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策略
2023-12-23张小燕
张小燕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图书馆,甘肃 武威 733000)
数字图书馆是成型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化服务载体,其保留了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具备资源整合、文化传输等多元价值。要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效率,必须在功能上、资源配置上进行优化,结合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展数字化媒体的开发工作,打造数字化媒体服务机制,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构建面向多元受众的信息化文化服务框架,有助于数字图书馆的创新建设。
1 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分析
1.1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竞争力
大数据背景下,群众可以通过多元信息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碎片式、灵活化的阅读学习。对比传统的纸质阅读,多元阅读微端与服务软件的成型已经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的传输力度,筛选信息的过程被省略,信息的获取效率更高。但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其并没有适应大数据背景:图书馆中的文化服务依旧以阅读服务为核心,强调实体交互,信息需求者很难快速搜集所需信息,导致传统图书馆的竞争力严重不足;部分图书馆虽然建立了数字化服务机制,但局限于图书下载、检索等方面,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在复杂的检索过程中,群众更愿意通过直观化、高效化的其他平台搜集有关信息,传统图书馆无法留住用户。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内部文化资源处于完全公开状态,通过信息化副本,其可以流向不同的渠道、用户,提升自身的文化服务竞争力[1]。
1.2 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在传统的文化服务中,图书馆仅提供文化阅读服务,且部分孤本图书、典藏图书处于“全封闭”状态,导致图书馆无法展现自身的服务效力。在大数据背景下,文化服务需求正在向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不断演变,除传统的阅读服务之外,图书馆服务中还包括文献检索与分析、文学研究与鉴赏、信息搜集与整合等多元内容,此时,传统以人口技术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开发路径,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开放图书馆特有的文化资源的同时,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可以面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岗位提供,将文献、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全部收录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当中,使用户可以利用双端接口,随时检索、调用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价值[2]。
2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2.1 转化资源整合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本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现代产业创新的价值进行了深度强调指出,要消除产业发展盲区,建设有行业引导价值的产业链条。图书馆是文化服务产业当中的领头羊,当前社会文化服务需求、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建设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必然任务。但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其发展时间长、文化服务资源较为复杂,要结合大数据理念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经过文化资源处理的“阵痛”。
有关单位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数字图书馆的集成化、综合化特点调整资源整合思路,将传统的“一把抓”理念转化为具有条理性的文化资源管理机制,以用户需求、自身资源配置为参考,进行文化资源的转化、整合工作。一方面,应建立结构化数据处理体系,完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机制。在图书馆文化资源转化过程中,应结合大数据技术落实资源分类、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结合社会文化服务需求,对资源进行分类处理,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价值。要针对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矛盾,导入异质文档管理体系,以多媒体的形式对相关文化资源进行处理,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图书馆成型,文化资源不到位”的尴尬问题,实现文化资源的多向流动。另一方面,应结合大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分析功能打造多元化资源集成平台。分布式资源平台允许用户对单一主题、单一类别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整合式资源平台可对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文化资源的相互关联。在大数据视角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面临着结构管理、原生资源管理等问题,且对于体量庞大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来说,将其完全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同样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功能,应对图书馆的热门文化资源、常用文化资源优先进行处理,展现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3]。
2.2 建立功能分区模块
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数字图书馆,除了要考虑固有资源的转化问题,还要结合用户的使用需求开发对应的功能分区,提高信息的检索、交互与流动速度。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该尝试以用户的使用需求为参考,多角度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力度,进而保障数字图书馆在现代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要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力,必须重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交互、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保留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能。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环节,有关单位要在搭建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建立对应的功能分区,实现数字图书馆与文化服务的深度契合。在大数据视角下,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正在向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不断转变,如基于娱乐需求的网络小说阅读、基于文化学习的传统文化调研、基于学术创作的专题文献检索等,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应呈现出多元变化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必须做好数字图书馆功能分区模块的开发工作。一方面,应结合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开发功能分区模块,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构建基于娱乐需求、文化服务需求的多元功能分区,在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配合大数据技术开发服务区块,打造指向用户需求的文化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应强调功能分区模块与文化服务需求的契合。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环节,根据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转化相关功能分区的服务定位,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综合竞争价值。如新时期的听书服务、有声阅读服务,根据群众的文化体验需求,开发对应的功能模组,以“经典文化+现代技术”为基本框架,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还需要根据用户的评估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大数据背景下,要不断提升对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力度,必须重视其操作性的提升。有关单位应该以数字化资源为支撑,打造具有操作价值的文化服务系统。在对原始的数据进行转换的同时,提升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力度。群众评价对数字图书馆建设至关重要,有关单位可以在相关功能模块中加入用户满意度调查、资源应用效率调查等模块,通过即时跟踪群众反馈信息,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4]。
2.3 建设互联双端体系
数字图书馆应该具有交互性、实用性特点,允许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展文化资源检索、信息调研等活动。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开发要求,必须要做好数字图书馆服务端口的转化工作。大数据视角下,将传统的集成式服务机制转化为微端服务体系,在投放文化资源的同时,根据群众的文化体验需求调整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保障数字图书馆完全开放、随时可用、资源充足,将数字图书馆应用于教育、文化、科研、娱乐等各个领域,能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单位的竞争力,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
双端互通是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的有效策略。在开发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做好双端口的开发工作。首先,要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价值做好互联网端口的开发工作,以专业用户窗口为载体,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在用户展开信息检索、文化资源检索等活动的同时,及时搜集、分析用户的使用信息。在互联网端口加入信息服务测评模块,方便用户反馈意见与需求,形成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其次,要延伸互联网端口的服务范围,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同时,聘请软件开发人才开发适用于手机的微端。在文化服务活动中,建立用户权限管理机制,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端口、手机微端进行文化学习、文化娱乐等活动。为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应该关注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互通端口中加入用户体验反馈机制。双端口分别对互联网设备、移动微端设备开放,以此来全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5]。
2.4 全面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背景下,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多是从技术层面展开,少有研究会关注制度、管理方案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但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数字图书馆中包含着资源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等多元管理体系。要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效率,必须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难题,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6]。
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有关单位应该结合大数据理念完善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第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管理体系。数字图书馆虽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脱离人力资源的管理独立服务于社会。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保障大数据分析人才、软件开发人才、程序开发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同步到位。相关单位要建立对应的监管制度,要求有关人才对数字图书馆开展周期性维护,并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行改进;第二,在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任务之后,构建跟进式的数字图书馆管理体系,定期利用手机微端、线上微端开展调研活动,以不同群体为对象,如大学生、律师、教师等,调查相关群体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完善数字图书馆资源配置。第三,打造动态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在大数据视角下,开发“数字图书下载”“图书视频”“听书音频”等服务模块,充分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力[7]。
3 结束语
在大数据视角下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任务,要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优势与服务价值进行分析。在基于大数据理念展开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尝试建立更为完善、全面的信息化服务价值。从资源转化、功能开发、服务微端设计、制度管理等角度入手,挖掘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优势,创新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让数字图书馆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