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内衣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023-12-23王玉娟范闪
王玉娟,范闪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言
创新创业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或技术,并在市场中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机会的经营活动。将创新创业概念引入到内衣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推动内衣课程从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向更加开放、多元化和实践导向的方向发展。内衣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教学除专业知识传授之外,更要注重课程内容德育的融入与人文内涵的挖掘,传播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
1 内衣设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1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树立文化自信,挖掘课程的德育、才育与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内衣设计课程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角出发,在解读国潮复兴的基础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案例及内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流行趋势等,凸显出中国民族内衣品牌自立自强的文化精神,使学生了解内衣背后的人文精神,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2)以课程特点为契机培养工匠精神。内衣是科技、功能与艺术的融合体,在对设计及工艺细节把控上显得尤为突出,课程注重培育工匠精神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敬业、专注、创新等能力,提升专业自信与能力自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在对内衣专业教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内衣外在造型设计、内在功能设计、内衣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实践,并以团队合作形式开展内衣专题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内衣设计课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力求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依据课程性质特征,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德育和才育协调合理的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内衣设计的各个知识点中,并将内衣行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实现点对点的对接,制定出完善的教学大纲,符合当前企业的需求和文化[1],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人为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传统文化+”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力量、将文化转化为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例如,在内衣设计理论环节,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形式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将内衣企业案例和当季产品设计理念引入课程教学,增加内衣的科技内涵与创新设计内容,并以企业的行为准则要求学生,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专题设计实践环节,以创新创业为背景,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考虑内衣的设计、实现与评价,带学生一同寻找中国传统内衣面料中手工艺中的织造设计形式,及古代内衣背后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传统、关注传统,并将传统元素注入现代内衣设计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如表1 所示。
1.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拓展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要注意结合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思维方式的启发与建立至关重要[2]。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内衣设计教学中,教学方法采用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内衣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教育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内衣设计课程专题设计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化小组制的授课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专题设计,通过“角色转换式”“体验式”等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角色转换式”主要把学生直接转换成内衣设计师和目标消费者,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感悟角色,在社会与市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来客观评价自己的设计作品。通过角色转换设置,可以使学生身临消费市场,以消费者的眼光重新审视作品,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专注、规范、严谨、细致等设计工作习惯。“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教师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场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目标设计对象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原理。诸如在古代内衣元素专题设计应用环节,由于很多学生对古代内衣的概念比较模糊,我们在课程开设之前组织学生先进行线上或线下调研,收集整理素材后再返回课堂,并根据教师设立的古代传统文化专题场景进行设计和制作,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树立。
此外,课堂可采用流程式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知识讲解→案例分析→思政融入→专题讨论,形成梯次进阶,教学、科研与育人三者合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以学生为主的讲授与讨论环节,改变以往的传统灌输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使之循序渐进完成课程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并且在讨论环节适当邀请行业专家做嘉宾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课程团队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不断反思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不断寻找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为后期教学发挥积极作用[1]。
1.4 教学评价和反思的完善
课后教学评价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课后教学的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作为评价的重点之一,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树立、是否有助于将来职业道德情操的培养。内衣设计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提炼、挖掘专业教学中内蕴的价值基因,把“知识传授”与“价值传递”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4],弘扬工匠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例如在内衣款式设计中,细节的设计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工匠精神”,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做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设计是否真正考虑到内衣的功能要求,是否可以进行商业性转化,实现设计价值等。
2 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立德树人,加强团队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而师风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内衣设计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只有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5]。因此,课程团队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时刻以身作则,注重个人修养和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定期开展师德培训活动,了解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注重修身养性,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格,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内衣设计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起育人大格局,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育人自觉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6]。
3 思政元素贯穿内衣产学研全过程
产学研是利用企业和学校不同教学环境和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同时也是高校服装教育发展成功的重要途径。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等政策密集出台对产教融合和企业等主体参与高等教育进行部署[7],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产业创新有机无缝衔接,这就要求内衣设计教育也要更新理念,加快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使主题教育模式符合目标产业发展的要求。
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入到内衣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本身在社会群体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解决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企业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内衣设计课程专题实践部分分为传统内衣设计、泳装设计、家居服设计等环节,学生课程设计作品的优劣、合理与否需要依靠市场来检验,只有了解了内衣实际生产过程、材料选择、技术需求、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更有实际价值的内衣产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内衣设计产学研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实践来验证和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
4 结语
内衣设计与内衣行业产业联系比较密切,设计作品的商业转化是价值体现的重要形式。内衣设计课程以创新创业为背景,通过对思政元素、思政案例挖掘,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思政”融入教学之中,对学生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