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煤改 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2023-12-22刘坤伦邓泽见

能源新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贵州省煤炭贵州

刘坤伦 邓泽见

煤炭产业是贵州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产业,是全省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然而,煤炭产业基础薄弱,煤矿“小、散、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着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到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再到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富矿精开”,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过去10年,《能源新观察》杂志始终聚焦贵州煤炭产业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和亮点。上连“天线”,传递改革好声音;下接“地气”,关注企业“温”与“暖”,全力为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关注热点难点亮点

《能源新观察》杂志创刊之时,正是贵州新一轮煤矿兼并重组启动之际。10年来,《能源新观察》杂志紧跟贵州煤炭产业改革发展步伐,重点策划采访报道了一系列煤炭改革发展的独家报道,为全省煤炭产业发展鼓与呼。

2012年底,贵州省煤矿数量达1700多处,其中700多处矿井处于停产、停建状态。这些煤矿建设规模小、停产时间长、维护费用高、安全隐患大、不稳定因素多,加之煤矿建设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问题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在此背景下,经过近3年时间的酝酿,按照国家要求,2013年9月,贵州省启动了新一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全面提升煤矿规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规模不低于45万吨/年,其余矿井设计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全省煤矿数量减少到800处左右。

《能源新观察》杂志创刊号推出的独家报道“贵州煤改样本调查”,深入采访煤矿企业对兼并重组的认识和反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解读煤矿兼并重组政策、措施。随后,对贵州煤矿兼并重组取得的初步成效,如何化解矿界重叠、涉法涉诉和企业资金困难三大难题,如何走好关闭处置问题矿井,提高行业等级安全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连续报道。

煤炭资源税改革,是煤炭行业尤为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贵州煤炭资源税执行从量计征,不能调节煤炭资源级差收入,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资源深加工和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底,贵州省财政厅牵头,多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基本摸清了贵州全省煤炭生产经营情况和税费征收情况,草拟上报了贵州省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方案。《能源新观察》杂志以“从价计征箭在弦上”为题,报道了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对从价计征的关切,反映了煤矿企业“清费”的呼声和对“税率”的担忧。201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贵州省煤炭资源税改革,最终确定贵州省煤炭资源税率为5%。按照清费立税原则,煤炭企业按5%适用税率缴纳资源税,企业不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清理取消了其他不合理收费项目。

2015年,在国内需求增速放缓、超前产能和库存消化、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四期”并存等情况下,贵州煤炭价格下滑,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加之费改税后清费立税未到位,煤炭企业负担加重,企业融资困难、煤炭销售压力大,兼并重組任务重,煤炭产业形势十分严峻。当年5月,贵州省政府出台被称为“煤炭救市30条”政策措施,包括“规范税费征收、落实支持政策、强化金融支持、促进煤电互动、简化办事程序”五大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组合拳”。《能源新观察》杂志及时跟进,以《救市:30条措施形成整套组合拳》专题报道,对政策进行解读。“煤炭救市30条”出台后,煤炭企业是否享受到减负政策的福利?《能源新观察》杂志又推出“再探‘煤炭减负30条”报道,反映支持政策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随着贵州省煤炭兼并重组改革一步步驶入“深水区”,民营煤矿企业路在何方?2015年8月,《能源新观察》杂志记者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一些退出贵州煤炭产业“舞台”的煤老板,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屡遭投资失败,当初的煤矿“退场资金”已所剩无几;有的煤老板则成功实现转型,走出了一条颇具“样本意义”的新路子;更多的煤老板还在挣扎中继续坚守,他们既不愿继续投入,也不敢轻易抽离。独家报道“煤老板去哪儿了”刊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组报道荣获当年贵州新闻二等奖。

2016年下半年,随着全国煤炭去库存阶段性结束,以及煤炭需求阶段性增长,全国煤炭价格逐渐上涨,局部地区煤炭供应偏紧。受过去几年贵州省内外煤炭需求减少、市场不景气影响,煤矿经营困难,亏损面不断增加,银行信贷政策收紧,部分煤矿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大面积停工停产。

在这一轮煤炭供需大反转中,贵州形势更显严峻。当年前三季度全省天然来水大幅下降,水电蓄能大幅减少,水电发电降低,亟需火电出力,以应对用电端特别是大工业用电需求持续增加。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深入研究煤炭、火电、水电的利益联动机制,让能源优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煤电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多年来为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然而,长期以来,煤电关系一直是困扰政府和企业的突出问题,“计划电”与“市场煤”一度成为难解的“死结”。2016年12月,贵州省多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发电企业签订2017年度电煤供销合同。至此,贵州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全面展开。

《能源新观察》杂志独家报道“煤电那些事”“煤电再握手”,深度剖析多年来贵州煤和电的关系,重点诠释了贵州电煤中长期合同量和价的政策要求和合同履行办法。

聚焦转型升级展现改革成果

2017年是贵州煤炭改革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同年5月,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召开全省能源工业转型发展大会,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改造。要求打好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释放先进产能、智能化机械化改造、煤炭资源三利用四大攻坚战。同时,加快构建以煤电关系正常化、煤炭供应均衡化、电煤价格合理化为前提的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随后,又出台了进一步简化流程限时办结煤矿建设手续的通知、煤炭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做好化解煤矿矛盾纠纷工作的通知三个配套文件和措施,加快破解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手续办理难、融资难、融资贵,涉法涉诉矛盾多等关键难题。

《能源新观察》杂志紧扣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脱胎换骨改造主题,策划采访了系列重点报道,深度解读贵州省政府政策文件,访谈了能源主管部门和贵州重点产煤市(州)、县、重点煤炭、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入采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煤矿企业在机械化智能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困难,为全省煤炭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三五”期间,贵州煤炭工业发展经历了煤卖不出和煤炭短缺大起大落的局面。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煤炭稳定供应、产销供需逐步平衡。到2020年底,全省正常生产煤矿基本实现采煤机械化,辅助系统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从每年19万吨提升到每年58万吨;规模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退出。建成投产大中型矿井136处,总规模每年10097万吨。井下巡检机器人研发、5G应用、复杂地质条件下运输系统智能化应用等取得突破,煤炭工业有了“智能绿色”新标签。

期间,《能源新观察》杂志从政策解读,到成果展现,策划了50余篇独家深度报道,充分反映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煤炭在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把握改革主旋律助推高质量发展

进入“十四五”,貴州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然而,煤炭产业基础薄弱,煤矿“小、散、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一级质量标准化煤矿占比少,涉法涉诉煤矿多,煤矿采掘接续失调、办矿管矿能力弱,煤矿瓦斯、顶板和水害等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等,仍然制约着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贵州“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贵州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实现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安排部署。

2022年12月,贵州省政府出台《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一场以“提高煤炭产能产量,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为总要求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幕再次开启。

《能源新观察》杂志深度报道“贵州煤改再出发”“贵州: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对过去10年贵州煤改进行梳理,对贵州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布局、路径、任务、方略进行重点解读。

改革永远在路上。10年风雨兼程,《能源新观察》杂志见证、记录了贵州煤改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随着贵州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煤炭作为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将进一步筑牢,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辉煌成就。《能源新观察》杂志将紧紧把握改革发展主旋律,全力助推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贵州省煤炭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贵州,有多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