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砥砺奋进 共谱能源发展新篇

2023-12-22刘坤伦

能源新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贵州煤矿能源

刘坤伦

岁月流逝,转瞬十年。

2013年11月21日,一个难忘的日子,《能源新观察》杂志正式创刊。

10年,是一次成长,饱含着拼搏奋斗的执着。10年,是一种积淀,沉淀着辛勤付出的点滴。10年,我们一直以“行业内容,新闻眼光”的理念,奔跑在“宣传党和国家能源产业方针政策,反映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产业发展成果,关注能源环境保护,促进能源技术转化应用,服务区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路上。

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贴近行业、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是《能源新观察》杂志的办刊初心。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登顶“贵州屋脊”,深入千米井下,探访江河峡谷……用镜头记录贵州大地能源改革发展骄人成果;我们与管理层对话,记录能源行业在旧管理模式下的悲壮突围、壮士断腕和刮骨疗伤;我们与基层管理者交流,记录改革过程中的焦灼、困惑、茫然;我们走近一个又一个劳模、先进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不懈努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能源榜样。

今天,翻阅那些承载着岁月精华的一期期《能源新观察》,感动依然,激情依然,墨香依然。

精彩亮相 出水还看两腿泥

2013年,在创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的大背景下,能源作为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能源新闻资源无疑是一座“富矿”,《能源新观察》杂志生逢其时。

那一年,我们经过精心策划,聚焦贵州新一轮煤炭兼并重组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

《能源新观察》杂志创刊号“贵州煤改样本调查”,通过深入平坝、水城等地,对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和大型煤矿采访,反映小矿被关闭的担忧,大矿抢抓机遇做大做强的期盼。同时,通过专访贵州省能源局主要负责人,对新一轮煤矿兼并重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在那些坑坑洼洼的运煤路上,在烟雾缭绕的办公室,在人潮涌动的会场,小煤矿老板的“心痛”与彷徨,能源管理部门的焦虑,高层的顶层设计历历在目。

随后,“贵州煤改步入深水区”“贵州煤改稳健迈出第一步”等深度稿件,形成对贵州煤矿兼并重组详实、全面的报道。

“脉动南中国——中缅油气管道纪行”,通过全方位视角,全景呈现了跨越滇黔桂三省区的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之难,滇黔渝桂谋动天然气产业新格局,贵州迎接管道天然气大时代。

在半年的时间里,记者分兵多路探访中缅天然气管道的“穿行”路径,走进施工建设一线,见证被称为“施工难度最大、环保要求最严、建设工期最紧”的管道建设工程。

在贵州著名景点“二十四道拐”公路旁,100多名工人一点点挖,一点点凿,整整一年零两个月时间才“啃”下银子洞隧道这块“硬骨头”。经过翻越崇山峻岭抵达北盘江畔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者在国内首次进行斜拉索跨越的全桥风洞试验,开创斜拉索设计的新纪元,在原始峡谷间实现了北盘江完美跨越。

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兴姜村陡崖,是中缅管道国内段最长的陡崖之一。时年59岁、有40年丰富吊装经验的“宝贝级”工程师赵永学亲自指挥工人用3台挖掘机,将32吨重的管道采用“跷跷板”方式铺设在165米长、45度的陡崖上。赵永学感叹:“没有谁比管道人更能体会原始山川令人生畏的力量。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回忆!”

站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云顶高坡上放眼望去,乌黑的钢铁巨龙从远处的山间俯冲而下,穿越一条道路后,又顺着几个连续的陡坡向云顶顶峰攀爬。脚下六七十度的坡度让人望而生畏,工人用石头和脚手架搭建“天梯”,在全长1.46公里的陡坡上施工,只能靠腰间的安全绳,蜘蛛侠般“悬挂”坡体组装管道。这里,是中缅管道全线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点。

在云南省瑞丽市弄岛村,在中缅天然气管道从缅甸入境中国“中国石油西南管道”水泥柱碑旁,在云南芒市CNG加气站,在贵州省贵阳市燕楼中缅,中贵天然气“并网”枢纽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输气站,中缅天然气管道一步一步跨入滇黔桂重要节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能源新观察》杂志创刊号出版后,赢得行业内广泛关注,被称为贵州能源行业舆论宣传的一个里程碑。

聚焦改革 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随着贵州能源改革发展步伐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换挡。《能源新观察》杂志紧紧把握能源发展形势,积极抢占能源舆论宣传的制高点,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能源决策部署哪里,就解读到哪里、宣传到哪里;基层和企业期盼到哪里,就鼓舞到哪里、反应到哪里的要求,在选题上做文章、在深度上下功夫,围绕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产业发展、新能源建设等重大题材,开展了系列有广度、有深度的独家报道。“贵州煤改”“贵州电改”系列报道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领导的高度评价。“煤矿智能机械化的贵州突破”“贵州能源工业‘历史性难题成历史”“贵州:‘水火风光夯实能源大基地”“贵州煤改再出发”“贵州: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等主题重大,有深度、有影响的独家报道,记录了贵州能源发展前进足迹,全面宣传贵州能源改革发展新成就,见证了贵州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新进程,与能源行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一大批生动活泼、接地气、有热度、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引起行业共情共鸣。“煤老板去哪儿了”,听煤老板讲述创业的艰难和转型实践,拨动了行业的神经,引发了行业思考;“西南首个煤矿综采‘无人驾驶来了”,展示贵州煤炭行业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里程碑意义;“厂长卖电记”,揭开电改冲击波给发电企业带来的生产经营震荡,引起全国能源行业高度关注;“贵州‘新能源+风光好空间大”,听风电建设者在“贵州屋脊”30年一遇的凝冻天气一步一步开拓,实现风电破“零”,谱写高原风电的“贵州速度”;“贵州:追赶太阳光伏破冰”,讲述光伏建设者在贵州第二高峰威宁自治县平箐梁子高海拔恶劣环境下与时间赛跑,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开启光伏发电的破冰之旅。

讲“好故事” 弘扬能源榜样精神

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回望过去10年,《能源新观察》杂志以讲好能源故事,弘扬榜样精神,凝聚能源力量为己任,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抒写能源人爱党、爱国、爱能源的高尚情怀。

“吕丽的手”,党的十八大代表、贵州水矿集团老鹰山矿防爆电机维修班女工吕丽,26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用粗糙的双手编制美丽人生,创造了电机维修合格率100%和零事故纪录。通过刻苦钻研业务,攻克了一项一项技术难题,累计為煤矿节约维修费超过500万元。

“朱加贤:从大山走进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大代表、发耳煤矿副总工程师朱加贤,在采煤一线工作了20多年,带领班组同事经过艰苦奋斗,建成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机械化综采工作面,煤矿生产实现了“改头换面”,“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成为现实,为贵州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建设开了先河。

“龙福刚: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高级作业员龙福刚,从一名电力行业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电网技能专家,用勤奋和执着实现了精彩跨界。从事输电运检及高空带电作业24年来,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8项,多项创新成果已进行市场转化应用,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近1亿元。

“宋福林:‘三线精神创奇迹”“高振彩、田玉果夫妇:激情燃烧的钢铁人生”“湛正刚:人生如棋局局新”“卢兴福:不负灯火通明”“王兴恩:获得185项专利的水电牛人”“申友强:一万个日子的坚守”“李晓华:跑出青春的加速度”等“榜样——能源标兵的感召力量”系列稿件,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行业群英谱的精彩人生故事。

“曾茂秋:煤矿智能化前沿的弄潮儿”“陈惠阳:绘就青春的浓墨重彩”“孙承登:在成长中感受‘家的温暖”“鲁学利:奋战在地层深处的地质人”“王绪科:党徽在煤海深处熠熠生辉”“王贤来:用勤奋和汗水点亮无悔青春”等“大学生在煤矿”系列报道,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新时代煤矿人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以及他们的新生活、新进步、新作为、新精神。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0年的艰难跋涉,留下了我们一行行温暖闪光的足迹,凝结了杂志全体采编人员、通讯员的心血和汗水。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能源新观察》杂志将深刻把握能源改革发展的脉搏,按照新使命、新要求,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

猜你喜欢

贵州煤矿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贵州,有多美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