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初心的诺奖

2023-12-21张梦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日报诺奖诺贝尔

张梦然

通往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那是充满艰辛与挫折的道路。

这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早已窥得的科学探索的真谛。

每当生产力走到叹息之墙面前,科技的核心使命就会从探究已知世界的细枝末节,转为挑战未知并为人类生存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从青铜、车轮、火药,到近现代历次科技革命,无不以这种逻辑推动文明的前行。

只是科技革命级别的突破,极不容易。它需要阶段成果的长久累积,研究者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执着。然而,科学与科学家最需要稳定、安静的关键时刻,恰恰是最动荡、喧嚣的纷乱时节。因为在质变那一刻到来之前,人类社会都会在供给与需求日益激化的矛盾中,历经焦虑与争夺。

当下亦是如此。

而这正是我们要对获奖者和诺奖报以格外尊敬的理由。

或许你也听过这样的声音——他们评价近年来被诺奖青睐的成果,是拾遗大于前瞻、应急多于跨越,未能带来震撼灵魂的新声。但纵观近十年来的诺奖轨迹,不难看出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将视线投向了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他们正将科学技术的“阳春白雪”,主动地贴近、造福、改善每一个平凡你我的生活。

而诺奖本身的难能可贵之处则在于:它是对这些在挫折和艰难中前行的科学家的最高肯定。

百年时光,时移世易。甘于寂寞、执着探寻的科学工作者们,其态度、精神、风骨,无不散发着光辉。尽管无人能够预告晨光破晓的具体时刻,但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人们于彷徨中依然保有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希望。

这一点,正是诺贝尔开设奖项的初衷。客观世界,世事无常,人类意志不能左右转移。但只要始终有人心怀天下,愿意为之奉献付出,人类文明的火种,定能够穿越风雨黑暗,延续不熄。

我们向获奖者致意,也充满敬佩地看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以实际行动加入这一历史潮流。科研工作者不会是孤勇者,越来越多的面孔会托举起手中的文明之烛,为人类探照未知的前途。

(来源:《科技日报》2023-10-07)

链接?|?探索微观世界点亮人类生活

⊙ 记者 刘霞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依次颁发,从促进新冠病毒有效mRNA疫苗的开发,到为电子拍摄影片的阿秒科学,再到点亮电视屏幕的量子点,科学家们展示了对微观领域不遗余力的研究。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因为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开发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mRNA疫苗成为可能。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费伦茨·克劳斯以及瑞典隆德大学的安妮·吕利耶,因为“用实验方法产生了可用于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的阿秒量级光脉冲”而获得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麻省理工學院的蒙吉·巴文迪、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斯·布鲁斯和美国纳米晶体技术的阿列克谢·叶基莫夫因“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荣膺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献给令全人类获得裨益者”是诺贝尔奖的宗旨,奖项背后每个闪亮的研究成果,都照亮着人类的生活,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

(来源:《科技日报》2023-10-07,有删改)

猜你喜欢

科技日报诺奖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
如何从人文主义视角报道国际科技新闻
聚焦诺奖
《科技日报》:地下水变“能量水”卖出天价警惕披上科技马甲的新式骗局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2019年诺贝尔颁奖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韩揭示食欲调节生物学机理
《科技日报》报道长江科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
百年诺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