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宗商品安全体系护航能源产业安全发展访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
2023-12-21陈希琳
■ 本刊记者 陈希琳
能源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对于保障能源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油、燃料油、石油沥青、动力煤等期货品种的稳健运行,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向《经济》记者表示,面对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变化,面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带来的风险挑战,需要进一步构建我国大宗商品安全体系。
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风险增加
《经济》: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时期。国际能源市场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胡俞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安全”,出现了91 次,足以说明全方位的安全包括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等,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重要地位。
这源于几年来国际国内各方面形势出现变化。我国经济面临不小压力,止跌企稳还要取决于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十四五”规划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双循环的发展战略是以内循环为主,但从大宗商品的维度来看,它不是以内循环为主,而是以外循环为主,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大宗商品都要依赖进口,比如,去年原油的进口量达5.08 亿吨,尽管进口量略有下降,但是实际上其对外依存度始终在70%以上,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连续多年在80%以上,有色金属有的品种甚至达到80%、90%;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也很高,2022 年在进口粮食中,进口大豆占比达到62.01%,玉米和大麦进口数量分别为2062 万吨和576 万吨,占比分别为14.04%和3.92%。总体来看,我国大宗商品安全体系,是建立在外循环基础之上的,有赖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近几年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美关系仍处于不稳定发展轨道,新冠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地缘政治博弈使得国际上最重要的能源库受到影响,使得国际油气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例如,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出现了极端行情,原油出现负价格;2022 年以来的地缘政治冲突使得原油价格暴涨,这种巨幅波动使得国际能源的供应链体系很不安全。我国能源结构本来就是贫油少气富煤,能源量的不足和价的变化都会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很大的冲击,这种不利影响是可以预期的。
此外国际能源结构还有一个变化就是,2018年,受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拉动,美国原油产量达到1088 万桶/日。这使得美国由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转变为原油净出口国,国际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降低,而中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所以要建立能源的保供体系,中国是外向型经济模式,作为庞大的世界工厂,进口的目的也是为了出口,进口的情况会影响出口。因此,我们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次级制裁带来的大宗商品保供风险,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的背景之下,需要重构我国大宗商品安全体系。
防范大宗商品市场安全风险连锁反应
《经济》: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多次出现巨幅波动,主要原因是什么?
胡俞越:一是全球市场供需错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从基本面看,尽管全球消费、制造业投资仍然疲软,但在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资源供给国产能乏力,需求国预期需求加速释放,大宗商品需求复苏与全球难以跟进的供给形成时间与空间上的错配,是推动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力。
从全球看,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多为资源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属于低收入国家,包括巴西、智利、印度、阿根廷等,受疫情影响,产能难以达到预期水平。而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下游,制造业的率先回暖促使中国与欧美企业对原材料进口的需求增强。“十四五”规划在制造强国战略、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的布局,客观上推高了国内对钢铁、铜、镍等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需求。在预期储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预期加速释放,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级,经贸环境呈现“逆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疫情发生后,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出于保护本国战略性产业的目的,加强贸易保护。部分大宗商品主要供给国甚至采取加征关税、限制出口的政策,使部分品类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同时,疫情冲击使商品、资本、服务等流动受阻,全球产业链受到负面冲击,全球化力量被削弱。
二是受到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俄乌战争已成为2022 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最大的“灰犀牛”事件。西方发达国家对俄罗斯多轮制裁所带来的全球形势变化,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迎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俄罗斯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出现上涨。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大宗商品需求大国未来面临更大压力。
三是中美摩擦带来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系统性地增加了从原材料到终端商品的成本,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波助澜。
企业面临多重潜在风险
《经济》: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巨幅波动,这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应对这些风险面临哪些挑战?
胡俞越:一是国内企业运用境外期货衍生品规避风险受到一定阻碍。中国经济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而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很可能是以外循环为主。中国是多类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部分重要资源型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很高,需要大量依靠进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能的制裁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大宗商品安全供给保障问题面临巨大威胁,企业要想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风险锁定,不仅要对全球宏观形势有着全面的了解,还必须掌握期货交易市场内在的运行特点。国际衍生品的结构不完全等同于国内,而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更是给实际操作中带来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国内企业运用境外期货衍生品规避风险受到一定阻碍。
二是导致大宗商品采购成本高企,消耗外汇储备。2020 年底以来,大宗商品高位上涨,意味着我国需要付出更高的采购成本,消耗宝贵的外汇储备。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 年中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为11.24 亿吨,同比下降3.9%;而进口金额为1846.74 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呈现量减价扬的异常局面。2021 年进口铁矿石均价达到164.3 美元/吨,同比上涨61.6 美元/吨,超过2011 年的进口价格而成为新的历史峰值。美元贬值客观上对人民币造成被动升值压力,可能导致国际热钱涌入,股市、房地产、大宗商品、农产品等可能面临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我国外汇储备面临流失风险。2022 年美元升值以抑制通胀和我国疫情反复,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失。
三是助推国内价格特别是生产领域价格水平升高。自2001 年中国加入WTO 以来,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通过进口渠道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PPI 与CPI 分别进行分析。从工业生产价格来看,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会带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而投入成本的上升将直接推高工业品的出厂价格。
四是中下游企业利润受挤压明显、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剧。
2022 年10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3%。1 月-10 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5%。此前上涨涉及范围既包括原油、铜、铝、铁矿石、螺纹钢等工业品,也包括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其中,铜价已创2011年以来新高。几乎每一轮大宗商品涨价和PPI 持续走高都会对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原因在于PPI 下游与CPI 同步性较强,但PPI 上游向下游传导不畅,导致PPI 上游价格大幅上行期间易挤压中下游利润空间。从历史数据中也可以得到该结论。在2009 年至2011 年PPI 上行期,上游原材料业利润占比提升超过7 个百分点,而中游制造业利润占比下降1.3 个百分点,下游消费品业利润占比下降近6 个百分点。2015 年至2016 年大宗商品涨价导致的上游行业不断挤占下游行业利润的情形也类似。
2022 年11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下降。说明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小企业的影响更大。大量中小微、民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中下游,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以及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难以消化上游成本涨价压力,如果未来成本继续上涨,大量中小微企业将产生经营风险。
亟须构建大宗商品安全体系
《经济》:在变局下维护中国大宗商品供应安全,构建大宗商品的安全体系迫在眉睫。在您看来,具体路径有哪些?
胡俞越:构建大宗商品的安全体系,一是要健全国内大宗商品供给保障体系。具体手段有:扩大国内供给;协调加大进口的协调力度,维护多边国际贸易体系,推进我国进口来源的多元化,降低断链风险,支持央企、国企及民企通过贸易和投资两种途径实现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实现资源可控制,价格可承受,构建大宗商品安全体系;完善体系储备的调节机制;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产品、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步降低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
二是构建海外储能供给体系。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国内产能客观上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之下,对于全球化的战略布局要重新定位重新思考,增加海外的储能产能部分,增强海外资源的回运能力,用国际化、市场化手段进行战略资源的国际化配置;为谨防可能出现的次级制裁,在双边和多边区域经贸合作机制中,本着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大宗商品贸易和投资方面,广泛深入地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三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挥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运用最市场化的手段,对外获得大宗商品开采权、土地使用权或者股权等;要加大民企走出去步伐,增强民企在海外投资的信心,提供必要的政策便利和信贷支持,比如贴息贷款;通过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适当给予中小企业降负帮扶等措施,减缓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帮助中小企业顶住上游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
四是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要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大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联动的监管力度,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配置资源是期货市场的衍生功能。国内期货市场虽然交易量大,但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的关系,国内企业都纷纷参与境外交易,而未大量进入国内的期货市场,所以用好、用活国际市场,加强国内、国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对接至关重要。国内的期货市场相对来说是后发市场,现货与期货市场、场内与场外市场要实现有效对接,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用好主场和客场,积极研究我国期货交易所与国外期货交易所的衔接,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经济、中国期货市场的竞争力。在把国内主场逐步打造成为国际定价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的同时,也要在国际客场发挥中国优势,把中国因素转化为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