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探讨
2023-12-22蒋智亮
蒋智亮
本文旨在深化对中国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的理论和实务探讨。首先,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背景和常见管控模式入手,分析了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模式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随后,立足实际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所面临的三大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结算风险,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包括深化资金管理意识的普及与提升、精选资金管理模式贴合实际需求、深耕资金风险细节构建全方位管理体系和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地与实施。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国有企业建立一个更加安全、有效和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资金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直接关联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中,资金管理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减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国有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旨在加强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例如,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第四点和第六点明确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国家也鼓励企业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探索和实施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资金管理策略。
立足这样的背景,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风险及其防范策略,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借鉴,帮助国有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更好地防范新时期的资金风险。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背景及常见管控模式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宏观调控框架下,国有企业不仅需要追求经济效益,更需要满足社会责任和维护国家资产的双重要求。因此,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在此进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政策和文件,旨在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强化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流动和增值。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强化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如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这些政策明确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对策。
在现实操作中,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资金管理面临着多重压力。一方面,国有企业要保证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公众对其公共责任的期待,如保障员工福利、保障环境、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等。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必须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的操作,以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常见管控模式
1.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主要是集中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通过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在国有企业的资金管控体系中,资金结算中心是一个核心枢纽。其实质是一个专责的内部机构,负责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资金调度和结算工作。
在多数国有企业中,资金结算中心作为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已得到广泛应用。企业通常会将其子公司或业务部门的资金集中到资金结算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资金池,来进行日常的资金调配和管理。资金结算中心通常拥有企业内部所有子公司或部门的资金账户管理权限,实行集中收付,统一管理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基于企业内部的业务需求和资金状况,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实时调整资金的分配,使得各业务部门的流动资金需求得到满足。资金结算中心还承担着监控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责任,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手段来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
通过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和有序调配企业内部资金,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资金结算中心还可以实时监控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从而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在资金结算中心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其資金状况,为制定财务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财务公司模式。财务公司模式是另一种国有企业常用的资金管理策略,它通常是建立一个专门的财务公司来集中管理企业集团的资金。在国有企业中,财务公司模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仅限于大型企业集团,许多中型企业也正在逐步引入这种模式,以实现更高效和更安全的资金管理。
在应用过程中,财务公司将国有企业内部的各个子公司和业务单位的资金集中到一个平台,形成一个资金池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根据各个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和资金利用效率,财务公司会合理地分配资金,包括提供内部贷款服务。财务公司负责集团内部及与外部实体的统一结算,使资金流转更为高效和透明。通过统一的结算系统,财务公司可以快速进行资金清算,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区别于资金结算中心的是,财务公司可以为企业集团提供投资和融资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其资金资源。财务公司还可以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以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财务公司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强化集团的风险管理和财务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
在市场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直面供需关系、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行为等多方面的动态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价格战,压缩盈利空间,增加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市场趋势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科技和消费潮流影响下,企业需要审慎评估未来市场的变化,以避免投资过度或不足。
与此同时,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也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潜在的资金投资风险。政府不断调整税收政策,会影响企业的税负和盈利水平,间接改变企业的投资意愿。政府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进行升级,也可能导致相关行业的国有企业需要加大投资以符合新的标准,进而增加资金成本。此外,政府的外汇管制和跨境投资政策也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制约企业的投资方向和资金配置。
(二)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通常受到政府的特殊管理和监督,这既为其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政策支持,也使其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在经营中需要遵守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确保社会责任的履行。不过,政策环境的频繁变化和政府对企业经营的指导,也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中面临不确定性,进而引发经营风险。例如,政府可能会调整税收政策、监管要求或产业政策,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模式和投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涉及短期内资金的流动调配等,如果国有企业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风险,甚至危及自身正常经营运转。
就内部管理来看,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管理的难度。管理层面的问题,如内部腐败、权力滥用和决策不当,都可能影响与资金相关的决策制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企业短时间内将大量流动资金投资于某个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可能会引发企业内部现金流短缺,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三)结算风险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结算风险主要涉及资金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如时间延迟、结算错误和欺诈行为等。首先,在大型的国有企业中,资金结算过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这就可能导致结算时间的延长。时间延迟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还可能导致失去一些有价值的投资或商业机会。其次,由于人为错误或系统问题,结算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比如转账金额错误、收款账户错误等。这些错误不仅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纠纷。最后,在结算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欺诈行为。例如,内部员工可能会利用其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或挪用资金;而外部人员则可能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诈骗。除此之外,结算过程还可能面临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这些都可能对结算过程产生影响,增加结算风险。
三、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
(一)重视管理意识引导,加强对资金管理的宣传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资金管理的宣传工作常常被忽视,但其实它是实现企业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石。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管理意识引导,加强对资金管理的宣传。
首先,国有企业应明确资金管理宣传的核心价值。宣传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规范、透明和高效的管理氛围。其次,国有企业应定期开展资金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可以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借助内部刊物、企业网站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来宣传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企业的相关政策。企业还应强化资金管理的法律宣传。通过深入剖析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强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开展资金管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例如,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组织各种资金管理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提高整个行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在宣传策略的设计上,应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宣传内容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
(二)精选资金管理模式,贴合实际需求
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决定企业运营稳定性和风险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优化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减少各种风险。
资金管理体系是一切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参考,国有企业必须确立一个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使用效率。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资金管理模式。如比较财务公司模式和资金结算中心模式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深入研究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从而做出符合国家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选择。例如,根据我国政府关于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意见,企业可以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度。最后,在当下不断变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应注重资金管理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和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三)深耕资金风险细节,构建全方位管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资金风险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细化资金风险管理内容,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还可以避免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强化资金风险管理:
第一,强化预算管理和控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来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实现资金的有序流动和有效利用。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第二,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全面掌握企业的风险状况。这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企业应建立一个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来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第三,完善风险控制和应对机制。企业应制定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例如,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同时,企业也应建立一个风险应对机制,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第四,实现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的整合。企业应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使得风险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通过实现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的整合,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内控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工作
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框架内,内部控制工作是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可以使得企业的运行更加规范,有效地减少企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力工具,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企业高效、合规的运行提供保障。此外,针对财务资金管理,企业还可以实行严格的财务报告监控机制。企业应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防止财务造假和内部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监控机制,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估,以识别和预防可能的风险。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使得资金的流向可以得到有效监控。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避免责任模糊导致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不仅是企业自身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响应国家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希望通過本文,能够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加安全、高效和有序的资金管理,从而走向更加繁荣和稳健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景辉.地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分析[J].财经界,2022(19):110-112.
[2]王乐.地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J].商场现代化,2022(09):169-171.
[3]刘金翠.浅析地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21(02):46-48.
[4]彭伟.地方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探讨[J].财经界,2020(27):111-112.
[5]涂芳.基于财务视角的地方国有企业风控管理探讨[J].纳税,2018,12(29):114.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