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2023-12-22任致远
作者简介
任致远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原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就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蓬勃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治山、治水、治城一体化推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竞相发展,就一定会取得卓越成就。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市发展产生巨变的历史经验证实,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 营建中国特色的重要意义
世界之大,各国都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政治取向、文化追求和民族信仰的不同,各國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曾经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人民饱受过灾难和痛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开创自己的前进道路,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坚定方向,以中国人民的智慧、信念和进取精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自强不息、传承发展、和而不同、生态文明和人本主义。从城市发展视角认识“中国特色”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3个方面。
1.1 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来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汉朝的文景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人所共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为我们的传世格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经受磨难,饱经风霜,却始终一以贯之,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没有脆性断裂过,保持了文明古国既有的文化基因和本色,以一个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只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入侵,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寇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地位,成为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这段沉痛的苦难历史告诫我们,国家一旦失去独立自主的强大能力,就会被侵略、宰割、践踏和欺负,这是不能容忍的。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作主,恢复了我国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尊严、自信和伟大形象,承接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继传延发展的伟大使命和责任,彻底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和命运,以坚强的步伐跨上新时代的征程。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城市兴则国家兴,城市发展建设担当着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富强发展的重任,而找到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便是总结历史经验、扭转历史使命、进行历史创造、开拓历史新局面的正确选择和唯一途径。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肩担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2 时代担当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侵略野心和颠覆活动,搅乱着世界局势,影响和平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日益强大的中国,已经具备实力和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应当以负责任大国的雄才大略,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团结友好力量,顶住外来压力,发挥自我的优势和潜力,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改革开放向前进,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活力,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亦是时代的担当和期待。中国的崛起强盛,无疑是世界和平的福音和表率,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力量,是改变世界稳定形势和不平衡格局的重要推动力。经过全国人民发奋图强、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赢得重大成就的国家,我国在发展进程中所迸发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勇于开放、锐意改革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烙印,具有普世价值和典范意义,令世界瞩目。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使我国过去陈旧破败的城市得到觉醒、回暖和振兴,直到发生巨变,加快了中国城镇化步伐,提高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展示了我国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风采,为世界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模式借鉴,彻底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以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创造奇迹的中国城市发展建设面貌站立在世界的前沿,雄踞于世界的东方,担当了世界和平发展建设的大任。中国式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在世界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别出一格,放出光彩,成为时代的一个象征。
1.3 中国智慧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群众中蕴藏着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团结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群策群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从1953年起,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初步基础,为工业革命开路。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沿海开放发展战略和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热潮,唤起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工业发展共识和积极行动,向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军。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一次思想解放,中国的国营、民营企业崛起并得到发展,形成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于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化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工业发展,中国后来居上,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现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我国已经进入“第一方阵”,站在世界的前列。这说明,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坚强信念和聪明智慧,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创造性发展,是实现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获取发展成就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发挥穷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负责任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争取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中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坚定意志、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自主发展,以中国智慧、中国方式、中国目标、中国效率的跨越性发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建设模式具有巨大生命力。这是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拨开迷雾,做出的明智选择和战备方针。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是伴随着我国工业革命进程,人民群众意气奋发,励志进取,集思广益,开拓前进,以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辛勤劳动,创立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城市发展之路,表现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城市发展志向和现代化城市发展途径,反映出中国智慧的光辉思想、伟大胸怀、发奋图强的信念和决心,并让中国智慧名扬天下,高举旗帜,抖擞精神,创造奇迹,以中国智慧的力量,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进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2 中国特色城市发展成就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探索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实施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4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高楼大厦接踵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得我国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杰出的成就,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壮举和中国式长足发展的铁证,创造了当今时代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盛世。其中,中国特色城市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2.1 城市面貌光鲜亮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只有58个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底增加到136个,到1952年发展到160个,1970年全国设市城市176个,1980年发展到223个,1986年底达到353个,1988年底为434个,1990年底发展到467个,1995年底为640个,2000年发展到663个,2021年全国设市城市发展到685个,现为687个。这些数据表明了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不搞集中的城市,到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再到认识城市的中心地位,发挥城市的主导作用。2001年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抓住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科学发展,形成大规模、高质量、快节奏发展的大好局面,取得了今天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不仅北上广深城市领先,苏杭昆肇城市美丽,沿海城市竞相发展,内地城市各显风采,如喀什、和田奋力崛起,我国城市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当你走进每个城市,当年曾有过的棚户区、私搭乱建的居民区、脏乱差的街区等没有了,尽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宽阔街道,青山秀水的环境景观,市区中的绿色公园,繁华的商业区、食品街、传统文化市场,出现生态化、特色化、人性化的宜人氛围。今昔对比,让人感到今天的城市繁荣似锦、生气勃勃,彻底改变了过去曾经落后的面貌,表现出光鲜亮丽的色彩,正在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城市行列。
2.2 城市生态空前改善
以太原为例,其系煤炭城市,过去除了开采煤炭外,东西两山挖山采石,烧制石灰,山体破碎,南北向的汾河干涸,流淌着一股工业废水,街道上垃圾成堆,居民区煤堆遍地,卖烧土的小平车在居民区叫卖,居民区打煤糕现象屢见,致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很差。以兰州为例,其系石化工业城市,由于两山夹一川(黄河)的盆地地形,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气象。加之静风,使工业废气烟尘不能向高空和远处扩散,尤其11月至次年3月,市区烟雾弥漫,见不到太阳,致使过去的兰州成为全国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扭转“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观念,进行工业调整,严控污染工业,实行低碳排放,并改变燃煤供暖方式,同时加强治山治水(太原汾河有了大量的水)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缔小煤窑、小高炉、烧砖场等,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出现天蓝、地绿、山青、水净、街市整洁、居民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文明局面。不仅太原、兰州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全国各地城市生态环境亦空前改善,每座城市街道上绿树成荫,花团簇拥,商店门前十分整洁,居民区内干净卫生,城市业已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家园。
2.3 城市交通显著便捷
随着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 356 km发展到2021年突破40 000 km,居于世界第一,“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我国城市间的高铁交通联系变得显著便捷,加上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4.6万km,我国城市间的客运和货运四通八达,对促进经济社会的交流活动和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有45个城市拥有地铁系统,加上16.1万km的高速公路和46.1万km的国家公路网,以及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出租车运营,为城市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航空事业的发达,国内外旅游的振兴发展,使得我国城市交通状况今非昔比,各项交通设施齐备而且相当便利。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已突破2.6亿辆,全国有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30多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胜一日、物丰年华、民富国强、兴盛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我国城市交通显著便捷和汽车大流量运行有目共睹,已经成为城市繁忙的日常景象。
2.4 城市文化展现光辉
我国已有1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大量的名镇、名村,加之687座城市历史、地理、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我国的城市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不仅源远流长、连绵不绝、传统文化浓厚,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代文化鲜明,“中而新”的城市文化历历在目。尤其是21世纪以来,各地城市在发掘、培育、发展和展示本土文化上下功夫,城市文化因地而异、灿烂夺目。比如张掖,不仅拥有大型卧佛寺和芦苇荡湿地,又开辟出规模巨大、色彩缤纷、令人震撼的丹霞地貌景区,名噪神州。太原开辟了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景区,以及晋阳湖、龙潭湖、汾河带状公园,又开辟了太原老县城、晋商博物馆,扩建了双塔寺景区,在五一广场复建了首义门,加上文庙、崇善寺、晋祠、纯阳宫(吕祖庙)、玄中寺(石壁寺)、白云寺、龙泉寺、佛光寺等,使城市文化特色十分突出,每一个景区都为太原城市文化打开了精彩之门。在腾冲,我们不仅看到了和顺古城、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国殇墓园(抗日烈士陵园),还看到火山热海、来凤山顶的文笔塔、北海湿地和叠水河瀑布。叠水河瀑布是我国唯一的城市天然瀑布,龙洞垂帘,气势雄浑,声震长空,疑是银河新缺口,玉龙挟浪落人间,可谓奇观。在赤水,我们看到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不少景区,看到不同景象的瀑布跃然眼前,巍为壮观,体会到了“黄山归来不看岳,赤水归来不看瀑”的真实感受。去凤凰古城,可以看到千年古镇芙蓉镇、湘西苗寨、百米长廊和沱江泛舟,其沱江岸边吊脚楼群和虹桥景观独具特色,令人难忘。去阆中古城,可以领略张飞庙、五龙庙、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道贡院、华光楼、中天楼等,三面是山,四面环水,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90多条街巷,巴蜀古建筑形式存有“唐宋格局、明清风貌”,有幸一览,格外高兴。至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乐山大佛、昆明滇池、岳阳名楼、敦煌名城,更显出我国城市文化的璀璨光辉。
2.5 城市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城市数量687个,常住城市人口9.02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 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 m?,城镇化率达到50%等。当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46 77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2.7%,城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情况向好,失业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市场供应平稳、丰富,能够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水、电、煤气等的正常供应;全国每百户家庭拥有36辆私家车,私家车保有量超过2.6亿辆,城市里平均每两户就有1辆私家车,出行方便、快捷;城市的医疗条件也比较好,能够方便、及时就医,特别是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全国人民团结抗疫,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全国核酸检测、疫情流调、救治病患、方舱隔离等方面,医护人员和防护设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城市社区都建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儿童可以就地上学、接受教育,茁壮成长。社区里还有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等机构,方便居民家庭生活的有关需要。几乎每个社区都设有休闲园地,设有健身运动器材,方便居民休息、锻炼、聊天、弈棋、跳舞等活动需求,尤其是退休老年人,有了纾解寂寞的场地和交流思想的空间。当下城市里的快递服务、外卖服务等,可以提供足不出户的吃、喝、用、采买之需,解决不便出门或不想出门就能获得物质供应的问题。在新时代关心民生事业、促进人民富裕、努力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人民体会到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事实胜于雄辩,我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具体实践所获得的各方面成就在祖国大地上傲然呈现和奇迹般存在,创造历史、彰显时代担当、闪耀出中国智慧,是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当家作主、有目标地发展建设和不懈奋斗的结果,在世界上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模式,令人振奋和骄傲,无疑证明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3 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业绩,但现代化发展建设还在路上。面对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再接再厉、奋发进取、不断创新、持续努力,即使实现基本现代化,还需要为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任重道远。继往开来,我们当前肩负的历史责任是认清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目标,殚精竭力去谋发展、求实现。
3.1 宜居城市
1990年代,我国就有城市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目标。2005年《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发表《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文章,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07年4月完成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研究课题,对宜居城市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城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指明了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性和目标意义。所謂“宜居城市”就是应当满足人们有其居而且居得起、居得好和居得久的基本要求和良好条件。202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6.52 m?,已经实现“住有所居”目标,进入“住有宜居”的升级消费阶段,以求拓展住宅空间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加上生活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生活供应条件的日益改善和教育事业、医疗事业、养老事业和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应当说,宜居城市的愿望实现已见端倪,正向好发展,人民享受宜居城市生活的目标指日可待。或者说,今日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已经指向宜居城市发展目标。
3.2 人民城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城市的主力军,社会主义的城市就应当是人民的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城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践行习近平“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最高宗旨和不二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治市的发展原则,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适应人民的发展愿望,坚定人民的发展意志,依靠人民的发展能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发展经验,取得了雄厚的发展成果,从理论上和实际行动上,为建立人民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确立了建设人民城市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人民至上,体恤百姓需要,在城市设施方面为群众着想和提供方便,是建设人民城市的基本要求,不能忽视。以太原市为例,笔者看到太原在这方面做了工作:一是在街道上增加了不少公共卫生间;二是在公共汽车候车厅雨篷下设置了长条靠背椅或长条凳,在街道人行道上也设置了许多靠背椅、长凳子或坐墩;三是在人行道上竖立了指路牌、安全警示牌、公共卫生间指示牌等;四是在建设工地围起了绿色屏障;五是开通了到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山地景区的道路,为人们上街出行、路上歇脚、行路安全、上山旅游提供了诸多方便。人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感受到了被关怀、舒心、方便,产生感情,自然珍惜、亲近、热爱这样的城市,城市就会给人们留下城市为人民、努力建设人民城市的印象。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向建设人民城市的目标而做着贡献,去建设城市关心人民、人民热爱城市的美好家园。
3.3 文明城市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精神风尚,是在人们改造世界和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成果之总和。我国是文明古国,自炎帝、黄帝时代走向文明,连绵不绝,文化传承,未曾中绝,谱写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史。城市文明亦然,因地而异,兼容并蓄,融汇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的城市文脉、形态和文明特征,相延至今。因此,建设现代化的文明城市是历史的延续、升华,更是当今时代的客观需要和神圣责任,是使我国城市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的光辉标志和风范,是以中国智慧的想象力、创造力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表达出我们的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文化特色和治理能力可谓屈指一数。我们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政通人和,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文明、社会文明、文化包容、科技争先、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发展目标,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景名胜区,遍布各地的文物古迹、传统民居、本土特色建筑、历史街区、古老村寨、名人故居、名府大院、革命纪念地等,一定要加以保护和发展利用,加强城市文脉延续、环境协调、风貌整体性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人文风尚等基因,让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传统本色和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我国独具一格的城市文明形态和风采,从而展示出我国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的文明形象和风貌,造就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就和魅力。我国已经坚定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就是要创建中国特色的文明城市。
3.4 美丽城市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结合山水优势和生态环境,创建了桂林、杭州、苏州、昆明等美丽城市,天下闻名。我国大地山川尽美,环境多彩,景色绚丽,为营建美丽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条件。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外患入侵,战火蹂躏,民不聊生,毁坏山河,糟蹋环境,城市破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为发掘资源,挖山采矿,填水造田,上马工厂,排放污染,山体受损,水体受污,没有焕发出美好山水的生机,1960年代“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政策没带来珍爱山水、保护山水、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转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1979年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改变了过去“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尊重自然、爱惜山水、保护环境、低碳排放、减除污染,治山、治水、治城一体化推进,绿色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多年坚持实践,山变青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城市发展焕然一新、光鲜亮丽,高低错落的城市建筑轮廓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清新景象。曾经遭受严重污染的兰州、本溪、攀枝花现在也出脱得非常漂亮,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指导思想所迎来的美好业绩。现在,我们正向为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不仅要使我们的城市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社会文明富裕,文化丰富多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还应当山美水美风光美,营造出光照世界的美丽城市,形成云中城市、城市如画的现代化城市图景和锦绣家园风采,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闪耀出美丽灿烂的色彩,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形象。实现美丽城市的发展建设目标,我们有智慧、有实力、有能力、有信心、有创造力,志在必成,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