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故都
2023-12-21木华月
木华月
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有一处巨大的古代城池遗址,被当地人称为“白城子”。远远望去,一条条白色的城墙遗址,犹如森森白骨露出地表。
这座古城曾是匈奴人的王都——统万城。匈奴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统万城是匈奴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
“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大夏王都
五胡十六国期间,多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相继崛起,其中由匈奴建立的政权叫作大夏。大夏的创建者是赫连勃勃,他原本叫刘勃勃,是匈奴后裔,后改名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少年时家族罹难,他凭借过人的才智,抓住机遇,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建国自立。据传,匈奴本是大禹后裔,大禹建立了夏王朝,所以赫连勃勃便给自己的匈奴政权起名大夏。
在赫连勃勃的带领下,大夏成为北方一支实力强劲的政权,国力鼎盛时,一度占领了长安城。赫连勃勃并没有定都久负盛名的长安,而是挥师北归,仍以统万城为都。统万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是一座规模巨大的都城。赫连勃勃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君主,他期望可以“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所以将这座城池命名为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无定河上游的北岸,说起无定河,有一句有名的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作为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带,这里自古就战争不休。赫连勃勃把都城选在无定河边,既保证了水源,又多了条天然屏障,城北不远处还有一条黑水河,加上周围的高地,居高临下,更加容易防守。这里还临近秦直道(秦朝时修建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方便大夏的骑兵快速驰援各地。
气势雄伟的统万城
统万城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外郭城、东城和西城。外郭城位于最外层,受岁月侵蚀最严重,目前已经难以辨认。东城和西城位于城中心,两城相邻,大小和形状也相近,连在一起好似一本摊开的书籍。东城略大,周长2566米,多段被风沙掩埋,残缺不全;西城略小,周长2470米,城墙遗址保存较好。
西城有四座城门,这些城门的名字,同样寄托了赫连勃勃的野心:东门为“招魏”,寓意能招降大夏东方的北魏;南门叫“朝宋”,对应盘踞南方的南朝刘宋;西门为“服凉”,意为征服西侧的西凉、北凉;北门为“平朔”,是想平定北方。
在统万城的城墙各角,设有与城墙连为一体的墩台,其中统万城西南角的墩台,有30多米高。古时候,墩台上建有高高的角楼,远远望去,十分气派。
此外,马面也是统万城的一大特色。马面,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常见的设计。它让原本平整的墙体,延伸出一块,因为看上去好像伸出一个马头来,所以得名马面。相比于一条直线的城墙,马面上可以布置更多的士兵,当敌人对城墙展开进攻, 就会遭受更多角度的攻击。
统万城的马面又密又大,每隔几十米便设置一座马面,西城南面城墙上,每座马面都有18.8米长,16.4米宽。一些马面还添加了独创的设计,内部是中空竖坑,坑内四面无门,只能从顶部进入,可以作为仓储密室。
抵得住锥子的城墙
统万城遗址的墙体为白色,在黄沙之中格外显眼。统万城的城墙,并不是用普通的黄土或者砖石堆砌而成,而是使用了特殊的蒸土法。墙土由石灰、砂石、黏土等混合而成,这样筑成的墙体,土质紧密,坚硬无比。
作为一国之都,统万城能顺利建起,离不开无数人民的汗水与鲜血。据史书记载,赫连勃勃动员各族十万人力,用六年时间才建成统万城。负责建城的将军叫叱干阿利,虽然善于建筑,却非常残忍,曾定下一条规定:如果锥子可以刺入墙体一寸深,城墙便不合格,筑造这段城墙的人就要被處死。如此筑成的城墙,抵得住锥子,却保不住大夏的长治久安。
后期的赫连勃勃昏庸无道,“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梦想化为泡影,在他去世后,大夏也迅速走向衰落。统万城建成后不到十年,便被敌人攻克,之后没过几年,大夏也彻底灭亡。统万城作为北方重镇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北宋才被彻底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