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服饰文化融入服装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2023-12-23劳越明余芳吴欢
劳越明,余芳,吴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浙江 绍兴 312000)
0 引言
高校思政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形成了全面覆盖、互融共通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和改革创新明确了前进方向。
文章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探究将其融入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方式方法,以期从专业思政的高度,梳理专业内涉及传统服饰文化的教学内容及其思政元素,结合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六大维度体系,进而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1 服装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1.1 服装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自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高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大思政格局[1]。从“量”上而言,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内课程基本实现了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但从“质”上而言,存在任课教师单独为政、思政元素解析粗浅、课程之间思政元素重复出现、思政教育角度不够多元化、思政深度与专业深度不够匹配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以专业思政带动课程思政[2]。
1.2 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思政高度的系统设计。传统服饰文化几乎在各类服装专业课程中都会成为思政案例,但专业老师间对于思政元素的解析缺乏沟通,较粗糙泛化,缺乏整体专业高度的系统设计。
(2)专业教师对待课程思政有待强化。部分教师对思政引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尚不够重视,服装专业的课程中也多以西方的设计理念为教学内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中国代表古代,西方代表现代”“西方优于中国”的观念,因此对学生进行优质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3]。
(3)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能力不足。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依赖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哲学的辩证思维、过硬的政治素养方面而言,专业教师存在先天缺陷,制约思政教育的深入挖掘和提升。
2 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服装专业涉及的纺织服装是基本民生产品,关系到国家战略需求,关系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系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也应着眼于大局,内化至专业。
2.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我国素有“东方丝绸国”的美誉,近年来,更是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产业链[4]。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增强师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中,涌现出大量典型人物的事迹,他们的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和谐和社会的公正、法治[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3 深入开展法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202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纺织服装中的工程伦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辨析社会公共事务,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责任使命等优良品质。
3 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思政元素的精髓
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一个分支,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智慧,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各民族融合的标记,是一部活的文化发展史,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6]。结合专业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加强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创新精神。
3.1 传统服饰精神之美
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着东方哲学的意象,呈现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美学精神追求[7],突显着社会礼仪的规范,呈现出“克己复礼”“文质彬彬”的社会美学道德修养。如深衣领方袖圆,强调为人行事合乎准则;背线垂直,寓意为人方正;下摆平直,表示处事公平[8]。此类典型传统服装较多,均能从不同方面形成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课程的思政元素。
3.2 传统服饰艺术之美
传统服饰的审美精髓在于“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和谐之美,通过纹样、色彩、材质、工艺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与创造性。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表达着不同的文化精神内涵,花草植物、珍禽异兽,均可成为设计来源,色彩搭配、纹样变化均可成为艺术载体。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其潜在的精神体现,再结合现代设计风格,才能使服装具有最为珍贵的内在神韵[9]。
3.3 传统服饰技艺之美
传统服饰技艺种类多样,如绣、染、织、纳、编结、镶拼等,无不体现出匠人杰出的工艺水准。众多的服饰手工技艺,是课程思政素材的又一宝库,从“服饰手工艺”到“成衣工艺”课程,都离不开传统技艺工匠精神的注入。精湛的服饰手工艺突显织匠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内涵正好契合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10]。
4 融入服装专业课程思政维度体系
在服装专业教学的顶层设计上,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专业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对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总结,形成以下六大维度体系,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服饰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精神支柱,可融入其中任一维度。
(1)家国情怀。辉煌灿烂的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取得的成就,感受中华文化神韵,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2)文化自信。《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结合传统服饰发展及我国的相关政策趋势,如“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国际交流,展现出中国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学生视野、提高格局,增强文化自信。
(3)艺术修养。优秀传统服饰的设计衍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专业设计能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艺术素养、责任意识。扎根中国大地做好设计,“为人民而设计”,自觉投入到国家和时代需要中去,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4)科学精神。纺织服装业的创新可以从材料、纹样、款式、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如家喻户晓的黄道婆即是棉纺业的先驱、纺织技术革新家。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传统服饰之美,增强创新实战能力,从而将探索创新认同为一种积极而必然的科学价值观。
(5)法治意识。纺织服装的设计生产,从布料的印染到服装的缝制及其后整理,使学生了解传统服饰“敬物”与“节约”的思想与造物观,让设计材料充分发挥其天然属性,减少资源过度浪费[7],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考虑保护环境、关注劳动者健康,强化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
(6)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是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重视民生、信守承诺、崇尚正义的思想,增强“服装人”的专业认同和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11]。
5 传统服饰文化融入教学设计探究
文章以旗袍为例,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互融共通的教学设计。旗袍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服饰,展现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也成为国际时尚舞台设计师们追逐的灵感来源,可从不同角度深挖旗袍的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的讲解中。
5.1 课前预习
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的查阅,了解旗袍的演变与改良历史,收集国内以旗袍为主要产品的代表性服装品牌,并以小组形式整理资料做成PPT。此阶段旨在渗透文化自信与自主学习的自律意识。
5.2 教学导入
通过展示国内外明星政要出席重要场合的旗袍着装、国际时尚舞台旗袍元素设计作品,引出课程的“旗袍”主题,也可挑选学生进行PPT 交流。此阶段旨在融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艺术修养。
5.3 知识点分析
(1)旗袍的裁剪与环保节俭意识。传统旗袍的裁剪源于古典华服的“整一性十字型平面体”,加入了中华传统文化朴素的保持原生态的节约意识,如松量的控制,封闭性的立领,能用省必不用断的非破坏性结构设计原则。(2)旗袍的工艺与艺术匠心。传统旗袍制作使用镶、嵌、滚、宕、绣、绘、盘等多种工艺,是一代代手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民间手工技艺,是审美艺术和精湛工艺的完美融合,无不体现工匠们的非凡匠心。(3)旗袍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基于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旗袍数字化定制,与可穿戴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旗袍,是经典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全新诠释。通过现代技术开展传统服饰的传承创新,推动“新时代工匠”的培养。
5.4 评价考核
思政教育成效也可融入课程综合性评价中,形成一定的考核标准。如强调课堂纪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规则意识;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通过小组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团队合作意识;对旗袍的改良设计与制作,考验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6 结语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E 一代”,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思想,敢于表达自我,勇于创新。但自我意识的增强需要正确的引导,以防止出现价值观扭曲、过度注重个人利己主义等倾向。作为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深挖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地铸魂育人。加强专业思政的顶层设计,以专业思政带动课程思政,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思政案例,统筹不同课程的思政维度,有助于整体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