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23侯玉林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现实

侯玉林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MR(Mixed Reality) 即混合现实,是Magic Leap 最新的科技,是由Intel 在2016 年旧金山IDF16 开发者大会上首次推出。它制造的虚拟景象可以进入现实的生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而“MR+”,就是“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目前,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军事、航空和游戏等。“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1]32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视混合现实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中的作用,“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就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MR) 赋能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建设,助力实现思政课“师生互动、课内课外互补、线上线下互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创新实践。

一、“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内涵解读

(一)“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研究综述

技术活动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技术是人创造出来的劳动手段,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巨大力量[2]。虚拟现实技术(VR) 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专业教学领域,其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成果最早出现在2018 年。2018—2019 年此类科研成果相对较少且陆续发表的论文多集中于VR 在广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应用。自2020 年开始VR 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可行性探索才逐渐增多。第一篇有关思政课VR 教学平台建设的论文发表于2022 年3 月。

综上可见,一是VR 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教学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MR 混合现实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鲜有涉猎。二是VR 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有初步成果,但由于学生“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计算机生成的,都是假的”,它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三是虽然全国各高校VR 混合现实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已实施多年,但对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应用不普遍,促进作用不明显。四是全国范围内建立“MR混合现实技术+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尝试暂时没有。

(二)MR 与VR、AR 的异同

MR 是Mixed Reality 的缩写,其中文译称“混合现实”;VR 是Virtual Reality 的缩写,其中文译称“虚拟现实”;AR 是Augmented Reality 的缩写,其中文译称“增强现实”:MR、VR、AR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种现实新技术。VR 是利用计算设备模拟产生的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模拟,有十足的“沉浸感”与“临场感”,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计算机生成的,都是虚假的;AR 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使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中,使之能够同时存在,人们看到的场景有真有假、真假结合;MR 包括增强现实和增强虚拟,指的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3],在这种环境中物理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同时具备VR 与AR 的优点,且具有比VR 更丰富的资源,比AR 更大的视角,也摒除了两者大部分缺点。三者区别在于:VR 看到的场景和任务全是假的,AR 看到的有真有假,但可以辨别真假,MR 让你无法辨别真假。混合现实(MR) 的实现需要一个能与现实世界各事物相互交互的环境,MR 的关键点在于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信息的及时获取。

(三)“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378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迫切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辅助。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又能够在当代语境下创新教学形式和实践形式,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高校思政课真正提升教学实效性提出的新要求。“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尝试通过运用混合现实技术、搭建智慧基地综合管理平台:打破思政课堂平面叙事的授课模式,使教学场景立体化且实现教学内容可视化;打破教师绝对权威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师生良性交流、双向互动且实现教学环节虚拟化;打破大学生课堂学习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共情与共振”以实现教学体验沉浸化。“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和使用,无疑会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助推器。

二、“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党史学习教育借助MR(混合现实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挖掘思政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联系,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意义重大。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多具有偏重理论阐释的学科性质,教师讲授起来难以摆脱灌输式、一言堂模式,学生接受起来也难免感到枯燥艰涩。党史学习内容尤其是优秀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鲜活性、针对性,无疑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和使用典型示范案例的首选。党史小故事、党史人物的感人事迹,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复制的独特时代烙印、直击人心灵的特殊教育意义,可以唤醒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激发出大学生流淌在血脉里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百年党史,党史故事有的年代久远,学生无法直观体验,有的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而无法感同身受[5]。MR(混合现实技术) 的应用、“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得与历史场景一样的体会。借助智慧平台,大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党史故事,聆听“真正”的党史人物声音,体验“真切”的场景再现。用MR 技术,以沉浸式的感受和交互式的体验引导大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走过峥嵘岁月与英雄对话,历经岁月沧桑感受时代变迁,党史故事、先锋模范人物直观性、真实性、立体性、可视性呈现,不但可以增加教学亮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点的认可度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的展现形式

“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应借助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混合现实多人协同平台,它是可以实现基于混合现实打造的全息社交、异地多人实时分享并可以协同创作的平台型软件。多人协同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多个用户在同一空间进行互动,让人们通过AR 中的3D 虚拟角色进行协作。用户可以在此空间进行音视频通信、操作和编辑场景内的全息内容(包括且不限图片、视频、3D 模型文件等),自定义房间布局,并根据不同的“空间”属性对空间内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功能。第二个平台是远程协助Air 平台(Web 端),这也是现代科技服务专业教学一线的技术支撑。其中的标准Web 端平台可以完成创建及加入通话房间、多人双向音视频通话、多终端通话人切换、图片及视频发送及查看和虚拟3D模型发送及查看、全息文档(PDF) 发送及查看、文字聊天、MR 空间标注、截图与批注、录屏与保存、通信效果设置等远程设置与现场操作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标准眼镜端应用程序完成创建及加入通话房间、多人双向音视频通话、多终端通话人切换、图片及视频全息展示及交互、虚拟3D模型展示及交互、全息文档(PDF) 展示及交互、查看文字聊天内容、MR 空间标注展示、查看截图、通信效果设置等现场操作,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安卓手机端平台,完成手机端控制通话角色切换、相应画面联动实时传输、同步共享教学内容(包括3D 模型、视频、图片、截图、图片、聊天记录) 等。链接两个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是混合现实MR 智能眼镜,这也是整个教学体验得以实现的桥梁与重要媒介。

(三)“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核心指标

“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的硬件指标是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混合现实MR 智能眼镜及相关的设备人员、管理制度支撑起来的,真正体现其实践意义和使用功能的核心指标是“党史学习的立体场景化”MR 教学资源库的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系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重要任务,要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在MR教学资源库构建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主题。

为完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可以选取雷锋典型案例,用“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作为导引,以“弘扬雷锋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作为主线,以“雷锋成长的故事”为载体,基于MR 技术制作“缅怀雷锋——在情境教学中认知雷锋精神真谛”、“体悟雷锋——在素质训练中夯实思想道德根基”、“实践雷锋——在专业成长中锤炼知行合一品质”的教学资源课。借助MR 智慧基地软件平台,既可以让大学生在虚拟现实中回顾雷锋成长的历史,又可以让大学生置身于雷锋生活的时代,与雷锋一起诵读《毛泽东选集》,共同书写雷锋日记,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相互促进,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大学生成为资源课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微课制作再现党史小故事的感人瞬间,通过经典欣赏展示红歌传唱的薪火传承,通过典型事迹展挖掘不同年代专业人才对国家做过的突出贡献,通过讲述“习语近人”故事突出大学生对时代变迁的真实感悟。打造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生态,探究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和主要内容,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今后很长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

三、“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一,常规思政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在短期内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评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6]“八个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常规思政课教学的基础模式和承袭特点。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政教学年限较长的教师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往往采取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手段。虽然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出现老师喊破嗓子,学生熟视无睹,逃课、睡觉、心不在焉、玩手机等现象[7],但是许多教师即使认识到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关门灌输的理论教学的弊端,其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但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简单易行,形成了定式,即使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效果是以制约大学生的创新性、灵活性、主动性和主体性为代价的,但许多老师还是沿袭这种教学方式。

第二,参与智慧基地建设团队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合力。参与智慧基地建设既需要掌握MR 技术的专业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也需要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智慧基地建设单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排除建设单位的因素以外,由于术业有专攻,前两者之间的合力对智慧基地建设至关重要。对于MR 技术的科技人员来讲,要真正熟悉和适应教学需求,切实为教学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适用性强的教育资源,面临着教育资源如何取舍、如何避免千校一稿等现实问题。相对来讲思政课教师要面临的困难更多:他们既要改变固有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又要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参与全新模式的构建;既要整合重组现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又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打磨。难之又难的还是思政课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MR 技术要熟悉、把握和使用。改变需要勇气,改变需要付出,然而许多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效果的。打通科技人员与专业教师在智慧基地共建中的屏障,两支队伍组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合力,这是科技前沿技术短期内到达一线教学现场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三,混合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快速普及的。就MR 技术本身来讲,它比VR 的技术难度要高出许多,因为MR 相比VR 在显示方面需要能让使用者看到真实世界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显示的虚拟数字物体;在延迟方面,目前的主流VR 设备只需要把延迟限制在20 毫秒以下就能获得可以接受的效果,但是MR 却需要至少把延迟降低到10 毫秒以下;在和现实世界的交互方面,VR 只需要知道用户自身的状态来和虚拟世界进行交互,而MR 还需要知道周围真实世界的各种信息才能让虚拟数字对象和真实世界动态的互动。当前,混合现实(MR)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大科技巨头尚在探索。同时,相较于VR 硬件设备的“低门槛”,MR 硬件设备成本较高,也成为学校大规模应用的重要的掣肘因素。

(二)“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1.MR 技术赋能思政教学势在必行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8]《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9]高校思政课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显然在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思政教学中最具有突出优势。MR 技术赋能思政教学,建设“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可以破除传统教学模式、思政课固有话语体系的束缚,采用更具有时代气息、更专注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实现外化于“行”的教学形式与内化于“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其寓教于乐、更注重学生体验和感受的特点,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课程的吸引力。思政课的教育特点是必须找到学生个人价值判断与社会价值发展的契合点和结合面,“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运用现代技术,使教育内容与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画面紧密相连,可以有效激发受教育主体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产生共情和价值认同。

2.高校思政课应用MR 技术空间巨大

国家教育部2023 年7 月5 日发布的《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0]显示,截至2020 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 031 所(含独立学院164 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 655 万人。这也就意味着3 031 所高校、4 655 万高校在校生是MR 技术潜在使用者。建设“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既可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又可以搭建高校之间资源共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当然,在智慧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些高校在教育资源、专业师资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使之成为高校思政课应用MR 技术的倡导者和领跑者。在以往的教学资源建立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学校、教师发挥的作用,常常忽略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体验式学习是从参与智慧基地建设开始的,要让大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到智慧基地建设的全过程,成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角。具体来讲,就是鼓励与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省、校各级各类思政大赛,让大学生讲“党史故事”、唱“红色歌曲”、研讨“习语近人”并谈感受,进行思政必修课实践教学项目训练展示,这些实践活动的成果经过选取和制作,可以成为建设“MR+党史的立体场景化”教学资源库的最佳素材。大学生成为“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建设的参与者,既是使用者,更是受益者,势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党的历史,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理想信念等核心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将会更为深刻。

总之,“MR+党史学习”智慧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所提出的建设方案、我们所做的基础性工作还只是初步尝试,建成统一的教学标准、使用制度、评价机制、后勤保障和信息反馈等配套机制任重而道远,从智慧基地建设到课堂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现实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党史上的今天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现实的困惑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