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县城读高中

2023-12-22陈嘉慧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宁海景宁中学

县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学困生、留守少年还是“小镇做题家”?

其实这些标签都不能涵盖县中学生的特色,他们每一个都是立体生动的,青春正当时,充满无限可能。 翻阅下面这些“学生档案卡”,你会发现,他们虽然面临着更多的困境,需要突破更多的障碍;但他们跟我们没什么不一样,也有滚烫的青春,也期待美好的未来。

学生档案卡①

姓名:萝卜舟

高中:宁海中学

年级排名:30%~60%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15 个小时以上学习上的困难:跟不上进度,尤其是理科。 考试分数很低,焦虑于排名,信心被打击

兴趣爱好:看书、写小说、发呆

目前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文系

梦想的职业:研究人员或者学者

对未来的展望:有我爱的人,也有爱我的人

四分之三的灰蓝色青春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我三年的高中生涯,我想大概是灰蓝色。那是学校老旧的教学楼的颜色,也是透过教室灰蒙蒙的窗玻璃看见的天空的颜色。

在上高中以前,我的人生还算顺风顺水。中考时,我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被宁海中学录取。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对高中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以为未来的生活会和我看过的无数校园作品中描绘的一般,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梦想奋斗。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作为一名从乡镇中学考上宁海中学的学生,我很快发现了自己与县城里的同学在视野、阅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报到第一天,我就发现,班里有两名同学缺席。原来他们都出国留学了,一个去了加拿大,一个去了澳大利亚。

初中和高中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初中时,按成绩排学号,我是一号。平时,会有人向我请教问题;每次月考,分数虽有起伏,但大都稳定在年级前十名;与其他人为了每次的月考排名而暗自较劲——这些后来在宁海中学都没有发生——不会有人专门向我请教问题,除非我们的座位很近;无论如何努力,成绩都没有太大起色;一张高分卷子能让我高兴很久,而考得再差,内心也波澜不惊,用现在的话来说,“佛系了”。

可我真的“佛系了”吗?

高三首考前的一个月,我每天晚上开着小夜灯在宿舍复习到凌晨两点;早上六点到食堂买一份早饭,赶到还没开灯的教室外,借着晨光早读;中午一点钟趴在课本堆里睡午觉,一点二十五分准时醒来;晚上十点五十分教学楼断电,才返回已经熄灯的寝室。除去吃饭的一小时,我一天超过15 个小时都在教室。高中三年,日复一日。不同科目的作业和试卷纷至沓来,堆满我的书桌,汇成知识的海洋,不给我任何喘息的机会,最终将我淹没。说是“佛系”,不如说是无助的沉默。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皇后说,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可我不是爱丽丝,不是任何故事中的主角。我努力奔跑,却还是落在了后面。想要跟上别人,我只能比别人跑得更多。于是,所有不是学习的时间段,都被我按下了快进键——去食堂吃饭,去操场上体育课,放学回寝室……后来,在大学认识的朋友对我说:“你总是走得很快。”

上了大学后,我常常会在朋友圈见到其他高中毕业的大学同学转发他们高中的高考喜报,“600 分以上×人”“660 分以上×人”……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宁海中学的高考喜报——“680 分以上×人”“700 分以上×人”。我不得不承认,宁海中学的教育模式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它是一所合格的重点高中,尤其是作为本县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它就像一块跳板,帮助更多的学生走了出去。

如果我刚从高中毕业,我大概不会愿意以宁海中学毕业生的身份写这篇文章。在宁海中学读书的经历从未给过我安全感和自豪感,相反,它更像一个随时可能作响的闹钟,绷紧的发条时刻提醒我不要停下奔跑。我不知道这对于我的人生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人生没有退路,我只能继续向前。幸运的是,在这一路上,我遇见了一个又一个与我并肩作战的人。

直至今天,我仍然觉得,我的青春并没有完全结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给自己的青春悄然按下了慢放键,我想终有一天,我会弥补那最后四分之一的拼图碎片。我希望它会是别的颜色,比如,雨过天晴后的天蓝色。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少年

南方闷热又潮湿的季风气候总会使人恹恹欲睡,我趴在桌子上,试图散去从外面带回的热气。从老校区搬到新校区已有一周,刚考完期末考,又要准备学考,这是非常反人类的安排。每天的安排很单调,刷题、讲卷子、订正。我却对步入高三而不得不发生的改变迟迟无法适应。

真正出现问题的时间应该追溯至四月,我的心里掺杂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后来,我剪了一个寸头。身在加拿大的初中同学曾经跟我说,那里的人都很勇敢,不管不顾的,我以前不敢想,但后来却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在县城学校,日子很无趣,像我这样的普通学生,每天的活动很局限,考大学是主线任务,支线任务或“副本”则是越少越好。

当我无数次无端流泪后,爸爸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确诊为躁郁症。然后,我开始服药,吃药导致呕吐、失眠、肌肉紧张,于是我前往湖州看病。因为失眠,我选择搬离寝室,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爸爸妈妈陪着我,他们说会和我一起撑过高三,我感觉好了一些。

可能因为疾病,我时常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精神疲惫,成绩有些下降,但我努力调整。治愈躁郁症的过程可能和“给多肉植物晒晒太阳”差不多,让灰暗的角落亮起来,这样就可以继续前行。

我选科选的是物化生,高一的时候不知道以后到底想做什么,只是因为理科好就选择了全理。后来,在看了央视记者刘骁骞的采访视频后,我就坚定了成为一名记者的梦想。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多学习一些语言种类,但我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应试阶段,我想这也是县城中学的局限。

说到学习语言,不得不说起我的朋友“正人君子”(我给他起的外号)。前年,他因为身体原因休学一年,在家自学日语,我很佩服他的执行能力。他是我羡慕的人,一个自信、有趣、有目标的人。他想通过学习跨越阶层,而他确实也有这样的能力。之前他和我聊天,告诉我他的目标是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金融系,我跟他说我想考江苏的大学。这个暑假他彻底失联了,或许是有自己的安排。或多或少,他都给了我一些动力。生理、心理上的障碍并不会阻挡十六七岁的他,自然也不会阻挡十六七岁的我。他告诉我,努力是值得的,我相信,他是一个发光的例子,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与之比肩。

一年后,我将离开海盐这个小县城,去迎接全新的生活。无论如何,我都会沿着自己向往的路走下去,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学生档案卡②

姓名:苹果

高中: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

年级排名:30%~60%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15 个小时以上

学习上的困难:化学好难

兴趣爱好:打羽毛球、写诗、种花

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苏州大学,新闻传媒系

梦想的职业:记者

对未来的展望:想去远方

作者种的花

锚定目标,导航人生

学生档案卡③

姓名:江东

高中:景宁中学

年级排名:30%~60%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15 个小时以上

学习上的困难:不太专注

兴趣爱好:音乐、弹钢琴

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杭州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梦想的职业:白领

对未来的展望: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向往的生活

我的家乡景宁只有两所高中,一所普通高中——景宁中学,一所职业高级中学。我知道,我的青春不能止步于这个小县城,我要走出大山。所以,在刚上初中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考上景宁中学的目标。

我的成绩虽然在中上游,可考上景宁中学并不是一件可以打包票的事情。当听说景宁中学要特招音乐生的时候,从小喜欢唱歌、热爱音乐的我一下子感觉有了希望。但我踟蹰了很久才和妈妈说,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让一个单亲家庭去承担特招生培养的费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想到妈妈一口答应下来。我的妈妈在建筑工地做泥瓦工,她用粗糙的双手筑出了我的求学之路。

当音乐老师了解了我们家的情况后,也给我减免了很多费用。家里买不起钢琴,我就在学校的琴房里练习。我喜欢弹琴,也想对得起妈妈的付出,所以不管多难的曲子,我都会咬牙坚持练习。面对密密麻麻满是黑点的琴谱,我会细心地标注记号;面对左右手难以配合的乐段,我会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以至于每次练琴结束时,我的手指都会因为一直保持几个动作而感到僵硬。或许对于别人来说,在琴房里练琴是枯燥的,可是对我来说,每天待在琴房的时光尤为快乐。最终,我在音乐特招考试中成功突围。

压力减轻后,我就全身心地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出人意料的是,我最终凭借文化课成绩踏入了景宁中学的大门。这让我在进入高中后有了选择的权利。在安稳读书和艺考这道选择题面前,我深知妈妈独自抚养我的艰难,于是放弃了内心深处的答案,似乎也在那段时间,我失去了前进的目标。

高中课程繁多,我每天机械地上课、做作业,循环往复。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了高二,直到地理老师在我们班上了一堂职业生涯规划课。他介绍他大学读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专业。GPS、测绘、地图学、遥感技术,一个个陌生又充满吸引力的词语让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后,我便开始上网寻找资料,发现杭州师范大学有这个专业,并且我的选科满足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要求。

现在,我的人生征途上已经树立了一个个目标,我会用精准的GPS 定位这些目标,一步一步从景宁走向杭州,走向更远的远方。未来,我要用我的双手描绘幸福的生活。

学生档案卡④

姓名:张停

高中:龙游中学

年级排名:1%~30%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10~15 个小时

学习上的困难:注意力有时不集中,容易患得患失

兴趣爱好:运动、旅行、阅读

目前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

梦想的职业:大学教师

对未来的展望:保持乐观、勇敢、真诚、努力,让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好一点点

我在县中患过一场“努力羞耻症”

我带着一肚子怨气,迈进了高中的大门。父母不同意我将第一志愿填成市中,认为县中是最为稳妥的选择。最终,中考成绩出来了,我的分数远超市中的录取分数线。看着熟悉的同学都去了市中甚至省城的中学,我悲哀地想,我的人生要完蛋了。

昔日同窗在聚会时大谈自己在校参加的那些我闻所未闻的社团活动,讨论假期海内外研学旅行,我在旁边默默吃饭,不断累积的羡慕情绪让我的心膨胀成一个气球,这个气球却在下一刻被同学语气平常的一句话戳爆了:“你在县中肯定也在努力读书吧?”

说者或许无意,听者却有心。我把“努力读书”解读成贬义词,一种因为生活贫瘠单调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一种因为自身不够聪明而试图弥补的举措。作祟的虚荣心让我坚决地否定了这一点:“怎么可能,在这里随便读读都可以排到年级前列!”

“随便读读”,我特意强调这一点,试图为自己扳回一城。十六岁的我不想被别人说“努力”,我想要得到诸如“你很聪明”的夸奖,然后装成云淡风轻的样子。

从那之后,我竭尽所能在社交平台和现实生活中塑造一个生活丰富多彩、在学业上“举重若轻”却能名列前茅的形象。

起初,我还能心安理得地说出自己从来不努力,热衷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吃喝玩乐样样不落,也能轻而易举拿到好成绩的话。可随着每一学科学习的深入,分科之后选考的临近,周边所有人都在刻苦学习,我的成绩相较之下不再突出,有时还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像是坐标轴上变化的函数图形。

成绩的退步让我极度痛苦,我学着审视自己,观察周围这一群和我一起在县中学习生活的人,他们总是沉默,沉默地奋斗,沉默地一路向前。他们是一群努力的人。我也开始重新思考“努力”的意义。我不再更新社交平台,也不再频繁刷新、关注那些在远方求学的同窗的生活,而是专注于自身。

我终于从这场名为“努力羞耻”的病中痊愈了。脚踏实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不羞耻,处在劣势仍然坚持不懈并不羞耻。“努力”并不是“聪明”的反义词,也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一个人珍贵的品质。努力的人值得敬佩。

凭着努力,我在高三的最后阶段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考出了不错的成绩。在收到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想,我的人生真的开始了。

谛听大海

在县中的日子是一根紧绷的琴弦,三年如一日。上课,做题,背书……像是穿行于茫茫戈壁。而文学是这方天地里一枚不合时宜的海螺,我将其紧紧贴在耳旁,谛听着大海的声音。

在教学楼里看课外书需要一些胆量和运气,因为窗边走过的往往不是“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年级主任。要是被他撞见,免不了要直面哲学三连问:“作业都写完了吗?错题都复习了吗?知识都掌握了吗?”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书店。兵荒马乱的高三,体育馆旁绿树掩映着的新华书店成了我们的“伊甸园”。

在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我总是流连于此,乐此不疲地进行着“逛书架”的游戏。我在书里望见过阿根廷的月亮,听到过晚唐的钟声,闻到过塞馅回锅油条的香气。于书页之间,窥伺大千,我对远方的向往也在不断地生长着。

高中像是一架不停歇的大机器,轰隆隆地开往一个目标——高考。而文学是这路上斜出的草木,生存于罅隙间。虽说如此,学校还是为我们保留了一方文学的净土——文学社。我高一时就入了社,后来还成了社长。我们二十多个人以文会友,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一起出社刊、到校外采风、参加文学比赛。社团没有掀起过什么大浪花,但自足而快乐。我们还邀请过徐则臣来开文学沙龙,就在那间小小的新华书店。如今,诸多细节我虽已忘记,但那种氛围闭上眼睛仍可重温。

书读得多了,写作的欲望便萌生了。如今回想起来,高三做过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坚持给自己写信。一开始只是因为想写,但每天只有一点零碎的时间,无法拿来进行正儿八经的文学创作。我就想,为何不写给自己呢?这一动笔,就是整整一年。月考成绩不如意,我写道:“蹲下来,抱抱自己,然后往前走。”学习生活太单调,我鼓励自己:“尝试去欣赏进入倒计时的高中生活。”有时候无事可写,我就试图用笔描摹出一种感受:“在阳台上和风交换秘密。夜晚、风、阳台和我都近乎是透明的、抽象的,只有隐约的栀子花香气是具象的。在那样的时刻,我完全地打开了自己。”写作的人,可以经历两次同一种幸福的感受,因为写作是一种回溯和重温,甚至更绵长。

写作的幸福当然远不止于此。曾有素不相识的学妹在新华书店找我,一见我便激动地问:“你就是陈学姐吗?”她掏出几本杂志来,是我们文学社的社刊。她解释说,她从高一开始就看我的文章,喜欢得不得了。我一看,印着我文章的那几页果然被画上了波浪线,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我有些无措。从小学到高中,我得到过老师的赞美、同学的夸奖,但有读者找上门还是第一次。我和那个学妹交流了一会儿,临别时,她祝我高考顺利,我学着老前辈的样子把手搭在她肩上,说:“请一定一定要继续写下去。”

如今,那个把海螺紧紧贴在耳边的孩子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望见了大海,却在新的坐标系里不断回望县中那方小小的天地。“世界首先内在于自己,然后才大于自己。”高中时,我总是埋怨生活单调、世界狭窄,如今溯流而上,我却开始感恩那三年的闭关修行。世界纷纷扰扰,时针、分针、秒针沉甸甸地压在脊梁上,有时候又分外轻盈,如流沙般从指缝间流走。但尚在象牙塔之中的我们却拥有在更小尺度上从容舒展自身的幸运。

我于县中苦修、谛听大海的日子塑造了我坚韧的生命内核——那是不会坍塌和褪色的内心世界。我深知,在浩浩荡荡、奔腾向前的大时代,这个小小的世界会源源不断地给予我爱、勇气和力量。

学生档案卡⑤

姓名:陈嘉慧

高中: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年级排名:1%~30%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15 个小时以上

学习上的困难:凡是和理科沾边的学科都让我头疼

兴趣爱好:写作、阅读,体验一切好玩的事情

目前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

梦想的职业:创作和输出类的工作

对未来的展望:有资格做一个好玩的人,以及让大家一起变得好玩

猜你喜欢

宁海景宁中学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在多解中学创新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蚂蚁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