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绣 不再孤芳自赏

2023-12-21王晴

中国品牌 2023年5期
关键词:彝绣绣娘楚雄

王晴

3月,上海时装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针线穿梭之中,黑的庄重,黄的热情,白的纯洁一一展现。

彝绣,穿梭千年历史,是彝族文化生动的名片。

“我觉得像咱们传统的这些东西,它不应该只在墙上挂着,更应该走向我们的生活当中,走上市场,更加走上国际。”如何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结合,让彝绣不单单是一种文化,更能做成一种产业,是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不断摸索的课题。近些年,在与外界不断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彝绣市场的未来,愈发清晰。

“魔都”秀场最特别的花

相隔2500多公里,40多套被精心挑选的彝族服饰告别乡土,来到上海。

金瑞瑞说:“上海,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相当国际化的,这么多年泸滇帮扶协作一直在带我们出去,咱们的民族服装,通过上海这一个平台也是走进国际市场,还有我们的一些文创产品。”本次时装周,除T台走秀之外,还展示了“遇见楚雄——传统纹样系列”、“绿羽仙踪——绿孔雀图样系列”、“福来云往——非遗联名系列”三大系列区域公共文创产品200余件。

走秀现场,座无虚席。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模特们依次亮相,摇曳的裙摆碰撞出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的火花。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仿佛天边飘来一朵非常漂亮的彩霞,落到了彝家阿妈的心上,让每一个彝家儿女都有一双非常精巧的手,把我们心中的歌用五彩的线绣成穿在身上的服装。”楚雄籍演员母其弥雅在现场观看了彝绣发布后表示。

“市场拓展”、“绣娘增收”、“文化赋能”是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关键,在上海市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楚雄多措并举,在强化产业保障、构建产业体系、深化文化合作、延链补链上持续发力。从“深闺”走上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走上世界舞台。

据悉,凝聚共识、高位推动、诚挚合作,是促成上海与楚雄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牵手”的重要推手。“看到我们多年传承的彝绣走到了最前沿的都市,感到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见证沪滇帮扶山海情深合作成果。”楚雄籍挂职上海干部李忠凯表示,将继续下大力气抓好彝绣产业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源于自然 绣由心生

今年3月的两会现场,来自云南的人大代表金瑞瑞准备了三套彝绣服饰,要把“非遗”穿在身上。“我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自身民族的文化推出去,为推动楚雄彝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在西南彝族地区的大山深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始会说话就会唱歌,开始会拿针就会绣花”。彝家少女很小的时候就会跟着长辈们学习刺绣技艺,尤其是出嫁时穿的新娘装,都是自己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彝族先民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诠释,以及他们的聪明和睿智融入刺绣之中,展示于服饰。

彝绣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原色,具有技法粗犷、色彩浓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等特点。特有的传统习俗客观上使彝族刺绣和服饰相生相伴,得以传承并成为彝家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

彝绣合作社带头人纳苏说“在彝族的图腾之中,我们会绣到植物,会绣到动物,会绣到天,绣到地,甚至绣到人。对我们来说,我们对万物充满了敬畏,然后我们会借助它们的形式,做成一种刺绣表现出来,表达我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彝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与其他刺绣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不是那种写实的绣种,而是通过彝族人民心里面的加工,对大自然进行提炼和再造,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把大自然拿来使用。

“我们的民族服装,我们传统绣得特别好的这些工艺,正在逐渐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中。我小学的时候周围人都穿民族服饰,等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在穿了,都躺在了博物馆中,但它曾经与我的生活那么息息相关。”纳苏补充道。

“让更多妈妈在家门口就业”

金瑞瑞在考察腊湾村时发现,基本村中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像年輕人,尤其是男性,基本都外出打工了。“我觉得老人和孩子是最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孩子。我看到留守儿童和父母分离的场景觉得特别难受,希望通过更好地带动彝绣行业发展,让他们回来,在家门口就有钱赚,能有更多时间陪在孩子和父母身边。”

为让彝绣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楚雄州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优势与特色并举,强力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并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潜力。10年间,楚雄州彝绣产业增加值从0.21亿元增长到2.45亿元,固定用工绣娘人均年收入2-4万元,近6万绣娘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在2022年下半年,一家彝绣企业与英国签订了200万元的国际订单。“我做这么多年没想过,有一天可以把这种传统的东西带到国外去。我还是比较惊喜和意外的。”金瑞瑞说。这次出口订单成功让彝绣登上纽约时装周的舞台。

为了带动家乡的绣娘们共同致富,金瑞瑞成立了一个车间,通过流水线培养,可以提高效率,进而增产。“从20个人的小车间开始做起,好好干,一炮就把它打响。”

金瑞瑞还说,“我今后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慢慢的实现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目标,让更多的年轻妈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老人。”金瑞瑞怀揣着“于指尖传承民族文化”的理想,投入到2023年首期彝绣技能提升培训班工作当中。

传承与创新的兼容

如今,各美其美、民族文化盛行,越来越多人感知、认同到了彝族的文化积淀。但在“互联网+”与快时尚的时代,部分传统的彝族刺绣图案正在逐渐消失,而一些创新的刺绣图案不断涌现。

楚雄州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比如说,过去当地彝族绣品一般选择黑、蓝色纯棉布打底,款式上也略显陈旧。如今,上海企业在帮助我们保留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借助国际顶级设计师资源,对面料、款式进行创新,并发布知名国际品牌联名款系列。”

尽管伴随着不断地改良创新,楚雄彝绣在民族与现代文化融入、品质提升、包装营销、文创内容上仍缺乏创意创新。传统的作坊、家庭式传承已基本消失,遗留下来的作坊满足不了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前,尤其在多样性与原生性、现代性与模糊性、品牌与文化、文旅相融的整体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梳理传承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把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相结合。2022年,我带领我们州的一些龙头企业去福建莆田那边,他们提供了妈祖纹的版面设计,通过与彝绣的结合,市场效益很好,带到世界妈祖论坛,基本都售空了。”金瑞瑞坚信:今天彝绣和妈祖文化成功融合,未来和其他文化肯定也能融合。

“现在我们也知道市场它需要什么,我们更大胆地想象,培养好我们的绣娘,把她们的东西带到更广阔的市场上去。彝绣产业只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我们保护,新型也需要我们研发,需要发展和推广。”

猜你喜欢

彝绣绣娘楚雄
推进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融合彝绣文化的丝绸产品创新设计
永仁彝绣走出直苴
金沙江非遗永仁彝绣 指尖上的云朵飘出直苴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