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论视阈下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构建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2023-12-22曾有为徐余跃
曾有为,徐余跃
(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随着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综合测评体系与新时代素质教育观念的匹配度已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以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才是满足新时代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
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应当通过多种形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时代高校的素质教育,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以人才培养质量衡量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直接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最终都体现和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传统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与现行的素质教育观念差异化已越来越大。新时代的大学生青年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是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1]。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找到学生的强项,促进学生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2]。而这不仅仅是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现行的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缺陷
(一)测评过程中重“评”不重“测”
现行的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更加侧重于“评”,其主要功能是价值判断和解读。而高校教育质量的体现则更应该是依据“测”这个过程的实现,做好了“测”的工作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地完成“评”的任务[3]。因此,如何精细化地对“测”进行设计,使高校大学生有对自身定位有正确的导向是研究的趋势。
(二)测评指标“大而泛”,难以兼顾学生特性发展
现行的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中所设置的指标存在着求“大”、求“全”的倾向,从而导致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出现难以对指标进行量化,主观臆断严重等问题,最终致使产生测评难以服众的现象。“大学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个性化的发展使得新时代青年各有所长,而标准化作业的评价体系难以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背离了“三全育人”宗旨,同时也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三、多元智力论下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构建
(一)多元智力论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或更多种智力所构成的。加德纳认为八项智力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有其相对的优势和弱势,不可能均衡地发展。针对这种特征,多元智力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成才、自我培养的意识,使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元智力来育人”“为多元智力而育人”。
(二)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构建原则
1.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大学生综合测评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素质测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决定了大学生综合测评是不同于其他的形式、其他对象群体的测评活动。从测评本身而言,大学生综合测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视性;从测评对象而言,作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综合测评可以从大学生的各种社会行为体现,而这些社会行为通常只具备可观察性。因此,在进行大学的综合测评的过程中就必须遵循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2.全面测评与重点测评相结合。为了更加全面地通过综合测评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点面结合,面面俱到。不仅要客观地反映学生群体的优势和特点,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还要重点突出,扬长避短,引导和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构建中也应当遵循全面与重点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三)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构建的一般过程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依据实际操作的流程按照阶段划分,可以由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反馈阶段等三个部分构成。根据评价的实际情况,准备阶段主要是分为组织准备、人员准备和方案准备,为前期综合测评做好铺垫;在实施阶段中,主要是通过评价信息收集、评价信息梳理、评价信息核算等步骤进行综合测评实施操作;在评价结果反馈阶段,主要是整合归档,并且进行综合测评结果分析。
(四)基于多元智力论下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各级指标的构建——以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多元智力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打破了传统综合测评中的“唯分数”论。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自我教育发展,基于多元智力论下的综合测评体系能更贴近于学生的真实学习实践并助力于学业的完成。本文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性,拟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比例,从而制定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
在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不尽相同,侧重点也各有所不同。为准确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在这里首先对各个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重要性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的评价结果则将根据权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各种潜力得到充分展现,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特点和现行的运作过程中的不足,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4]。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测评评价指标体系,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开展了教辅人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代表、普通学生代表的学生综合测评专题座谈会。结合座谈会的会议记录,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广泛地征求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为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了数据参考的依据。在此,以大学生综合测评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为例,说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过程和方法。
以不同人群作为代表对综合测评的二级指标进行重要度排序,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智育、发展性素质、德育。根据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
首先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了对判断结果进行量化,我们将两两之间的重要程度用阿拉伯数值进行具体的体现。用“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重要性相同;用“3、5、7、9”分别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重要程度分别为稍微、明显、强烈、极端重要;用“2、4、6、8”分别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倒数表示为各标度的倒数。
在这里我们根据前期的专题座谈会与二级指标重要程度问卷调研的结果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德育相对于智育重要程度为1/7,相对于发展性素质重要程度为1/2;智育相对于发展性素质重要程度为3。其次,对矩阵中的判断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算。在这里主要采用的是和积法,将判断矩阵的元素按列正规化得到正规化矩阵,再将该矩阵按行相加,最后将其进行正规化处理得到权重系数,如表1。
表1 二级指标权重系数与矩阵特征向量
德育权重系数求和为0.367,特征向量为0.145;智育权重系数求和为1.944,特征向量为0.648;发展性素质权重系数求和为0.690,特征向量为0.202。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将判断矩阵归一化分析,并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值。而最大特征值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能够反映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于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加上学院需要学生多元化、全方面发展的诉求,判断矩阵很难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在得到最大特征值需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将一致性指标与随机一致性值相比,其比值用于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需要调整。
由表2 可知特征向量为W=(0.145;0.648;0.202)T,从而可求得最大特征值为λmax=3.004,=0.003<0.1。所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所求得的权重系数也可以反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表2 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综上所述,我们对特征向量取值保留两位小数,得到对德育、智育和发展性素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5、0.65、0.20,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充分证明指标权重的科学合理性。依据上述操作步骤,同理可得综合测评中二级指标权重。
四、多元智力论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对比分析——以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应当担起育人尺子,丈量每一名学生的优势,让每名教辅人员能够因材施教,满足每名学生的个体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对原有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和多元智力论下的现行大学生综合测评进行对比分析。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有的综合测评设计的一级指标为两类,分别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二级指标分为九类,分别为德、智、组织管理、学术科技、文体艺术、实践服务、技能证书、体和其他专项;三级、四级指标若干。从综合测评体系来看“大而全”地概括了德育对大学生的要求,但是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职责,并将其本职工作纳入测评考核,缺乏必要的原则性,容易产生高校学生“橄榄式”的两极发展现象。
为了使学生能够多元化地发展,让教辅人员因材施教,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学院组织开展了教辅人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代表、普通学生代表的学生综合测评专题座谈会,依据上述的综合测评制定的流程和方法,制定了基于多元智力论下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中二级指标分为三类,分别为德育、智育和发展性素质;三级、四级指标若干。
基于多元智力论指导的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中,充分尊重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身多元化的发展。在指标权重上,对多级指标设置了相应的上线,并且所设置的多级指标总权重高于二级指标的权重上线,以此来引导每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和自我发展需求规划大学生活,并获得相应的评价。让每名学生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多元智力论下的学生综合测评探讨研究,不仅能够尊重学生多元智力的差异,让教辅人员开展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成功的体验,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掌握经验与更多替代性经验,增强每名学生对学习与活动参与的代入感。全面的综合测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与激励,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同时也为新时代青年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