产业闻名全国,建成有4 700 hm2有机小麦生产基地。2012 年起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茅台酒提供酒用有机小麦原料。围绕有机、酒用2 个中心,对小麦生育期内各个环节,采取以物理、生物或人工方式为主的管理技术措施,维持生长环境和保证小麦健康生长,这是酒用有机小麦优质丰产的关键因素。鉴于此,针对酒用、有机2 个方面的要求,介绍酒用有机小麦生产各环节关键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安全、优质、丰产的小麦种植技术参考。

1 基地选择

酒用有机小麦生产基地要远离城镇、工业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基地要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基地农户组织化程度高,能根据酒用有机小麦技术要求开展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国标要求;有机生产区和常规生产区之间要有林带、河流、岗丘等自然隔离或设缓冲带;种植前要有3 a 转换期[1]。

2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酒用小麦又称酿酒小麦,指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籽粒角质率和硬度低、偏粉质,低直链淀粉、高支链淀粉,适用于白酒酿造(制曲)的一类小麦总称。制曲和酿酒对小麦的要求是饱满、坚实、均匀、皮薄、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高粉质、易糊化、蒸煮效果好,具体指标:一般为软质小麦,容重≥750 g/L,不完善粒≤6%,硬度指数(HI)<60,软质率≥75%,粗淀粉含量≥63%,粗蛋白含量(干基)≤14.0%,吸水量<55%,发芽率≥85%。

2.1 品种选择

按照酿酒(制曲)对小麦的要求,经试验筛选,兰考198、天民184 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 个品种均为弱春性,幼苗健壮,春季起身早,灌浆时间长,株型紧凑,穗大、结实性好、千粒质量高,丰产潜力大,抗病性和抗逆性强,适宜于有机小麦严格特殊的生长环境;此外,2 个品种籽粒角质率低、硬度小,适合于发酵制酒。

2.2 种子处理

为保证种子质量,应实行统一供种,每年种子进行更新。

2.2.1 种子精选 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3%,应经过机械精选分级,使用1、2 级种子,必要时可进行人工精选,剔除质量较差的种子和杂质等,确保每颗都是健壮种子。

2.2.2 晒种 小麦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晒种2~3 d,增强种皮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可杀灭种子上附着的虫卵或病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苗齐苗壮。

2.2.3 浸种 可用石灰水浸种,石灰水pH 值在10.5左右。强碱性环境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对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先将生石灰化开过滤,然后把种子放入石灰水内浸种,水面高出种子17~20 cm,浸种时间以24 h 为宜。浸种过程中,注意不要弄破石灰水表面结成的膜状体,以免空气进入而影响浸种质量。

2.2.4 拌种 药剂拌种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矿物源性杀虫剂或微生物源杀虫剂。有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可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 mL 加水200 mL 拌小麦种子30~50 kg;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可每公顷用BT 颗粒剂7.5~15 kg 拌750 kg干细土撒施防治[2]。

3 精细整地

采用机耕,深度25~30 cm,耕耙配套,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作畦后细平。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如土壤墒情不足要在耕前先浇水造墒,确保一播全苗。

4 施足底肥

酒用有机小麦全程不施用化学肥料,耕地前须重施有机肥作底肥,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4.1 秸秆还田

用还田机将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5 cm,结合深耕,将粉碎后的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耙细耙平,利于播种。

4.2 施用有机肥

耕前施用经充分腐熟的有机堆肥60~75 t/hm2或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鸡粪15 t/hm2,也可施用商品有机肥6 t/hm2,商品有机肥必须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评估或认可。

5 播种

高质量播种是丰产基础。适期播种,播量精确,深浅适宜,行距一致,下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达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为群体合理发展和优质高产打好基础。

5.1 适期播种

小麦播种过早过晚都不易形成壮苗。小麦如播种过晚,冬前热量不足,麦苗出土时间长,幼苗细弱,分蘖和根系发育不良,且穗分化期缩短,冬季易受冻害,春生分蘖增多,成熟推迟,易遭受后期高温危害,导致穗少、穗小、粒秕,产量低;如播种过早,冬前热量过多,麦苗出土早、生长快、分蘖多、群体大,容易形成冬前旺苗,导致幼穗发育早,分化快,抗寒力减弱,易遭冬、春冻害,且病虫害加重,易倒伏。尤其是酒用有机小麦独特的生长管理要求,形成弱苗后很难通过其他措施补救,因此严格掌握适宜播期非常重要。天民184 和兰考198 均为弱春性品种,在延津县适播期为10 月15—25 日,一般掌握在10 月20 日前后为宜。

5.2 提高播种质量

适宜的播量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只有达到合理群体动态结构,才能充分利用光能,协调小麦生产发育与环境条件、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有利于穗数、粒数和粒质量三者之间协调。根据多年试验和实践结果,在适播期内的适宜播量为187.5~225.0 kg/hm2,如播期较早取下限,播期偏晚取上限,超出正常播期,播量也应作相应调整。

用精量播种机,以20 cm 等行距,或15、25 cm 宽窄行条播种植,播种深度以3~5 cm 为宜,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适当调整,墒情足取下限,反之取上限,要提高播种质量,力求深浅一致,落子均匀,保证出苗快而整齐。

5.3 机械镇压

小麦播种时或播后镇压对于全苗、壮苗都有很大好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压碎土块,沉实土壤,改变播种时土壤的疏松状态,有利于保墒;二是连接土壤毛细管,可使下层水分提到上层利用,即有提墒作用;三是使土壤与种子紧密相接,便于种子及时吸水、发芽出土;四是压后土面比较平整,可以更好地控制播种覆土的深度,以提高播种质量。

一般情况下,镇压比不镇压出苗早、出苗齐、出苗率高,特别在整地质量不好、墒情较差、土壤质地偏砂的条件下,镇压效果尤为明显。但要注意,如土壤墒情比较足或比较黏重的地块不宜镇压,或于播种后晾晒几天再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旋耕地块,最好在播前或播种的同时镇压,防治播种过深,播种前或播种时未镇压的要在播后根据墒情适时镇压。镇压的工具一般可用小型石磙、木磙或专用机引镇压器等。

5.4 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应及时到田间查苗,对于因播种机停顿形成的局部过密处进行疏、间苗,对10 cm 以上缺苗断垄处要用同品种种子及时催芽补种,催芽方法:用30 ℃温水浸泡3~5 h,捞出保持湿润和一定温度(20~30 ℃)进行催芽,待种子萌动后进行补种,补种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出苗后3~5 d 内补齐,墒情不足时,要顺沟少量浇水,覆土盖实。

6 冬前管理

小麦从出苗到越冬前,有一个旺盛生长阶段,也是分蘖第一个盛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积温,加强冬前管理,促使小麦早发壮苗,提高成穗率,增加小麦抗灾力,奠定来年丰收基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阶段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育壮苗,协调生长与养分积累之间的矛盾,确保幼苗安全越冬。

6.1 控制旺长

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麦田,如遇冬前气温偏高,可能会造成旺长现象,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可采取以下2 种措施抑制小麦地上部生长:一是通过深锄断根,切断部分根系,降低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供应,减少分蘖,控制旺长,一般在行与行之间,中耕7~10 cm 深即可;二是用机械或畜力拉着小石磙等镇压器进行镇压,镇压时间可在小麦分蘖后进行,注意镇压的原则为早晨不压中午压,雨天不压晴天压,地湿不压地干压,以防伤苗或造成土壤板结。

6.2 科学冬灌

小麦越冬前适时冬灌,是保苗安全越冬,早春防冻、防旱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冬灌一般可增产10%~20%。冬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冻,水的比热大,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有效平抑地温变化,使小麦免受冻害;二是壮苗促长,小麦在越冬期并未完全停止生长,适宜的水分可促进小麦越冬期的根系发育,巩固健壮分蘖,同时有利于幼穗分化;三是为来年生长蓄集水分,冬灌后大量的水分可以下渗并保存在100 cm 的深层土壤中,回春后即可满足小麦生长需要;四是加速秸秆分解,冬灌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肥料分解,缓解因秸秆腐熟造成的小麦叶片发黄;五是可以塌实土壤,冬灌后经过冻消可以粉碎坷垃,沉实土壤,防止冷风侵袭;六是可以杀死越冬害虫。

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气温5~7 ℃时开始,到3 ℃左右时结束,一定要在封冻前完成,在延津县正常年份以12 月上旬为宜。冬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宜大水漫灌,灌水量600~900 m³/hm2,提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二是灌水时间,要选择在气温较高的白天,以浇水后当天渗完,夜里地面以上不结冰为宜;三是晚播弱苗、未分蘖麦田不宜进行灌溉。

7 春季返青拔节期管理

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的回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群体和个体发展很快,需水肥较多,是决定穗数、每穗小花数和粒数的关键时期,此期管理目标是:促弱转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达到穗足、穗大、秆壮、高产、不倒。

7.1 科学运筹肥水

7.1.1 测墒补灌 如已进行冬灌或土壤墒情较好,能够满足小麦返青需要,可以不浇返青水,否则要及时浇水,灌水量一般450~750 m³/hm2。

7.1.2 合理追肥 在合理施用底肥的基础上,肥力好、长势正常的地块,在拔节期追施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鸡粪1.5~2.5 t/hm2;肥力中等偏低、长势偏弱的地块,在返青期追施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鸡粪3.0 t/hm2。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节本增效。

7.2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7.2.1 病虫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防治可选择适合的抗性品种,制定合适的肥水管理、作物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计划;物理机械防治可采用诱捕器、屏障、灯光和声音等进行防治;生物控制可通过建树篱、筑巢、促进植被多样化等方法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药剂防治为最后一道防线,在3 月上旬,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 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间隔7 d 再喷一次,小麦红蜘蛛发生期和小麦白粉病初发期,选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在小麦蚜虫初发期,使用苦参碱、天然除虫菊素进行防治。

7.2.2 杂草防治 结合春季划锄进行人工除草,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激光除草机器人或火焰除草机除草。

7.3 预防晚霜冻害

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需预防“倒春寒”危害,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浇水,预防晚霜冻害发生,如发生冻害,及时采取浇水、追肥等补救措施,促使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8 穗期管理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历经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历时45 d 左右,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3],小麦产量的三分之二由这一时期形成,但此段时期中原地区气温快速升高,小麦生理机能却显著衰退,导致灌浆时间短,且这些时段常有高温、干旱、病虫等灾害的侵袭,因此后期管理任务较重。

8.1 浇水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是整个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既可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提高光合强度,又能延长灌浆时间,促进灌浆,提高粒质量,这个时期即使是短时间缺水,也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迅速下降,呼吸作用加强,消耗量增大。另外,这个时期常有干热风发生,在干热风来临前,增加浇水次数,可以缓和近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使温度不致过分提高,湿度也随水分的蒸发而增大,造成防御干热风的有利田间小气候,从而减轻其危害。

小麦灌浆水宜早不宜晚。研究表明[3],抽穗后15 d 浇灌浆水,千粒质量增加效果最明显,也就是在4 月底5 月初要及时浇灌浆水。浇过灌浆水后,高水肥地块一般不必再浇麦黄水,但在保水性能较差的地块或持续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可再次浇水,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于干热风到来之前浇,无风抢浇,小风细浇,大风不浇,雨前停浇,避免浇水后遇风、遇雨造成倒伏。

8.2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齐穂期,根据田间蚜虫发生情况,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释放蚜茧蜂寄生的僵蚜7.5 万~12 万头/hm2,或人工释放异色瓢虫1.5 万头/hm2防治小麦蚜虫,或在有翅蚜迁飞初期采用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蚜虫发生量大时,使用1.2% 印楝素乳油1.0~1.3 L/hm2对水喷雾防治。穗期遇雨有赤霉病高发风险时,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使用4%井岗•蜡芽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0.3%四霉素水剂0.75~1.00 L/hm2,加2%氨基寡糖素水剂1.5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2~3 次,每隔5~7 d 进行一次,预防赤霉病;在赤霉病轻发区,可采用石硫合剂、四霉素等喷洒预防。

8.3 叶面喷肥

在抽穗至灌浆期间,选用经过认证的水溶性有机肥进行叶面喷施,为小麦补充营养,促进灌浆,提高粒质量,并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

9 收获储藏

在小麦蜡熟中期至完熟初期,固定专用收割机进行收获,要保持机械和工具的清洁卫生,无污染;收获后选择洁净的晒场及时晾晒,当小麦籽粒含水量低于13%时入库贮藏,注意要使用专用的运输工具,防止运输过程的污染;要专仓储藏,防止被其他小麦或杂质污染。

10 档案记录

对酒用有机小麦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猜你喜欢

冬灌有机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果树冬灌 保温防旱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苹果树冬灌好处多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