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研究
2023-12-23吴巍
吴 巍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很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学徒制进行了研究,对现代学徒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各执己见。现代学徒制要着重强调实践的灵活性,明确办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通过案例式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办法。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在于通过桥梁的搭建,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校企融合的体制需要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的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与职业证书的对接,发挥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早在2014 年,教育部就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举措,并进行大力推进,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并没有从根源上有效解决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比如校企融合的积极性并不高、深入推进遇到很多瓶颈、改革之路仍旧步履维艰等,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一、基于制度规则下现代学徒制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主体利害关系亟待调整
在现代学徒制的参与者中,高校要清晰地意识到学生、学校、政府三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努力使之保持步调一致。基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化考量,要做到统筹兼顾,真正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应用到实处。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视角看,国家长期目标与企业所追求的短期经济利益存在相悖的情况。多数企业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雇佣技术型人才,为企业创收更多利润[1]。然而,企业不只扮演雇佣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角色,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情况如何、怎样的态度和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要结合特定的时代,发挥出相应的价值。
现如今,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不佳,既有资源拓展的局限性原因,又有校企融入得不深入、企业唯利是图的市场化行为等原因。
另外,校企融合的目标实现路径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一般企业在培养学徒的时候,给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就业前景不明确,这也是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学徒也更想在大企业中扎根发展,锻炼提升自身技能,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给学徒提供机会和晋升平台。企业之所以参与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想留住优秀的学徒。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培养并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但由于毕业生不愿受控制和约束,稳定性和忠诚度并不高,所以一些企业也表示,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2]。
(二)企业对于学徒制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重视
相关市场调研显示,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理解得并不够透彻,被动参与,并没有占据主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在制度规则下,学徒制实施的先行条件是学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需要深入合作。然而,一般来说,大部分实施学徒制的学校话语权会更高些,学徒由高校选拔,教学计划由学校制定实施,由学校进行评估,而企业对于学徒制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重视。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校企融合,能够创造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在学校期间,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包括实习津贴、福利费用以及企业提供的培训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来源于学徒参与培训的实践和完成生产任务所产生的收益,以及在此期间企业雇佣学徒而不需要为他们支付五险一金所节省的费用。如果学徒创造的价值有限,对于企业而言是划不来的。但学徒留任企业,成为正式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也是揽才的一种方式。企业与学徒之间要相互吸引,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和认可。但很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机并不纯粹,它们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想让学徒“拿最少的薪资,干最多的活”。有些用人单位会将跳槽率高、中低端的职位放在校园去招聘,但是他们并没有给学徒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没有专业的师傅去指导学徒学习技术,更没有考虑到学徒们的长远发展,只是把学徒当成了免费的资源和劳动力,而忽略了他们的职业发展[3]。
(三)校企合作效果不佳,缺乏深入交流
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专业与产业相关联的合作、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合作、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合作。然而,大多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并没有集中在这些方面,而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缺乏明确的重点。专业建设缺乏校企持续和深入的互动,导致改革只是浮于表面。校企合作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教师队伍结构存在校企教师不均衡、不合理问题。现代学徒制要求产、教、学的高度统一,理论与实践环环相扣,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师傅比例应合理安排。然而,大多数企业都以自身利益为核心,不愿意外派优秀的师傅,担心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正常工作,而会派一些技术能力较差、水平偏低的员工参与校企合作,造成校企合作效果不佳。
无论从企业师傅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角度看,都应该换位思考,了解彼此的需求[4]。教师和企业师傅在彼此的专业领域里都有所涉猎,但在实践操作能力和校企合作实战经验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一般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实践培训,根深蒂固的理论思维方式,对校企融合的实施形成了制约;企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实操技术,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缺少正式的教学技能的系统性训练,使他们缺少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一项实用性较高的教育教学任务很困难,根本无法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顺利地传授给学徒[5]。
(四)学徒的认同感亟待提升,方案亟待优化
企业师傅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因为他们大多未进行过正式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水平较弱,只能将师傅带学徒的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很难适应,求学积极性大大降低,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还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参加现代学徒制,学生不仅在乎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期望未来的就业。如果校企双方关系不好,将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企业也应该提供适合学生的岗位和良好的待遇,以及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期发展的平台。显而易见,产生学徒认同感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不畅,甚至是学校和中小企业未能提前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引发的[6]。
(五)企业与学徒之间难以互守信用关系
在现代学徒制下,企业与学徒之间的信用关系非常重要,但现在却出现了不守信的情况。校企双方之间信用关系的核心是信守承诺。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与学徒签订合同,规定企业必须为学徒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而学徒则需要在毕业后为企业服务一段时间,而现有制度安排使双方的信用关系难以互守。
首先,校企协议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做到细化,没有明确规定学徒完成培训后必须在该企业服务的最短时间,也没有规定各自违约后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种宽泛的协议虽然使企业与学徒都拥有了广泛的选择权,但也使得企业无法让合格学徒(学生) 为己所用,也就不可能内生出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
其次,缺乏相应的法律及机构来阻止企业与学徒的违约行为。虽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有回馈地方及承担社会责任的利他性,但其主要目标仍然是为了招聘到合格员工及对外宣传的利己目的。企业自愿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面对人才短缺的压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取决于从劳动力市场招人的效果和内部员工培训的效果。如果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那么企业将很难再守约留用已毕业的学徒,也不会真正参与现代学徒制[7]。
二、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探析
(一)明晰主客体利害关系,科学安排培训
为了保护学员和中小企业的权益,提升双方的满意度,我们必须健全校、企、生信息沟通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要求各界通力合作,而一旦缺少信息沟通,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极易引起误会,并导致一些问题,如学员担忧就业、中小企业担忧经济效益等。上述问题都应该通过交流来解决。中小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应该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管理机构,构建有效沟通渠道,加强相互了解,增进信任,实现双方利益诉求,以确保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行和改进。为了确保中小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其教育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国家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架构,并制订参与方的资质和标准,以确保中小企业能明晰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并合理地行使教育主体权利。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让中小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我们应该设置实用性和操作性结合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以适应不同规模和领域企业的需求。确保企业收益是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它不仅有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主动性,而且还有助于确保中小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从而使中小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获得更多利润[8]。
(二)加强企业对学徒制的理解,增强认知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为参加现代学徒制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雇佣学徒奖金等,以激发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高校也应该把校内相关项目的资金拿出来,让企业参与到学徒制的项目建设中来,以促进学徒制的发展。如高校软件技术专业通常都有信息系统工程类项目,因此,中小企业可承担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并派出一线专家学者协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工程项目。这样不但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资本支持,也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引进工程项目,中小企业能够在技术培训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以期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增强校企合作的效果,加强深入交流
企业应该重视学徒培训质量,努力提升学徒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以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徒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企业最关注的,它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发展,也是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提高企业对徒弟训练质量的满意度,校方应该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积极邀请企业参加,制订课堂策略,设计教学方法,增强教师能力,并对课堂教学做出科学的评价,以确保最终训练成效达到企业期待的效果。企业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进行沟通,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持续改善学徒训练成效。因此,高校在挑选合作企业时,除了要关注企业的信誉和规模外,还要仔细审核企业的资质和动机,以确保挑选的企业是真正有意愿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优秀中小企业。
(四)增强学徒认同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加强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真正的“双导师”授课队伍,并且鼓励中小企业选派更多优秀的一线技师到校参与教学。还应对中小企业教师开展全面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让他们掌握现代职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技能,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也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通过参与中小企业的生产建设,教师们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还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要求。通过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团队,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特色将得到充分展现,学员的满意度也将得到显著提高[9]。
(五)践行共同承诺,建立互相守信的关系
参与现代学徒制,关乎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身为学徒的学生,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能不能在毕业后有稳定的工作,能否长久地干下去,留在企业;而企业考虑的是,学徒的能力是否能达到既定的标准,符合企业全方位的要求,安排的任务能否顺利达成。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共同意向”。首先,设立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落实岗位责任制,进行责任细化。其次,要建立标准“许可”,给参与者放权,遇到意见不统一时,能够考虑到多方的感受,而非某一个主体的责任[10]。履行承诺是一个互相诚信的过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方之间都要对现代学徒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制定条例规范加以践行,遇到问题及时分析和解决,杜绝不诚信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