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历史,走近历史
2023-12-21甘武进
甘武进
公叔座把他的得意门生公孙鞅举荐给魏惠王:“(我的)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资治通鉴》在写到魏惠王反应时,只用了三个字:“王默然。”即没把公叔座当回事儿。很多年后,就是这个不入魏惠王法眼的年轻人,帮助秦国强大起来,并一举灭掉了魏国。《在故宫看见中国史》这本书中写道:“那时的公孙鞅还不叫商鞅,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晚辈,他的身上没有显露出丝毫主宰未来的迹象。”
祝勇,作家,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本书从春秋战国开始,延伸至汉唐、宋元明,一直到晚清,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作者还横向比照西方的同时代历史,揭示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作者吸取了中国古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引述了西方重要历史学家、哲学家的某些观点,多角度、多层次讲述了自己眼中的中国历史。西方历史学家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就他取得的成就而言,很难找出能出其右的君主。”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罗马帝国统治时间比较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秦的铁腕、网格固沙式社会模板成为经典,被后世统治者推崇和复制。
匈奴,一个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名字。“当汉武帝说出他要出兵匈奴的决定时……他们认为皇帝一定是疯了。”一纸诏书,终结了朝廷上所有的怯懦与犹疑。汉武帝当时并不知道,这纸诏书所发动的战争,将使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匈奴在大汉的轮番冲击下远走他乡,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连锁反应。“北匈奴灭亡近400年后,匈奴人突然出现在罗马城下。”公元476年,饱受匈奴蹂躏的西罗马帝国,走上绝路,正式灭亡了。
作者善于捕捉历史细节,又不失宏观视角,叙述上简明有趣,深入浅出,既有历史叙述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又保持了对历史的严肃、真实有据的学术态度。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起泡温泉,那景象,被唐代画家周昉画进了《杨妃出浴图》。“安禄山用他的利刃在帝国‘胸膛上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把已成太上皇的李隆基接回长安城。“此时的唐玄宗,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这只香囊。他守着这只香囊,在空寂无人的太极宫里,孤独地走向生命终点。”
“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会有一个重要人物出场,这次也不例外。这个人的名字叫寇准。”赵恒对于逃往金陵还是跑到四川举棋不定,他叫来寇准,问:“你说我是去江南好呢,还是去四川好呢?”寇准大惊,很不客气地质问皇帝:“究竟是谁,为圣上出了这两个馊主意?”赵恒说:“你就不要问是谁了,就说去哪里好吧!”寇准说:“这不行,我得知道是谁,知道了是谁,才能把他們的头割下来,给我开刀祭旗,然后我们痛痛快快地北伐。”
无数次走进故宫、体悟故宫,祝勇的认知在发生奇妙变化,故宫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凝聚了民族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看到了两个故宫,一个是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另一个是文化意义上的故宫。此书不同于一般历史书,祝勇以他习惯运用的冷峻凄艳的文学笔法,书写波谲云诡的历史,字里行间有观点、有激情、有文采、有启示性。书中配备了众多插图,如绘画、书法等,图文并茂,给人以更直观的感受:历史是可以看见的,也是可以走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