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特派员张晓文:不忘初心 服务“三农”

2023-12-23李静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农温室设施

|文/李静

人物简介

张晓文,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国家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农业农村部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

2022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出部署,要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身为科技特派员的张晓文,是设施农业领域知名的技术专家。他长期致力于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主持开发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低碳物联网温室及配套装备、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系统及配套设备、节能环保畜禽舍及健康养殖装备、精准施肥机、移动喷灌机等多项技术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根据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本着热爱‘三农’的初心,想要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新农人和种植大户可以用上农业高科技产品。”张晓文出身于农村、服务于农村、贡献于农村,对农村的热爱是他不变的初心。

张晓文自北京林业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就来到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工作,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专心进行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坚持扎根农村。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注重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将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热心为相关企业和用户提供技术服务,近年来在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扎根农村 现场指导项目落地

张晓文深知生产实践的重要性,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指导,与生产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发现问题尽可能现场解决或给出合理化建议。

2022 年,张晓文参与了北京市通州区设施蔬菜生产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本着高效实用的原则,他前期参与了温室类型的方案设计及成本核算,中后期主要对各乡镇新建的高效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连栋塑料温室、单栋塑料大棚进行技术方案及设计图纸的审核、钢骨架镀锌层厚度及质量等性能参数检测、保温被保温性能参数测试,以及现场检查指导等技术咨询与服务。

“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及建设方的密切配合,最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确保了设施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的高质量,为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张晓文介绍。

一年中不辞辛劳,张晓文对照建设指南共完成28 家建设单位提交的总计约78.3 万平方米的温室建设方案和图纸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建设单位,确保温室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与实用性;严格按检测标准对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对不合格样品给出整改意见,对合格样品出具相应审核报告和样品检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建设方。

在项目建设阶段,张晓文及团队成员顶烈日冒酷暑,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针对设施建设中保温被的保温性、防水性及主体骨架安装细节等关键问题,现场指导并对发现的不足及时提出口头及书面整改措施和建议;协同相关监理机构对设施建设全程把控,确保温室建设的高质量。

张晓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得到建设方及用户的高度认可,为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沉帮扶 传经送宝助力农业生产

本着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动员更多科技特派员和各方面力量投身服务“三农”的精神,必须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张晓文以多种形式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及健康发展提供帮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021 年,张晓文赴宁夏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组织、“科创中国”支持的“中国(银川)葡萄酒产学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并作了题为“果园机械化作业技术装备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与当地的葡萄种植大户及主导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2 年,他参加了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在山东潍坊组织的“海峡两岸高端论坛暨葡萄生产与智慧农业产业调研与科技服务”活动,并作了“设施生产高新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主题报告,与潍坊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及当地主要农业企业负责人,就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技术需求进行了对接交流,并与部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2023 年,张晓文参加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组织的“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直播活动,面向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群体进行了“温室结构设计与建造”相关内容的分享,详细介绍了各类温室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应关注的细节及国内外可借鉴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为从事温室设计、建造及生产种植者传经送宝,确保设施建造及设施生产的高质量。

张晓文告诉笔者:“要当好新时代的科技特派员,必须找准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的需求点,提供对路可行的农业机械技术。这和我们平时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大不相同,要精准把现代农业技术传递给新农人,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突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多点突破,促进农业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

面向市场 开发适销对路技术装备

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设施农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晓文时刻关注市场急需及用户迫切需要的技术产品,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针对近年设施生产中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有待提升的突出问题,带领团队先后开发出了智能喷灌机、精准施肥机、设施种植-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作物巡检机器人、自动循环床、智能运输车、叶菜收获机等技术装备。

智能喷灌机主要用于温室设施内多种农作物尤其是盆栽植物的精准灌溉及施肥、施药等,运行速度可实现无级调速,且能随时调整,也可任意设置喷灌次数和喷灌区域。运行过程中无需人工协助,完全实现无人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水肥和农药,降低人工成本。

精准施肥机是为满足生产需求而开发的自动化灌溉施肥设备,可根据作物类型和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作物生长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基于作物生长需要自动配肥和供给营养液,实现水肥一体化精确智能化管控。

基于多因子综合调控的设施种植—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可为作物提供理想的生长条件。可对设施内温度、光照、空气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准确的控制,为温室气候管理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可对执行机构实行远程监控,用户也可通过手机及时查看温室内的农作物生长状态与微气候环境实时数据和图像视频等信息,确保安全高效生产。

集传感器、自主行走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于一体的巡察机器人,实现在温室内部自主行走,具有自动获取详细的环境气候数据、自动探测作物病虫害、生长缺陷、自主精确判别果实颜色和产量预测等功能,可实现作物生长过程的精准管控。

自动循环床主要应用于叶菜、育苗、花卉等多种作物的种植,灌溉模式为水培或潮汐灌溉,可大幅度节省水肥。全自动循环床可以在温室内部自动转移,减少温室内道路面积,有效提高温室面积利用率。

对自动导航技术、整车侧移技术、激光障碍探测技术和自动充电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开发了基于避障及自动导航的智能运输车,实现温室设施物料搬运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针对床式叶菜栽培系统,设计开发了叶菜收获机,由轨道系统、行走系统、机械手与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基于传感技术及机器视觉的控制系统确定作业位置和速度,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等特点,提高了栽培空间利用率及工作效率。

张晓文通过自己的专业专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所研发的产品,热心的态度、良好的服务以及产品本身优越的性价比,使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为节本增效及设施农业快速推进提供保障。

“我们将继续围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做文章,希望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小地块变成规整的大地块,使相关的农业机械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激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活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用区块链、元宇宙、智慧农业等技术,采用全过程、网格化、可视化管理模式,实现食材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可控,可以让老百姓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追溯及了解食品来源、生产及物流信息,确保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张晓文充满信心地描绘未来研发的方向。

张晓文表示,将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充分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的光和热,始终如一地服务“三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三农温室设施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民生设施非“摆设”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