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的智慧社区公园优化研究
——以西安莲湖公园为例
2023-12-22闫贞瑶
闫贞瑶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 引言
社区是组成城市最小的空间单元,社区生活圈的提出为城市的永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1]。社区公园作为社区生活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众易接触自然的地方。据西安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得知,0~14 岁人口比重上升2.76%,随着数量上升的儿童人口,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落脚点在社区[2]。社区公园是距离最近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3],探求其智慧系统发展有益于提升儿童生活品质。在公园使用过程中,依托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会使公园内形成一定数量的自发空间[4],该空间的智能程度也成为儿童嬉戏学习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西安社区公园自发空间建设仍以中青年需求为主且智慧化设施建设一般。因此,本研究通过调研莲湖公园空间环境及儿童行为,归纳公园存在的问题,探讨儿童友好的智能公园策略。
2 相关概念解析
2.1 儿童友好城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自然空间缺失、儿童活动空间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与交往的机会,进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从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的发表到1996 年“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提出,越来越多国家重视城市空间中儿童的发展需求。至今,纽约、伦敦、哥本哈根等多个城市获得了“儿童友好城市”的权威认证,我国深圳、上海、武汉、三亚等城市也正在积极筹建。
儿童友好城市是1996 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它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各项目标,儿童友好因素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体现为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利、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保障儿童生活和安全的环境及能满足儿童行为活动的各类空间。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有益于推进社区生活圈现代化管理模式,有益于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体系,有益于体现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5]。
2.2 儿童友好度
友好度是从主观层面衡量建成空间环境、设施是否能够达到使用者需求的指标。儿童友好度从儿童层面探寻基于儿童行为活动的各项友好指标,它包含了儿童行为心理学、环境学、城乡规划学等多门学科。友好度与满意度相比更具有主观色彩,更适用于弱势群体;与重要度相比,更受情感因子影响。探求建成环境儿童友好度能够具体地明晰使用现状,为提出儿童友好化策略提供思路。
2.3 儿童行为心理
儿童行为心理是心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探究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儿童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6]。因儿童群体未能准确明晰地表明自身需求,充分了解儿童行为心理有利于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儿童年龄结构主要可以分为1 岁~3 岁的婴儿期、3岁~6岁的幼儿期及6岁~12岁的童年期,每个年龄阶段所关注的重点不同。1 岁~3 岁是儿童的发育期,以感知世界为主;3 岁~6 岁习惯用五官感受世界,这一时期儿童注重情感表达,在心理上体现为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在行为上体现为模仿力及热爱户外活动。6 岁~12 岁倾向知识的获取,该年龄段的儿童注重表达自我感受,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在行为上倾向于较为有挑战的活动。
2.4 智慧公园
智慧系统在城市交通、旅游、环境、教育、医疗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该技术的发展也为公园融入智慧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慧公园借助网络云技术,以物联网为支撑,创造便捷、生态、文化、科技的空间,主要包含智能解说、智能互动、智能参与与智能满意度采集,从各方面提升公众游园品质。
3 研究区域与现状调研
3.1 研究区域概况
文章选取莲湖公园为研究对象,该公园始建于1916年,是西安最早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也是最早拆除围墙的公园,公园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不仅传承了隋、唐、明、清历代的璀璨文明,还拥有近代革命斗争的光辉篇章。公园面积707hm2,周边主要以居民区为主,还有教育、商业、文化等空间,交通出行较方便(见图1)。
图1 莲湖公园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现状调研分析
本文以莲湖公园内1岁~12岁儿童为主要调研对象,因1 岁~3 岁儿童无法准确表达想法,其家长为次要研究对象。调研时间为4月~5月,选取天气良好的15 天,运用现场踏勘法、观察法梳理公园空间环境,并对儿童及其家长发放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及公园内空间环境智慧化与儿童行为的评价。走访公园管理人员及周边居住区,进行结构化访谈和电子问卷的发放,获得社区公园儿童友好的各项需求。本次问卷发放300份,有效问卷回收273份。
3.2.1 空间环境分析
莲湖公园形成以南湖、莲池为主的空间布局形式,主要分为5 个主题景区,分别为红莲丹心、莲子家训、莲语诗堤、莲韵清风及莲湖记忆。围绕这五个主题景区布置绿地、开敞空间及娱乐设施,园内绿化景观较好,有儿童活动区,适宜儿童游玩。公园形成一条东西向道路,南湖一圈形成环路,莲池以廊道贯穿。明令禁止机动车入园,但道路并没有安装监控设施,儿童安全性不足。园内一共两处商铺,无流动商贩;卫生间共两处。在勘察各个景点时,发现园内智慧化设施较少,仅是以扫二维码形成文字版的公园、景点介绍,这不利于儿童对公园历史及相关知识的获取。
3.2.2 儿童行为分析
对儿童行为进行问卷发放,主要从两方面考量。首先是来园行为,在当儿童被问及陪同人员时,43%的儿童是由祖辈带来的,37%的儿童是由父母带来的,15%的儿童是由亲属带来的,5%的儿童是自己来的。在问到来园目的时,69%的儿童来园以游玩为主、18%的儿童来园以闲逛散步为主、13%的儿童来园以景点为主。由此推论,莲湖公园作为社区公园,来园人群主要是以老人+儿童的形式,游园目的以老年人广场舞+儿童游玩为主。
其次是儿童在园内行为分析,当儿童被问及公园是否好玩时,33%的儿童认为公园是好玩的,42%的儿童认为该园一般,25%的儿童认为公园不好玩。深究原因发现该结果与儿童行为息息相关,认为好玩的儿童年龄段大约在3岁~6岁,健身器械及滑滑梯这类设施能够满足需求,但这一类儿童里也有认为一般的,问其原因是园内具有挑战性行为太少,假山这类具有挑战性因素的设施会由家长陪同。认为不好玩的儿童年龄段大约在8 岁~12 岁,这类儿童已经对健身器械、儿童乐园类设施不感兴趣了,更倾向于对景色、历史等知识的获取,但问题是莲花属于季节性植物,历史知识的获取不便利。
4 现状问题阐述
依据调研梳理莲湖公园现状。总体来说,公园内绿化景观较好,基础设施完善也能够满足公众使用需求。但从儿童视角着手,为满足儿童生活、安全需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①儿童在园内的娱乐活动主要以健身区、假山、划船为主,儿童行为活动单一,游乐设施较少。
②园内景观盛名,亲水平台、跨河石板路也成为最佳观赏点,但南湖边、莲池边仍然有对儿童不友好的观景区,且没有监控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③莲湖公园存在许多历史印记,但是以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了解的,且大部分都是文字形式,这不利于儿童获取。
5 优化研究
5.1 以园内相关历史记忆创建智慧空间
结合园内相关历史记忆,将该记忆引入公园更新理念中,创造蹦床能量展示技术,以生动的形象短片向儿童讲述历史记忆与园内发展,将儿童嬉戏与知识获取相衔接。各个景点通过园内系统相连接,打造利于儿童趣味快乐的游乐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素质,该技术也可作用于园内电力系统。
5.2 完善各个景点智慧语音解说系统
现状各个景点基于二维码扫码了解景点相关知识,但对于儿童来说,文字阅读能够分散该群体注意力,导致儿童忽略了知识的获取。完善景点智慧讲解系统,选择儿童模式,从模仿动画人物音色的角度讲解知识更利于儿童获取。完善该智慧系统,也可以使成年人更好地了解公园发展。
5.3 增加道路监控系统
儿童安全是社区公园应着重考虑的要素,在尽可能保障儿童开敞活动空间的基础上,加入道路检测系统能够更好地掌握儿童行踪。在儿童与家长走散时,能够迅速定位儿童位置。园内以水系为主,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较好保障儿童生命安全,该系统也有利于园内智能化管理模式推进。
6 结语
总的来说,莲湖公园已有儿童友好的相关意识,但缺少利于儿童嬉戏的智慧化设施。对于建设年代久远的社区公园优化不能大拆大建,需要以微更新的手段探究智慧发展,智慧系统的介入能够突破性地解决现存社区公园设计中的现实难题,也能够提升儿童游玩的安全性与信息获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