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聚焦转型路上的思考、策略与实践
2023-12-21刘彦芳策划执行
本刊记者 刘彦芳 策划/执行
2023年即将画上句号。
这一年,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关注了什么?
我们将通过对全年杂志重点选题的回顾,对202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盘点,以期梳理脉络,迎接新的一年。
本期盘点的主题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具体围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人工智能前沿”“智慧评价与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关注点展开回顾,聚焦转型路上的思考、策略与实践。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2023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旨在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教师数字素养具体指哪些内容?
教师可从哪些方面发展自己的数字素养?
……
2023年,本刊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关注贯穿全年:
3月,标准发布伊始,我们邀请标准研制组专家进行深入解读;
6月起,我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陆续介绍了日本、泰国、新加坡、美国、韩国、英国和加拿大在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方面的经验做法;
11月,我们邀请一线实践者与专家对话,就标准的落地实施、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应用中的区域差异等问题展开研讨。
解读
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
吴砥 陈敏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研制组专家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主要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教师数字素养具体指哪些内容?与以往所提的信息素养有什么区别?教师根据这个标准,可从哪些方面如何发展自己的数字素养?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别邀请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研制组专家进行深度解析。
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葛文双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作者对《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进行了解读分析,为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3月上半月刊)
域外
日本教师ICT应用指导力提升的政策及启示
日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提升教师ICT应用指导力采取了有力的举措。文部科学省从培训机制、研修课程、教师信息道德、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落实政策,更在“GIGA学校计划”中通过分层设定培养方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指导,形成全方位培训机制,并通过拓展教师学习方式和资源的获取途径,形成多途径、全覆盖、个性化的教师ICT应用指导力提升途径。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6月下半月刊)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泰国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政策举措和启示
泰国一直致力于成为东盟地区数字技术的领导者,近年来提出“数字泰国”“泰国4.0”等数字化战略,强调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7月下半月刊)
新加坡教师ICT能力培养与提升政策及启示
2019年,新加坡颁布的EdTech计划从对教师的期望、方法和推动因素三方面阐述了应如何提升教师ICT能力。本文从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未来技能(SFEd计划)、新加坡学生学习空间(SLS)、品格与公民教育(CCE 2021)、ICT相关人员支持四个方面展示了新加坡对提升教师ICT能力所做出的具体举措。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8月下半月刊)
美国提升教师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政策、实践与启示
美国针对教育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教育主体均颁布了相关标准、计划以及指南,以明确其发展方向,且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为教师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撑与帮助。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相关政策与实例,从中挖掘经验,为我国教师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数据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9月下半月刊)
韩国教师数字能力提升政策分析及启示
为系统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根据《教育部智能信息化业务处理规定》,每隔5年发布一次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明确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内容和前景。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0月下半月刊)
英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政策与启示
在数字化变革背景下,英国联邦政府和教育部非常重视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并致力于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力量,而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关键,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1月下半月刊)
加拿大教师数字素养发展与启示
加拿大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对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建设具有一定借鉴和启发作用,如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一体化发展体系、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激励体制、多主体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协同发展等。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2月下半月刊)
对话
标准引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吴 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阮高峰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本次对话围绕《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应用现状、如何有效落实、如何指导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应用中的区域差异问题、如何应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等展开了深入探讨与剖析。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1月上半月刊)
人工智能前沿
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深入、越广泛,我们所需警惕和反思的教育思想就越紧迫、越关键。技术之于教育,始终不是一个层层加码的过程,而是一个与教育思想融合、赋能教育生长的历程。
现今,人们的关注度开始转向大数据的应用,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将大数据进行充分应用,使企业得到较为良好且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帮助企业将自身的发展空间进行延伸。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因为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便捷。由此可看出,大数据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基于此,必须针对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及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使其能够更为稳定的应用于网络系统。
在2023年的技术类文章中,本刊针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展开了深度讨论,并剖析了ChatGPT的基础模型所采用的Transformer框架,以及Transformer在深度学习领域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大家带来启发。
对话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杨晓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任
2023年上半年,ChatGPT的人工智能产品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科技媒体和评论家对它表现出色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以及在生成连贯、自然的文本方面的能力表示赞叹,认为它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本刊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任杨晓哲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研究生王晴晴展开对话,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前景及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4月下半月刊)
高手论技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全世界的AI热情再度被激活。ChatGPT表现出的超强的语言生成、理解和知识推理能力都得益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ChatGPT的基础模型采用Transformer框架,它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高效并行处理序列数据。我们分两期探讨了Transformer框架,介绍了Transformer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未来展望和在深度学习领域中的应用。
大模型的基石——Transformer框架
Transformer是一种用于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任务的神经网络模型,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和生成对话等。它是第一个完全依赖于自注意力机制来计算其输入和输出的表示的转换模型。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4月上半月刊)
神通Transformer:深度学习领域的黑科技
大型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庞大的参数数量和计算量,被称为大模型,可解决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各类任务。训练大模型通常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和大规模数据集。由于Transformer可以处理大规模文本数据并构建更复杂的语言模型,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大模型中。文章介绍Transformer在深度学习领域中的应用。
杨 磊 天津市第五中学
邱元阳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刘宗凡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金 琦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倪俊杰 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中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6月上半月刊)
智慧评价与人才培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大数据、人工智能牵手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将迈入“智慧评价”的新阶段。2023年,本刊组织了关于“智能评价”的两期对话,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呈现。
对话
张 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 良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
魏 宁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修员
学评融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评价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求“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评价的理念创新、实践形态及方式选择,我们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张生教授与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修员魏宁老师展开对话。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0月上半月刊)
数字化转型中的区域“智慧评价”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尝试以智慧评价为引领,以评价数据为底座,全面打造区域教育的智慧环境与生态,实现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化提升。在区域智慧评价实践方面,湖南省长沙市历经十年的探索,相关成果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们邀请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修员魏宁与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邹良主任对话,一起探讨有关区域智慧评价的话题。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0月下半月刊)
专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而学科竞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及地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培养越来越重视。本刊组织了“信息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题,呈现了具体策略。同时,关注了科技赛为青少年带来的改变与提升。
强基计划背景下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国家及地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科竞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如何科学选拔信息学竞赛人才并搭建师生梯队,开展持续贯通的培养?
在竞赛训练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及策略有哪些?
在具体信息学竞赛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进行培养?
如何利用在线评测系统辅助竞赛训练,精准分析数据并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策略,从而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信息学学习?
聚焦上述问题,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系统分析和梳理了信息学竞赛生选拔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策略等。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9月下半月刊)
聚焦
科技赛事助力学校教育,有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今年5月,在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工作原则第一项即为重在实践,激发兴趣。“对科技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科技赛事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是落实党和国家“三位一体”部署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必要手段。
如今,对教育我们不断地在做“加法”,那科技教育到底加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学生提出新问题、展开新研究的能力,是学生的科技兴趣、探究意识和对标准答案的质疑审辨,是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9月上半月刊)
教育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本刊针对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组织了相关的聚焦与对话,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提出了“动感服务”,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教师柳栋、特级教师吴向东、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刘向永等专家学者针对基层实践、教学融合等展开讨论。
对话
教育数字化:来自基层实践的经验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教育数字化正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而2023年,正是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开局之年。
教育数字化的提出,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发布,教育数字化的跑道已经铺就,正等待着广大中小学教师挥洒智慧,创造辉煌。
在对话中,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早期实践者们分享了他们近30年的实践感悟与思考,我们期待,这份从历史经验中得来的思考能为新时代的教育数字化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样本。
柳 栋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教育硕士导师
吴秉健正高级教师,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梁锦明高级教师,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国际部ICT学科咨询
魏 宁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修员
吴向东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从事科学教育37年
张剑平高级教师,曾创办“教育先锋”网,近期关注博雅课程开发建设
武 健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教学主任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3月下半月刊)
聚焦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动感服务
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基于数字化的硬件和资源,但要想真正实现转型成功,就需要做好针对个人真实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在本文中,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动感服务”这一关注点。黎教授从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谈起,透彻地分析了“末梢堵塞”问题,进而提出了“动感服务”的内涵与维度,为如何走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动感服务指出了方向、做出了指引。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1月下半月刊)
对话
理想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径思考
刘向永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博士
陈宏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尽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应用方式比较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技术误用等。为了深度剖析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路径与策略,我们邀请到江南大学刘向永博士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陈宏斌老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讨论。
(全文刊发于本刊2023年5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