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美丽乡村

2023-12-21蒋聪萍

创造 2023年12期
关键词:渔村滇池村庄

◆ 蒋聪萍

小渔村是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滇池南岸,紧邻滇池,交通便利,因“栖水而居,与鱼共悦”而得名。近年来,小渔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求,抢抓昆明市“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机遇,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围绕“守望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了农文旅融合的“古滇渔村”田园综合体。开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了滇池保护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的综合效益,发展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美丽渔村。

一、提升人居环境,小渔村美丽蝶变

小渔村作为典型的传统村落,保留了部分传统民居及宗教建筑,如带有木雕、砖雕门头的传统土墙建筑,特别是村民就地取材的螺蛳壳红土墙,极具传统韵味和渔村特色。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过去的小渔村,村庄规划凌乱、道路狭窄,村民私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村口、路边、池塘边,人居环境、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小渔村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渔村为抓手,开始了美丽蝶变。

第一,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庄环境和风貌。由村党组织劝导收回被群众私占、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内部进行道路扩宽和公共空间改造,拆除了村民私搭乱建的柴房、停车棚等临时建筑50 余宗,总面积逾2000 平方米;整合村内的坑塘、垃圾堆、土堆等空地建成1 个民议亭、1 个绿地广场、1 个文化广场、2 个休闲驿站、1 个半开放式党群服务驿站,配备30 条座椅;完善公共设施,改造村内公厕2 座、户厕16 个;清理村庄内外全部垃圾,设置垃圾收集装置20 余个;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铺设地下雨污管网2.1 千米,污水全部接入环湖截污干渠,流向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解除了村庄污水污染滇池的隐患。在村庄外围,清理淤泥水草逾8000 立方米,增加坑塘水面2.5 万平方米;补植补绿1000 余平方米,整体提升公共绿化空间2.7 万平方米,建成活动广场和停车场7500 平方米。通过综合整治,小渔村的整体环境和风貌得到明显改善。

第二,整村升级改造,打造古滇特色渔村。小渔村附近有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贝丘遗址,是滇池边重要村落和古滇文化的传承点。小渔村以“古滇水乡,生态渔村”为主题,将整村房屋外立面全部改造提升。改造中坚持景观和环境匹配、历史和现实交融、文化和创新结合,把古滇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和传统土基螺蛳壳墙加上竹艺运用作为设计元素,延续滇池边传统土基房建筑和螺蛳壳墙面的建筑形态、材料以及色彩,加以竹艺和钢结构的造型组合,复原小渔村原有斜坡屋顶和村落起伏层次景象。对村民院落、院墙、入户庭院和门头进行统一设计打造,将有水、有船、有院、有田、有人家的滇池渔村场景与现有村落形态结合,实现人们对滇池边小渔村的美好想象。

第三,推行文化治理,展现古朴渔村人文风貌。有新村还要有新貌,更要有新气象。小渔村把加强党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门前“三包”、卫生保洁、绿化管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红黑榜季度评比、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划包党员示范路(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突出示范、严格奖惩,全面提升村庄管理水平和村民文明素质,充分展现小渔村古朴的人文风貌。

如今的小渔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村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村庄更加自然、淳朴,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调整产业结构,小渔村成为乡村旅游热门地

长期以来,小渔村人“靠水吃水”,大部分村民以捕鱼和种田为生。20 世纪90 年代末,大部分村民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和花卉。低端蔬菜花卉大棚大肥大水的种植模式,加剧了滇池面源污染。生活富裕了,人居环境却越来越差,这背离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昆明市启动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环湖路临湖一侧的低端大棚全部拆除,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进行生态种植。小渔村涉及流转的耕地面积为200 亩,是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之前,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和花卉,每亩土地每年收益约2.5 万元,进行土地流转生态种植后,每亩土地的租金只有5290 元,村民的收入大幅下降。加之滇池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开展,又切断了村民的另一个收入来源,村民抱怨“靠水却吃不了水”,小渔村一时陷入了发展困境。小渔村党组织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依托小渔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围绕“古滇水乡,生态渔村”主题,打造“古滇渔村”田园综合体,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带领群众探索出一条既能保护滇池又能保障群众生计,既能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又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小渔村寻找“靠水吃水”的新吃法,真正实现滇池清、生态美、群众富。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以发展景观化、体验式生态观光农业为思路,将环湖路临湖一侧退出低端大棚种植的耕地进行生态种植,引进稻鱼共生项目(种植水稻并在稻田中养殖谷花鱼)、莲藕种植项目、家庭农场项目、稻草人公园项目;增加池塘水面,既进行渔业生态养殖,又供游人垂钓、划船;相邻的库塘间搭建拱桥,游客到小渔村游玩,既可以步行进村,也可以坐船进村,增加了渔村特色体验。

第二,植入高品质特色业态。深挖古滇文化精髓,突出渔文化体验,重点引进了针对城市年轻群体的嵌入式高端民宿(帐篷酒店和水上餐厅)、渔家美食、露营基地、农耕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空间(绘画写生、摄影、书院)等多元业态,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的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建设,呈现有水、有船、有院、有田、有人家的美丽画卷,满足了人们对滇池小渔村的美丽向往。小渔村成为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人文山水融为一体的美丽村庄。

第三,建设滇池生态环境保护研学示范基地。争取上级党建资金,建设了500 米生态廊道,沿路展示小渔村落实滇池流域“四退三还”情况、调整产业结构退出低端大棚种植情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果、水环境治理成果以及小渔村落实滇池“十年禁渔”规定,积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不入湖捕鱼、休渔禁捕的示范标兵等事迹。生态廊道建好后,小渔村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鲜活案例支撑,也成为中小学进行滇池生态环境保护的研学示范基地,为小渔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第四,积极争取相关建设项目。小渔村牢固树立“项目兴村”意识,积极争取省、市、区有关项目,依托项目建设,推动村庄更好发展。一是建设入滇水环境治理前置库项目。2020 年争取到上级资金1279 万元,建设入滇河道茨巷河(柴河)的前置库,总水域面积320 亩,通过清除淤泥、联通水系、水动力注入等方式净化后,入滇水质可以达到Ⅲ类水。该项目既净化了入滇水质,又可以打造形成水体景观供游人参观游览,使小渔村的水面功能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是入选云南省“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2022 年5 月,小渔村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人文风貌成功申报示范村项目,项目资金达2812.66 万元。目前,已完成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改善等15个项目和特色业态的初步植入。

小渔村原本只是滇池沿岸100 多个传统村落中的一个普通村庄,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和“古滇渔村”田园综合体建设,融入吃、住、游、娱、购功能,村庄摇身变为景区,展现了村在景中、景在村内的独特渔耕文化风貌,吸引了众多游人,成为人们复原儿时渔村记忆、释放压力、拥抱自然的理想之地。自2022 年9月运营以来,小渔村以优质乡村旅游资源每月吸引2 万余人前来观光旅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价值。

三、创新发展模式,小渔村成为有奔头的村庄

为保证村庄可持续发展,小渔村创新建立了“支部+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参与村庄的运营,采用“资源入股确保固定收益,资金入股锁定未来红利”的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也把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让给村民,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一,引入专业化的公司参与村庄的运营。为了避免管理混乱、经营无序、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采取市场化模式、公司化运行,与昆明同景文旅集团合资成立了渔夫文旅有限公司。昆明同景文旅集团投资800 万元、占股80%,小渔村集体出资200 万元、占股20%,共同开展运营。

第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通过银行贷款入股,持有合资平台公司20%的股权,可以分到股权收益;村集体以部分公共资源入股,合资平台公司每年分5%~15%的红利给村集体,前五年每年分5%,第六年开始每年分10%,十年之后每年分15%;村集体的公共绿地、鱼塘等公共资源出租给合资平台公司,每年有约50 万元的固定收益。此外,合资平台公司负责支付整个村庄包括公共用水、用电、污水处理、物业维修等的公共支出,每年约55 万元,村集体减少了这部分开支,也相当于增加了收入。合资平台公司现已对外经营的“渔乐圈露营地”“摸鱼咖啡社”等业态,平均一天营收1 万元左右。2022 年,小渔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了150 万元。

第三,给村民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小渔村实行“房票制”,引导村民将闲置房屋托管到村集体合资平台公司,由公司对房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修缮、统一经营,村民可以得到稳定的租金收益,年终还可以参与公司分红,每个家庭获得经营者提供的至少1 个就业岗位。目前已有4 户村民以房入股,每年有约14万元的收益。村集体还引导3 户村民开办特色农家乐,从事餐饮业,自2022 年9 月底开业以来,平均每天营业额在2500 元左右。村集体合资平台公司设置了15 个售卖亭,引导村民通过竞价方式获得经营权,经营特色小吃、饮品、烧烤、手工艺品等,每天平均营业额在300 到1000 元不等。目前村里已有经营较好的农特产品店2 家、茶室1 家、咖啡馆1 家、奶茶饮品店3 家、烧烤店3 家、小吃店3 家。此外,村集体合资平台公司还为每户村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村民通过相应技能培训后,到村集体合资公司从事保洁、绿化、器具维修、水电管理、为游客划船等工作,获得一份劳务收入。2022 年,小渔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2 万元,比产业结构调整前还略有提高。

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全景图(晋宁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小渔村通过股份分红、房屋托管、自主经营、劳务用工等方式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转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与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村民成功从外出挣钱转为守家致富,小渔村成为一个有奔头的村庄。

下一步,小渔村还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进入特色业态项目,释放更多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小渔村计划用3 年的时间,把小渔村打造成为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乡居图”中最亮眼的一颗明珠,真正成为滇池沿岸“守望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猜你喜欢

渔村滇池村庄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我的小村庄
夏日小渔村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村庄,你好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