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中人”怎样激发“内驱力”创办学特色
2023-12-21杨曙光何元
杨曙光 何元
“党组织领导强起来,党建与业务双提升,教书育人从‘培分为先向‘育人为重转变。这是曲靖市民族中学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来,每一个‘民中人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曲靖市民族中学党务工作者、思政课教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在读博士朱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感叹。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云南省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022年4月,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总体方案,提出2022年试点推进、2023年全面实施、2024年巩固深化的“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6月,曲靖市民族中学与曲靖、大理两个州市和其他14个州市39个县的1 707所中小学校一道,同步启动试点工作。自此,一场深刻的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如今,这项制度已试点推行一年多,改革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焕然一新!今天,请随记者一道走进曲靖市民族中学,去感受学校新变化、感悟时代脉动……
党组织领导强起来
曲靖市民族中学是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校区占地200亩,现有教职员工321人,在校学生4 500余人,高中42个班,初中44个班。试点前,民中和许多学校一样,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老师们有事第一时间找校长。
“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是学校治理的主心骨,重大事项主要是校长办公会研究、校长个人决策,个人色彩较浓,缺乏规范系统的决策机制,不利于学校有效治理和长远发展。”谈起这次改革,曲靖市教育体育局工委办主任段焯文开门见山地表达了看法。
“启动试点工作以来,曲靖市民族中学党委深刻体悟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不断提高对制度运行的认知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我们修改了学校章程,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学校从扁平化管理变为融合式管理,学校党委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校长依法治校的专业优势在新的治理体制下得到充分彰显。”在曲靖市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柏柱生心里,学校这一年多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概括。
学校党委重在决策,行政班子负责执行,纪委切实监督到位。学校在各年级设立党支部,各学科组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年级党支部和学科党小组在基层党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台了《曲靖市民族中学党委前置研究议事决策规则》等九项工作制度。在决策体系中,清晰了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决策范围和权责边界。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党委会进行集体决策。
“试点开始后,学校遇到的第一个重大事项是‘曲靖市民族中学生物智慧园建设项目,涉及专项资金100万元。这个事项首先由生物教研组进行调研并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提交校长办公会,校长和书记充分沟通形成一致性意见后,由学校组织办负责收集、汇总、整理议题方案,报给党委书记审定;接着,书记主持召开党委会议讨论,集体研究通过后,校长办公会根据党委决策,安排部署落实具体事项。这样的机制让学校的决策更科學、更民主、更高效。”流程走完,学校组织办副主任张庆对民主决策程序了然于胸。
沟通是把金钥匙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执行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书记和校长的政治站位、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交谈中,柏柱生一语道破了关键。在他看来一切制度改革推行的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制度的实施者。党组织领导意味着学校党委不再只是管具体党务,而要统揽全局、全面领导,这对党委书记、校长有着更高的要求。
曲靖市民族中学坚持边试点边研究边深化,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议事规则操作,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构建起制度保障体系,让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机制更加坚实。学校从强化沟通入手,依照书记和校长沟通交流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协调运行机制,确保沟通顺畅、决策科学、落实有力。
“在构建高效沟通机制的过程中,我们抓住两个关键点。首先是会前酝酿相互沟通。每周一上午我们都要召开书记校长碰头会,就涉及学校改革发展、‘三重一大等事项交换意见。充分将个人想法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权衡利弊、评估风险,确保重大决策不失误、学校发展不跑偏。书记、校长沟通后,对沟通问题形成书面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书记、校长和班子成员进行协商论证,形成统一意见后,由相关科室提请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报组织办(校办)按程序提交会议议题。其次是会中民主集中商讨议事。书记主持召开党委会,按‘一题一议要求,进行逐项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班子成员按照议题清单逐个发言充分发表意见并作出表态,书记作末位表态。经过充分的沟通,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再加上会后对决议监督落实,学校的管理效能就体现出来了。”柏柱生说。
“工作中,我们分工合作、互敬互助,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谁也离不开谁!”曲靖市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安富表示,在高效的沟通机制下,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班子发生了新变化,尤其是决策流程从重复议事到高效议事,变扁平化管理为融合式管理,推动学校党委与行政班子思想联通、组织联体,资源联用、增强合力。学校治理结构、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横纵贯通,既能突出政治功能又能高效配合,凸显校党委对学校治理的全面领导,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务工作者有盼头、有甜头、有劲头
任何改革都需要人的力量去推动,也需要与之配套的保障机制,才能常态长效深入推进。学校党组织要真正强起来,“党务干部是第一保障”。
由于党员人数超过100人,试点启动后,民中很快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党委,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配备1名书记、2名副书记(其中1人兼任校长),1名纪委书记,5名党委委员(其中3人兼副校长),党委班子和行政班子各自按照议事规则和程序,各负其责、依规决策。
在过去,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主要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党务干部从事党务工作通常不能计算成专业技术的工作量,职称评审条件也没有党务工作经历的相关要求。所以,不少教职工将党务工作视为“杂事”,参与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组织办过去叫党委办公室,只是学校自己设定的职能部门,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后,市委编办专门下发文件,明确组织办作为编办认定的学校内设机构,还核定了5个编制,赋予意识形态、党风廉政、思政德育、干部人才、组织党委会和党委重要活动等13项职责,相比过去的党办,组织办职责范围更广更重要了。”朱志敏说。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学校试点工作突出系统性,推进工作机制融合,实现了组织构架清晰之变、职责协调高效之变和办学成效显著之变。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优势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柏柱生表示,一年多来,曲靖市民族中学的试点成效显而易见。
首先是学校组织构架清晰。明确校党委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作用、权责、工作方式等,设计高效内部治理体系。将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作为关键项目,制定“曲靖市民族中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配套制度。将党政联席制度下的党委、年级党支部、学科党小组和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变革为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学校治理结构,强化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突出党政协调工作机制,让学校管理部门职责更加清晰。
其次是议事决策机制高效运转。明确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各自功能定位,梳理形成学校“党政议事”制度,涵盖学校发展、育人文化、课程教学、教师成长、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明确凡涉及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党委会议讨论决定→校长办公会议具体部署,学校党组织从“政治功能”上升为“全面领导”,学校党委做到三个“全过程”,即“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学校党的建设全过程”。
最后是党建与业务双提升,教书育人从“培分为先”向“育人为重”转变。曲靖市民族中学党委在师德师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意识形态、课程建设和优质课堂打造方面发挥坚强的领导作用,全体党员率先垂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辛勤耕耘,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升格为曲靖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创建了生物、地理、历史3个市级学科教研基地,获得省级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学校探寻出一条全新的“体教融合”道路,用文化育人、体育育人、活动育人、情感育人,全力打造曲靖“體教融合”模式。2014 年 9 月,民中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5年6月被定为“全国2 000所校园足球培训学校”。2016年里约奥运会,民中学子蔡泽林勇夺男子20 公里竞走银牌。2023年,民中成为曲靖市女子篮球训练基地,云南省男子足球训练基地。2017年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书记、主任刘敬忠同志参加全国体育工作会,代表云南作《体教融合,放飞梦想》的交流发言,国家体育总局及代表对民中“体教融合”这一创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中小学办学的底气和源源不断的力量来自哪里?曲靖民中在一年多的实践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是“权力”的转移,而是权责的进一步明确。坚持党组织在方向、大局、决策等的全面领导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把学校管理放在党组织的集体决策中,不仅办学方向正确,而且管理集思广益,让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中小学全面贯彻执行。当然,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仅要坚定信心,更要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慎始敬终,务实笃行,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