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应强教授

2023-12-22王政,吴晓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清水江中山大学社科

张应强,1965年生,贵州人,苗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民族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

张应强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民族学及历史人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兴趣集中于地域社会的历史建构与文化认同等问题,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开展田野研究长达二十余年,开创了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的“清水江研究”范式,已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术界。

二十余年来,张应强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数种,其中《木材的流动: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市场、权力与社会》为历史人类学西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主编的“清水江研究丛书”亦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重要成果。此外,张应强教授与贵州省锦屏县政府长期合作,开展珍贵民间历史文献的抢救、收集和整理出版工作,其所提出的文献名称——“清水江文书”广为学界所接受,目前已主编出版《清水江文书》3辑共33册、《锦屏文书》3辑共33册(近期计划出版至第7辑共计约80册)。

作为“清水江研究”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学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张应强教授对学术的又一个重要贡献。他以清水江和都柳江两大流域为田野与文献有机结合的“实验场”,在区域内关键性节点有计划地密集布点,选派研究生在这些村寨和城镇开展长期田野研究,引导青年学生在西南研究与历史人类学相交融的学脉传承中成长,并由此建立起一个有着基本共识又保持各自鲜明个性的学术共同体。近年来,他又牵头发起多校联合举办田野工作坊,共同培养青年学生,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广受赞誉并已初见成效,成为中国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清水江中山大学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清水江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人文社科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