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融驱动”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集美大学为例

2023-12-22初良勇胡美丽陈秀乾许小卫邢大宁康文庆

关键词:文科产教交叉

初良勇,胡美丽 ,陈秀乾,许小卫,邢大宁,康文庆

(1.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2019年初,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委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拉开了“新文科”建设的序幕[1]。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模式创新,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2-3]。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4]。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依托。物流管理专业是典型的文工科融合专业,切实推动物流管理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探索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以及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十分重要[5]。

一、传统文科教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不深入,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组织、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所追求的目标、职能不同,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模糊,加之缺乏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大多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难以形成能够高效、自主运行的机制[6]。目前大学物流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多集中在实习基地的共建、提供实习岗位等方面,能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的甚少,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均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7]。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交叉融合程度低

高校传统文科建设的突出特征是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为基础,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自洽性,这也造成了不同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即便是在综合性大学,学科之间也很少有交叉融合。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跨学科融合度不高,还未形成“文工管”跨学科深度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物流行业的新理念、新业态和技术发展新趋势[8]。这导致培养出的物流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科视野不宽、创新能力不强、人文精神和学科精神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物流专业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新特点,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资源较为单一

传统文科主要遵循解释学的研究范式,学科发展主要依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合和解释。和大多数管理类文科专业一样,物流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过于强调理论和思辨能力,忽视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对于企业的文化环境和管理体制适应度不够,进而导致学生竞争力不强,就业困难[9]。在教学资源上,物流专业多以课程教材与实践项目为主,没有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课程资源,存在教学资源更新慢、数字教学资源分散的问题,且数字化教学效率差,学习体验较差。新文科旨在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开辟文科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领域。

二、新文科视域下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思路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本文提出“新文科视域下基于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打造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文工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新体系,增加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新平台,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一)打造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协同育人新机制,搭建不同物流细分领域产教融合平台

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共赢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百威班、中谷班、顺丰班成功运作基础上,通过主动与更多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教育教学的新质量等方面开展研究、实践和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管理专业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示范性推广。

(二)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文工学科交叉融合,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集美大学以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为导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科技革命,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各类型合作企业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理工科学院,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共同研究制定以智慧物流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创新适应智能物流和智慧供应链发展需求的管理型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探索跨学科跨学院人才培养管理新机制。并在同类院校分享和推广学科交叉应用成果,满足未来智能物流发展对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新文科视域下集美大学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集美大学以“以生为本、知行合一”理念为指导,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科竞赛+企业实践”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多层次、立体化专业教学体系。

(一)打造基于协同创新的“三融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先行先试,构建“三融驱动”的创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见图1)。

图1 “三融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首先,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建立跨企业产教融合协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编写教材,联合科研攻关,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企业高管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机制等。其次,探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若干物流细分模块,即航运物流模块(中谷班)、制造业物流模块(百威班)和商贸物流模块(顺丰班),形成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模块,真正实现物流人才企业定制化培养。最后,探索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和活动共建方案,倡导企业文化进校园,嘉庚文化进企业,引入企业选拔人才体系和标准,以外语应用能力、职业价值取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为重要考核因素,并实施全过程考核和管理,把学生的综合表现记入成绩档案,作为企业最终决定是否录用的重要依据。

2.科教融合——强化科研反哺教学。

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省级重点智库福建航运研究院、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打造科技服务产业“智高点”,已累计承担港航管理、物流经济、物流政策、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的课题200余项(见图2)。教师利用团队科研成果,强化科研反哺教学,把课题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本,让大量学生参与课题调研和方案设计。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图2 科技服务物流产业发展示意图

3.赛教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引导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为切入点,针对“互联网+”、“挑战杯”、物流方案设计大赛、全国供应链大赛、“正大杯”等学科竞赛特点,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科竞赛,鼓励组建跨企业、跨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和跨专业的学生竞赛团队,并对参赛团队全程跟踪指导,以保护学生的学术志趣。通过赛教融合,唤醒学生探寻知识与发现未知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

(二)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四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

1.强化学科交叉,重构理论课程教学新体系。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文工、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增设数学建模与系统分析、物流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等相关学科交叉课程,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3)。同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各类型合作企业及相关学院,共同研究制定基于学科交叉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强化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创新性。

图3 基于学科交叉的核心课程体系

2.重构集新兴技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实验室。

充分引入射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AR/VR、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重新构建基于行业需求和最新技术要求的现代物流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部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对接行业相关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各种类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和企业运营管理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

3.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四位一体”教学体系。

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学科竞赛与科研思维训练、企业实践4个维度按难度细化到不同学年,改变以往串联的方式,以并联的形式推进,以此增加低年龄段学生接触企业实际案例的机会,使学生在校内竞赛中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为大三、大四进入产教融合班,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奠定基础(见图4)。“四位一体”教学体系使得学生每个学年的学习内容都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物流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4 多层次、立体化“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几年来新文科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行业认可度均有所提高。近3年平均就业率达97.6%,毕业生平均满意程度达96%,用人单位和校友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达98%。此外,近年来毕业生的深造意愿有所增强,专业考研升学率稳步提升,2022年达到25%,录取院校不乏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二)专业综合改革成果突出

通过构建“三融驱动”和“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改革成果亮点突出:2016年获批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和现代物流专业群;2018年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群;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建设项目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进入B+层次,排名在前10~20%。

(三)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创了“百威班”“中谷班”“顺丰班”等产教融合班教学模式,搭建与企业协同科研攻关平台、联合培养平台和学生实践平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探索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和活动共建方案,倡导企业文化进校园,嘉庚文化进企业,引入企业选拔人才体系和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赛教融合成绩显著

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底,学生累计获得“挑战杯”大赛国家及省级奖项10人次,“互联网+”大赛省级奖项5人次,“创青春”大赛省级奖项3人次,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国家级奖项10人次,全国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5人次,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6人次,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5人次等。核心骨干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取得了显著的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效果。

(五)科教融合业绩突出

强化科研反哺教学,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课题全过程,多数科研成果被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学术能力提升。近几年来,学生参与的课题包括来自福建省政策研究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政府部门和厦门港务集团等企业委托的咨询类项目120余项,多项成果被国家发改委、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厦门市相关部门采纳,并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研究成果12次获得中国航海学会、中国物流学会科研奖项。

(六)推广应用和社会影响

集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所提出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已经被大连海事大学、宁波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院校借鉴和应用。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接待国内外相关院校参观学习50余次,教改模式在更多专业进行示范性推广。教学团队受邀在全国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新文科建设工作推进会、福建省新文科建设论坛及推进大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等诸多会议和龙岩学院等高校进行经验介绍和成果分享,国内同行专家一致认为本成果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示范性。

猜你喜欢

文科产教交叉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