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今韵 凝笔共兴
2023-12-22龚晓馨
龚晓馨
在我家的客厅里,一直悬挂着周慧珺老师书 写的行书横幅:"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我经常情 不自禁地走到墨宝前欣赏一番。如今,周老师已 驾鹤西去,然书作和品格永存。
2022年11月,中国嘉德网站发了一 组老照片,记录了青年时代的周慧珺在书 房习字的景象。我认识周慧珺老师其实 并不晚,屈指算来也有40多年了。那是 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我姨公王个簃介 绍,去岳阳路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组周慧珺 老师的创作室看她。模糊的记忆中,我欣 赏了周慧珺老师的若干书法作品。年轻 的周老师话不多,很文静。
以后的岁月,我常去周老师家临池研 墨,我和周先生成了好朋友。她是前辈, 却从来不倚老卖老。40多年前,我曾住在 牌楼新村,周先生是常客。她每次来访看 望我父亲都会带给我生机勃勃的快乐。 周先生那时的住宅就在北京路上,离我家 不远,我们经常见面,谈诗析字,交流各自 的心得。她曾和我说:自学书以来,一直 接触到的就是要求中锋用笔。但是实际 书写过程中是否能做到“笔笔中锋”呢? 历来流传下来的碑帖是否都是用的中锋 呢?这必然要牵涉中锋的定义问题。
我认为,既然中锋写出的点画圆满有 力,那么,笔毛的运行必须符合这两个要 求:一、笔毛顺着点画的起止,自左而右运 行,而不是横扫过去(以写横画为例);二、 以锋端抵纸。符合了第一个要求,笔毛可 以顺方向过去,墨水的下注不受阻碍,点 画能写得圆润。但是若不能进而把笔锋 竖起,令锋端抵纸,那么顺方向平拖而过 的写法,着力处在笔根而不在笔锋,写出 的点画是拖描出来的,墨水漓于纸面,线 条虚而不紧。我们一定要使笔锋竖起,墨 水由锋尖入纸,才会取得“力透纸背”“入 木三分”的效果。
197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打算出版 一本字帖,这一年周老师35岁,受邀出版 了平生第一本字帖。周老师用两个月的 时间,毕恭毕敬地完成了装帧素雅、赭红 色封皮的《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此 帖笔法雅正,笔意健拔洒脱,尤其能与当 时的学书人产生精神共鸣,在全国范围内 迅速走红。
我还曾“偷偷”临过周老师的《行书字 帖——鲁迅诗歌选》,之所以说是“偷偷”, 是因为周先生当时只允许我老老实实地 临宋代书家米芾的《蜀素帖》。关于米芾 的《蜀素帖》,周老师和我讲起她自己学书 的经历:“我幼年初学赵孟学赵是由父 亲的意志决定的,在父亲的眼里,赵字代 表书法的正统。然后,有一天,我无意间 在家中的书柜中发现了一本碑帖,就是宋 代书法家米芾的《蜀素帖》,深深地震撼了 我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米字与自己气质的 感应点。从此如鱼得水,心慕手追,浸淫 其中。”1962年秋天,上海市举办书法作 品展览,周老师所临米芾的《蜀素帖》作品 入展,并被刊登在《新民晚报》上。
在我家的客厅里,一直悬挂着周慧珺
老师书写的行书横幅:有容乃大,无欲则 刚。挂在那里,给人感觉气场很强。我经 常情不自禁地走到墨宝前欣赏一番,20多 年,转瞬之间。
周慧珺老师晚年已经“暴得大名”,是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 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文史馆 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 的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获得上海市 第七届“文学艺术奖——終身成就奖" 。
如今,周老师已驾鹤西去,然书作和 品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