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供 今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2023-12-22皮毅姚东
皮毅 姚东
围绕“能源保供,今年我们做了些什么?”这个话题,近日,本刊编辑部就此对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谌毅业进行了专访。
《能源新观察》: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贵州如何把这个“国之大者”落到实处?
谌毅业:近年来,贵州围绕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定位,坚持“富矿精开”,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加快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落地落实。
一是做好“煤”文章,夯实能源保供压舱石。贵州煤炭储量全国第五,煤炭保有资源量近800亿吨。我们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煤矿“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加快露天煤矿等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10月30日,全省生产及联合试运转煤矿产能达到1.95亿吨/年,比2022年底净增960万吨/年以上;预计全年调度原煤产量1.5亿吨、同比增长8.4%。
二是优化“电”结构,增强电力保供多样性。贵州“水火风光”资源俱全。我们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进先进煤电机组建设,推动贵阳、黔南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新能源项目统筹规划管理。预计2023年底电力总装机达到8400万千瓦左右,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近30%、比去年提升4个百分比左右。
三是补齐“气”短板,提升油气保供自给率。贵州原油资源缺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我们围绕“增储上产”,加大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今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以上,不断提升天然气自给能力;年底累计形成储气能力1.49亿立方米。
《能源新观察》:今年以来,特别是迎峰度夏期间,全国部分省(区、市)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贵州的情况如何?
谌毅业:2022年7月以来,贵州遭遇了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最长时间的干旱。2023年,贵州省主要流域天然来水长时间较多年平均偏枯三成,截至目前,总体比去年偏枯10%以上。我们从年初开始备战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有力保障了贵州省电力迎峰度夏和生产生活用能需求。
一、健全机制,稳固提升电力保障供应能力。一是健全电煤供应保障制度。落实贵州省政府煤电保供联合办公机制,严格执行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电煤合同履约“黑名单”制度,优化调整煤电要素保供奖补措施。截至2023年10月底,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量达90%以上,达到历史较好水平。二是建立水电运行调度联合办公机制。组建水电联合调度工作专班,综合采取“以煤换水、以火保水、以水定电”等措施,落实汛前顶峰发电奖补、高热值煤奖补,统筹防洪度汛和蓄水发电,实现电厂存煤和水电蓄能“双提升”。截至2023年10月底,水电蓄能同比增长96.5%;统调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7.3%。三是创新电力负荷管理机制。着力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与峰谷电价政策有效衔接,稳妥有序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建立错峰生产企业“白名单”,动态修编迎峰度冬、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
二、探索创新,全力提升高峰时段顶峰能力。一是科学谋划推进新型储能建设。研究起草《贵州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和储能电价疏导、调度运行等政策,推进195万千瓦/390万千瓦时示范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建成投运。二是积极协调推动省际间电力互济互保。推动黔东电厂、二郎电厂加快实施“一厂两网”电力互济工程,协调推进与湖南、重庆等周边省市“电力互济”。围绕保障贵州省中长期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清洁电力入黔。
《能源新观察》:随着寒潮天气来袭,气温骤降,供电和供暖需求增加,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从目前来看,贵州省能源保供有没有压力?如果有,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来应对?
谌毅业:压力肯定有,而且未来会加大,特别是在“迎峰度冬”关键期。
一是从电力保供来看。全省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已基本开发完毕,“双碳”背景下煤电机组建设存在制约,新能源有着先天不足。随着“六大产业基地”快速建设,相关重点产业迅猛发展,用电量快速增长,极端天气和特殊时段电力保供存在较大压力。我们将深入实施煤电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化电煤、电力运行调度,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二是从油气保供来看。受资源条件限制,贵州省原油依靠外运,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90%。随着成品油消费需求和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个别区域在用气高峰时段或许会出现错时生产情况。我们将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推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充分用好上下游面对面交流沟通机制组织签订管道气年度合同,加快油气储配项目建设,持续织密油气管网,增强油气保障供应能力。
《能源新观察》:作为能源发展的“新风口”,新型储能是什么?贵州发展新型储能的考虑是什么?如何实现年内规划年内建成的?
谌毅业:简单来说,新型储能被称作电力系统中的“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電”,在用电高峰时“放电”,改变了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
贵州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电力供应保障迫切需要。因用电量持续增加、煤炭产能释放不足、天然来水大幅下降等影响,“迎峰度冬”高峰时段面临电力缺口,急需增加顶峰调峰电源。二是能源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贵州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局部地区送出消纳能力有限,加之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急需调峰电源进行调节。三是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储能是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关键技术装备,也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重要市场,能够助力“两大基地”建设。
年内见效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一是高规格谋篇布局。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省领导亲自谋划推动,坚定了发展信心。我们组织行业专家、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需求、经济性、建设时序等测算,科学制定贵州省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建设方案。二是快速度推动建设。贵州省能源局等8家单位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出台租赁容量奖励、电价政策、电网调度、专项资金奖补等支持政策,对示范项目“一对一”指导,项目平均开工准备时间20天、平均建设时间150天、并网平均用时10天。三是新举措保障发展。编制完成《贵州省新型储能产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研究报告》,印发新型储能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新能源+储能”和价格、交易、租赁、运行等机制。同时,通过“储能+大数据”建设零碳电厂智慧控制平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发展;通过“储能+乡村振兴”,带动地方和群众发展。
《能源新观察》:以前,小区业主报装电动汽车充电桩,即便是在小区内购买了固定车位,也要被物业以各种理由“卡脖子”,现在的情况是否和以前一样?
谌毅业:我们很早就关注到了此类情况。在2017年,贵州省就明确物业管理、供电等部门应为业主配建充电设施提供便利条件。但有的小区业主报装个人电动汽车充电桩,因物业等影响还存在堵点。2023年5月,贵州省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推进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新建居住社区固定停车位100%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对于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居住社区已实行抄表到户的,实行“一车一位一表”;未实行抄表到户的,设立充电基础设施用电总表,通过该总表供电。同时,贵州电网公司也推出了“居住社区电动汽车充电桩‘一户一表用电报装模式”。如今,全省居住社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报装,无需物业或社区提供《充电基础设施物业开工许可》,用户只需提供身份证、物权材料,将“车等电”转变为“电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