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城市水稻生产形势分析

2023-12-21陈星张玉珍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宣城市水稻建议

陈星 张玉珍

摘要:【目的】研究宣城市水稻生产形势,为宣城市水稻生产工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宣城市农业发展进度。【方法】本文以宣城市水稻生产概况为落脚点,对水稻种植面积与总产占比粮食的比重、水稻种植结构及特点、再生稻种植面积和品种情况、稻作区划和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宣城市水稻生产的发展,便从宣城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结合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想要有效推动宣城市水稻生产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便要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立足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双重目标。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做好种植管理,因地制宜做好种植结构安排,尽全力保障粮食产量及品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支持双季稻、再生稻生产,发展糯稻产业,创建优质专用稻示范片。【结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粮食供给需求开始增加,想要保证粮食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便要从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现如今,宣城市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较大;栽培技术未能得到高效应用等问题。在了解问题所在后,便要结合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宣城市水稻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提高宣城市水稻的生产水平。

关键词:宣城市;水稻;生产形势分析;建议

安徽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地跨长江、淮河南北,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全省耕地422万hm2,林地329万hm2,水面105万hm2 [1]。宣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南部中山区一般为800m,低山区500-800m,中部丘陵区一般为50-500m,北部平原区一般在50m以下。宣城市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水稻是宣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5年来,其年平均种植面积为15.75万hm2,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1.41%。

1 宣城市水稻生产概况

1.1 水稻种植面积与总产占粮食的比重

由表1可以看出,水稻是宣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其2017-2021年种植面积占粮食比平均为71.41%,波动范围在69.06%-75.07%;产量平均占比为77.95%,波动范围在75.63%-80.44%。

1.2 水稻种植结构及特点

根据宣城统计年鉴可得宣城市水稻种植结构如表2所示,2017-2021年宣城市以种植单季稻为主(即中稻和一季晚稻)为主[3],单季稻与双季稻种植平均面积比为80.40∶19.60。其中各部分平均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是8.21∶80.40∶11.39。

单季稻种植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9年,较上年减少了7 5 6 4 . 9 h m 2, 同比降幅最大为5 . 7 2 % 。2017和2018年单季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18年最高,为132 265hm2,占该年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为81.49%,比2017-2021年单季稻平均种植面积高5678.66hm2。

早稻种植面积2017-2018年逐渐减少,至2018年仅为10 141hm2,比平均种植面积少2750hm2,2019-2021年开始增加,2019年比上一年增加面积为3525.3hm2,增幅为34.76%;2021年种植面积最高为14 560.0hm2,占该年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为9.36%。

双季晚稻种植面积2017-2019年逐渐减少,其中2019年最低,为16 397.5hm2,比平均种植面积少1558.66hm2,但是占当年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例最低是2021年,仅有10.52%。从种植面积减幅来看,2019年比上一年减幅最大,为3502.5hm2。由于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2019年降幅均为五年来最大,所以2019年水稻种植总面积为五年中最低。

2021年单双季稻种植面积比为80.12∶19.88。与2017-2021年平均值相比,双季稻种植面积总共增加72.84hm2,单季稻种植面积减少1953.04hm2,种植总面积比平均值略有减少。

1.3 再生稻种植面积、品种情况

近年来由于农户对早稻的种植意愿降低,再生稻种植开始兴起。宣城市的水文条件及温度、光照等适宜再生稻种植。据统计,宣城市2021年共种植再生稻0.34万hm2。主要种植区域为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及宁国市。

再生稻品种主要以丰两优香1号、甬优4901、Y两优911、丰两优3305等为主,这些品种都具备再生能力强、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此外宣城市出台《关于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再生稻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用于规范再生稻种植,以期提高再生稻效益。

1.4 稻作区划

根据宣城市本地的气候及地形地貌特点,结合考虑水稻自身的生长习性,全市的水稻种植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

北部平原区:市北部拥有大面积的平原区域,并且河流湖泊分布其中,地势条件及水文条件相适宜。因此这里是宣城市的水稻主要种植区,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在全省处较高水平,包括宣州区、郎溪、广德。

中部丘陵区:中部丘陵、岗冲起伏。但是仍具有良好的水文条件,因此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也比较大,主要包括中南部的泾县昌桥片、黄村片,宁国市的河沥、港口区。

南部山地區: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因海拔较高,且地势不平坦并缺少良好的灌溉水源,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南部宁国、绩溪、旌德山区。

1.5 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分布

为提升水稻品质,安徽省实行“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单收、单储、单加工” 的运营模式。2021年全省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158.75万hm2,占水稻播种面积63%。全省5000亩(333.5hm2)以上连片种植的片区共292个,总种植面积为17.61万hm2。其中宣城市共设置19个片区,组织195个种植主体种植11个品种,总面积0.97万hm2。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2 宣城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两年来,宣城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农资检查也加大了执法力度,从总体上来说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有很大改善,大部分經营主体都能做到守法经营。但由于种子经营门槛低,各个经营主体专业水平不一致,且不能实时跟进学习最新知识,很多时候为了追求利益等原因,会出现夸大种子品质、未审先推、经销不在审定区域内品种等现象,因此种子市场多、乱、杂的情况仍然存在。

2.2 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较大

一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烟叶、小龙虾等高经济作物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双季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二是水稻所带来的生产效益比起经济作物差距明显;三是现在水稻种植成本较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现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品价格上升,且种植过程中用工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大多数农民普遍认为种水稻不如种经济作物,或者稻虾轮作;也有部分农民直接将农田流转给大户,自己选择外出务工;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农田撂荒的情况,所以近两年来水稻种植面积有所降低,直接影响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稻田面积减少,人口增多,若只靠提升每亩单产量来增加全市稻谷总量,那么难度会比较大。

2.3 水稻生产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宣城市山地、丘陵较多,这些地区机耕道路不配套,水利条件差,并且很多山地区域的农田也不规整,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客观因素造成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这些地区仍然采用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种植模式,导致种植投入时间多、效率低。

2.4 栽培技术未能得到高效应用

近几年宣城市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积极推广水稻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持续宣传病虫草害防治知识,鼓励机械化种植等方法。但是这些栽培技术并没有得到高效应用,因为现在的很多零散种植户一般为60岁左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并且实际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差,还保留有自己一贯来的种植习惯,从而影响了种植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提高。

2.5 病虫草害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水稻的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现在宣城市的大部分零散农户还是采用以往的防治习惯,以治为主、以防为辅,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防治为辅[4]。化学农药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应的耐药性,这时候如果选择继续加大使用量或者增加使用次数,不仅不容易达到防治效果,相反还会带来一定副作用,影响稻米的品质。另外,现在宣城市水稻的草害问题也比较严重,因为多采用秸秆还田,或者因为除草剂使用时间不当,导致稗草、千金子等草害较重,进而导致稻米产量下降。

2.6 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水平低,稻米缺乏竞争力

一是宣城市的水稻种植模式多以小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大农户或者与加工企业实行订单式生产种植较少。生产组织形式较为松散,规模化种植推广程度难。二是水稻品种分布存在多乱杂的现象,因为分散种植,难以实现单一优质品种大规模成片种植。三是水稻标准化种植体系不够健全,很多小农户依旧根据自己以往经验种植,没有按照县市区推广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来种植,往往造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过量使用问题,从而影响稻米品质。四是大型稻米加工企业较少,带动我市优质品种订单式生产能力不足。市级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共56家,省级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共14家,其中部分企业没有稳定的稻谷种植供应基地,部分企业虽然有固定的稻谷种植基地,但是没有对基地做到统一种植规程管理,缺乏监督机制,稻米质量没法保障。由于部分企业存在设备老旧、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得稻米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五是优质难以优价[5]。近年来宣城市国家标准二级以上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民的粮食稻谷销售价格较以往并没有明显提升,加工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收购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此外大米销售宣传不足,品牌效应不强,导致大米市场认可度低,因此提升优质米价格困难。

2.7 地方政府对水稻生产加工的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部分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土地流转费用增加,农业投入品像有机肥等绿色生产资料生产成本高,大型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种植管理成本增加,然而地方政府扶持资金力度不够,导致大户选择减少租赁面积或粗放种植模式,以至于稻谷产量减少;从事粮油加工的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问题,且农业用地难,必要的粮食仓储等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加工规模难以扩大。

3 促进宣城市水稻生产的建议

3.1 稳定水稻种植面积

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立足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双重目标。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做好种植管理,因地制宜做好种植结构安排,尽全力保障粮食产量及品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支持双季稻、再生稻生产,发展糯稻产业,创建优质专用稻示范片。

3.2 加强农资监管,提高种子质量

全面摸排宣城市稻种使用情况,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力量,调查农资市场稻种储备情况,主要了解储备量、缺口数量、可调入量等数据,通过种子检测站做好发芽率、含水量等试验,做好肥料、农药等农资监管。印发《宣城市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文件,计划通过三年种业执法监管活动,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开展辖区内种子企业检查,规范种子销售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强农业执法人员办案能力,不断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

3.3 强化技术指导,落实技术应用

制定水稻技术指导服务方案,积极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及乡镇农技人员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包村联户技术培训服务。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因地制宜改进培训模式,提倡绿色高效技术模式进行连片生产。加大配方肥、有机肥应用,扩大深施、条施等施肥面积。推广使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等方式,从苗期进行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治,从播种开始示范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3.4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完成省下达的“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提高建设质量,落实配套资金,提升耕地质量,推进港口湾水庫、青弋江灌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

3.5 加强队伍建设

持续加大引进或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宣城市水稻育种的人才优势,推进水稻品种创新、种质资源保护等团队建设。优化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加强岗位统筹,允许高岗低用,探索定向评聘,缓解岗位晋级矛盾。贯彻落实科研成果转化、种质资源保护等人员的激励政策。

3.6 培育高品质稻谷

开展水稻南繁加代,推荐优质新品种参加省级试验,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强化水稻育种条件建设,增强育种基地防洪抗旱能力,促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促进水稻新品种应用,开展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及大型种业公司合作,及时转化与推广已育成品种。

3.7 加快推动粮食企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本地粮油企业与中央、省属粮油骨干企业合作,建立粮食批发、贸易、收储、加工、转化基地。积极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集成一批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提升粮食市场竞争力、影响力。支持粮油企业积极争创“皖美粮油”公共品牌,推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增加优质食用农产品供给总量,提高绿色优质安全粮油供给水平。

3.8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落实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争取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3.9 推进生产服务

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强化异常气温、洪涝和干旱等灾害防范和灾后恢复生产。适时发布田管技术建议,开展粮食生产集成技术推广和新品种示范种植,力争提高单产水平。

3.10 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稻米品质

据2021年数据显示,宣城市共有绿色认证大米企业23家,产量79 941t,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65万hm2,产量19.9万t。要加大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提升农户绿色种植意识,依托现有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绿色水稻种植,按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要求做好“五统一”生产模式,确保农户可以做到统一标准种植水稻,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

3.11 加大政策支持

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各级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充分调动农民(大户)种粮和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坚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优先支持粮食生产,落实稻谷生产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提高资金补贴精准度和发放效率。加大粮食作物保险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种粮农民(大户)投保率。

参考文献

[1] 程言新,张福生,王婉茹,等.安徽省地貌分区和分类[J].安徽地质,1996,6(1):63-69.

[2] 杨伟,汪大林.近50年宣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7):159-162+189.

[3] 胡锋,张春平,兰陆寿,等.宣城市水稻种植结构与高产栽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1):11129-11131+11137.

[4] 黄元杰,胡磊.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3):45-46.

[5] 孔晓新.绿色稻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及措施[J].新农业,2021(19):11.

猜你喜欢

宣城市水稻建议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水稻花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宣城市蔬菜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