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元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2023-12-21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黄浦江斜拉桥跨度

他参与设计的四座跨江大桥,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他主持建设的一座跨海大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设从江河走向海洋的时代。数十载殚精竭虑,只为梦想成真,不负时代。他就是中国桥梁专家林元培。

1963年,林元培跟随时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刘作霖主持建造广西柳州市的柳江大桥,这是林元培参与设计的第一座大桥。在此之前,上海市政工程院设计的都是苏州河上的小桥,跨度只有六七十米,而柳江大桥的跨度差不多翻了一倍,有120米。面对挑战,技术员们需要创新,也需要承担风险。参与建造柳江大桥让林元培明白了:桥梁设计的关键就是敢于承担责任。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于是在黄浦江上造大桥的重任落在了当时的市政工程总院总工程师林元培的肩上。在黄浦江上要建什么样的桥呢?专家们将几种桥型如斜拉桥、开启式桥、悬索桥、拱桥、桁架桥、T型钢构桥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斜拉桥的方案。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物质条件普遍落后,在黄浦江上造大桥的条件很不成熟。有三大难点摆在林元培的面前:一是黄浦江大桥跨径超过400米,我国没有建这个跨径的实际经验;二是我国的大桥拉索技术和国际水平相差太远;三是上海是软土地基,造桥难度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林元培开始了中国斜拉桥技术自主探索的过程。

1985年,林元培在设计上海恒丰北路斜拉桥时,将钢管桩打入70米的地下持力层,解决了拉索和软土地基打深桩两大难题,最终建成了恒丰北路斜拉桥。同年,林元培主持设计重庆市的嘉陵江石门大桥。1988年这座桥建成,意味着中国已具备修建460米跨度斜拉桥的能力。有了这两次造桥的成功经验,林元培就有了在黄浦江上造大桥的底气。

1988年,林元培成为南浦大桥的总设计师。南浦大桥的结构原型是位于加拿大的被称为“世界第一叠合梁斜拉桥”的安娜西斯桥。在加拿大实地考察安娜西斯桥时,林元培发现这座桥的桥面已经出现了上百条结构裂缝。他很着急,因为桥面有裂缝就存在安全隐患,说明桥梁设计还不完善。回国后,林元培把自己关在家里一遍遍看幻灯片,仔细琢磨那一道道让人揪心的裂缝,思考一个个化解裂缝的方法,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最终,针对安娜西斯桥的4种裂缝,林元培提出了4种解决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了南浦大桥的设计中。全长8346米的南浦大桥,主跨跨径423米,一跨过江。南浦大桥于1991年12月1日建成,如今已经通车32年,未曾出现过一条结构性裂缝。

在南浦大桥还未竣工之时,作为工业区的杨浦急需一座跨江大桥连接对岸。可是此处江面宽600米,而当时的世界斜拉桥跨度纪录是530米,如果要建一座像南浦大桥那样的跨江桥,就得创出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林元培不负众望,1993年,杨浦大桥正式竣工通车,一下子将中国斜拉桥推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杨浦大桥的成功振奋人心。600米跨度都实现了,之后的徐浦大桥跨度只有590米,林元培更是胸有成竹。所以,他毅然将徐浦大桥的设计重担交给了三位年轻的技术人员。但林元培“放手不放眼”,悉心培养年轻人,后来徐浦大桥也成功落成。

1999年,黄浦江上海市区段的第四座跨江大桥——卢浦大桥开工建设。与前三座斜拉桥不同,卢浦大桥前所未有地采用了拱桥桥型,独特而优美的造型犹如一道彩虹飞架于黄浦江两岸。550米跨度的卢浦大桥成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是中国首座获得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CE)“杰出结构奖”的大桥。

2002年,年近七旬的林元培又一次突破自我,主持设计了位于浙江杭州湾洋山深水港海域内的东海大桥。这是中国首座外海跨海大桥,全长32.5千米,实现了从江河到海洋的跨越。

建东海大桥是海上作业,海上作业受制于气候条件,局限很多,一年中只有半年时间能够施工,所以必須争分夺秒。为此,林元培首创海上桥梁大型构件预制、运输和海上吊装一体化的设计施工技术,确保东海大桥与洋山深水港同期完工。

作为一名桥梁人,林元培与桥打了一辈子交道,不管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努力建大桥、报效祖国。也正是这份初心,让他勇往直前,敢为天下先。

猜你喜欢

黄浦江斜拉桥跨度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矮塔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112+216+112)m部分斜拉桥设计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组合铝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上地斜拉桥:天上滴落的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