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中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3-12-21丁富贤孙海秀林亚松
丁富贤,孙海秀,林亚松
(1.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2.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优化调整以面对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将产业界与教育界紧密结合,通过合作、交流和互动,实现教学目标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有效保障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并提高其就业竞争力[1]。产教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学电子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建的综合系统。它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集成和管理教育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中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1 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1.1 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包含以下方面。
1.1.1 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模式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育模式在不断变革之中。学生在信息时代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课程获得职业技能培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体教室。而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的环境进行实际锻炼,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实际操作技能。AR 技术还能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为学员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体验。
技术变革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个性化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2]。同时职业教育机构也需要积极应对技术变革的挑战,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供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服务。
1.1.2 经济转型带来的职业教育需求变化
经济转型常常伴随着创新和创业的机会和挑战。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崛起,对不同职业技能的需求也有所改变。传统产业的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机构需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的结构转型,及时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以适应经济转型中的专业技能需求。
1.1.3 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大,对员工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市场要求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技术和专业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职业教育需要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具备竞争力的职业人才。
1.2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1.2.1 产教融合的核心教育理念
产教融合实践作为当今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对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产教融合实践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将产业界的需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达到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目的[3]。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教育和就业之间的脱节问题,也可以促进学校培养更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和项目中历练,提高学生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融合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撑。
1.2.2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优越性
产教融合实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产教融合实践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需求,使得教育更贴近实际。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能力。产教融合实践还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探索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
其次,产教融合实践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产业界的发展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实际技能的人才,而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的技术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产教融合实践还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产教融合实践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行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就业竞争力[4]。
通过培养就业市场所看重的能力和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2 电子信息系统在产教融合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1 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实践项目管理和资源支持
在产教融合教育中,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块的设计,对实践项目进行管理支持。另一方面,电子信息系统也可以根据项目的实践要求对项目资源进行相应的匹配,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同时电子信息系统还能够通过提供虚拟实践环境和技术支持,使得学生能够在模拟的项目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和技能[5]。
2.2 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支持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管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布置,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案例和评估工具等集成进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通过系统的社交功能和协同工具,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系统的互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电子信息系统为学生构建学习模式和成长发展模式提供支持
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发展规划。同时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学习和实践。
3 产教融合实践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中,电子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下是电子信息系统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重要作模块。
3.1 教学管理模块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项目实践教学,归根结底是为教学服务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所以与之配套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包含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块,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表1 为电子信息系统课程管理模块设计。
表1 电子信息系统课程管理模块设计
3.2 实践项目课程管理模块
电子信息系统可以用于管理实践项目,包括项目的立项、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项目管理和协作,实时监控项目进展,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表2 为电子信息系统实践项目课程管理模块设计。
表2 电子信息系统实践项目课程管理模块设计
3.3 岗位实习管理模块
电子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实习管理,包括实习岗位的发布、学生的报名和分配、实习过程的跟踪和评价等。表3 为电子信息系统岗位实习管理模块设计。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学校和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实习管理,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表3 电子信息系统岗位实习管理模块设计
3.4 学生评价与反馈
电子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学生评价和反馈的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学生评价,包括作业评分、考试成绩等。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反馈,提供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4 产教融合实践项目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流程与应用领域
4.1 产教融合实践项目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流程
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步骤如表4 所示。
表4 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步骤
4.2 产教融合实践中电子信息系统常见的应用领域
(1)教学过程监控与控制。电子信息系统的教学监控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系统也可以用于实践项目和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产教融合实践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2)实践任务监控与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将项目实践任务分配给学生或团队,并实时跟踪任务的进展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将任务分配给特定的学生或团队,设定任务的截止日期和重要里程碑。学生或团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将进展情况及时更新到系统中,使教师能够随时了解任务的进展情况。
(3)教学资源维护与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将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系统中,包括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习题集等。系统可以提供存储空间,将资源保存在云端,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访问和下载。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系统可以记录资源的下载次数、浏览次数等指标,帮助教师了解资源的受欢迎程度和使用情况,为教学资源的改进提供参考。
(4)产教融合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项目岗位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招聘流程的自动化、培训计划的管理和绩效评估的监控,提高产教融合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 结语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中电子信息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管理工具是不可或缺。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有效提升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有效保障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电子信息系统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中未来的应用展望十分广阔,电子信息系统将进一步智能化、跨界合作,并融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技术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