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科技农业的典范

2023-12-21周军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3年11期
关键词:荷兰人荷兰温室

周军

很难想象,荷兰,这个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千米、约为中国重庆市一半大的国度,居然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僅次于德国和新西兰,居世界第三;动植物油出口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同样居世界第三;肉类出口量排在美国、巴西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从2020年开始,荷兰优势农产品出口额连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稳居全球亚军地位。荷兰为何能成为农产品出口“尖子生”?

在荷兰的农业生产基地,既少见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麦浪,也看不到泾渭分明的田垄、田埂,出现最多的是一座挨着一座的玻璃温室。数据显示,荷兰的玻璃温室面积达到1.1亿平方米,约占全球玻璃温室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温室内部,不是一块一块的土地,而是一层一层的“货架”。每层“货架”上铺的不是泥土,而是一种叫“岩棉”的栽培基质。这种材料透气、保湿,能很好地给作物提供养分。

这就是荷兰农业的标准操作:温室厂房+无土栽培。

因自身条件有限,荷兰农业采用了如此“抠门”的生产方式。荷兰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素有“低地之国”之称。为增加生存空间,荷兰人世世代代围海造地。土地的稀缺让荷兰人自古以来便“视地如金”,他们千方百计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搞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向空间要效益。

不过,仅仅把二维的平面转换成三维的空间还不够。荷兰的光照严重不足,一年只有两个多月是晴天。于是,荷兰人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求助于当地发达的光学工业,利用高科技来解决问题。

荷兰的光学研究技术极其先进。他们在制造高端相机的镜头时发现,玻璃的透光率其实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要在专业的特种玻璃上涂上一层抗反射涂层,就可以有效降低反光率,提高透光率。于是,他们把这个涂层也涂到了温室玻璃上,从而有效解决了光照不足的问题。

荷兰人还把智能技术用在了枝叶修剪上。荷兰的科技公司专门开发了一种AI机器人,它能自动识别苗木枝叶生长情况,进行智能修剪,以便让所有作物“雨露均沾”,促进果实生长。有人用黄瓜和西红柿两种作物做过测算,仅智能技术这一条就可以让每平方米的产量增加30%。

总体来看,依靠科技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将资源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荷兰农业确实做到了“用科技改变命运”。

荷兰农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投入高。无论是玻璃温室、岩棉栽培,还是各项高科技的研发与应用,需要的资金都不少。虽说高投入能带来高产出,但短期来看,荷兰农业的性价比确实不尽如人意。

不过,账不是这么算的。别人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1,且只有地面一层,而荷兰的单位面积产量远远超过1,且能同时种植好多层。惊人的规模效应大大分摊、降低了单位成本,优势也就自然显现出来。

除了规模,结构也大有潜力可挖。梳理荷兰优势农产品种类可以发现,蔬菜水果、树木花卉这样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是荷兰农业关注的重点。统计显示,荷兰的黄瓜、辣椒和西红柿亩产都是世界第一,树木花卉更是靠着6%的种植面积为荷兰农业贡献了40%的产值。

最后,就是地域优势。荷兰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是人工成本极高的欧洲。有法国研究机构做过测算,如果把种植、加工、运输全产业链的成本加在一起,人工成本能占当地蔬菜水果零售价的一半左右。这也意味着,只要高科技投入不是贵得离谱,只要自动化程度足够高,能够覆盖相应的人工成本,总体来看就是划算的。

目前,荷兰设施农业已经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系统、机械化采摘系统及监测系统等。机器代替人工,承担了大部分最费时间、最耗精力、最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这也是荷兰农产品能够拥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荷兰人荷兰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小气”的荷兰人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毕业一起去旅行# 荷兰人的书香生活:离“天堂”最近的书店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荷兰人这样惯孩子
骑行荷兰羊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