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沉重的翅膀》

2023-12-20李欣萌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3期

[摘  要] 本文采用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对《沉重的翅膀》进行解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社会面临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小说选取重工业改革这一题材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了重工业改革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在改革时代“人”的情感心理状况。小说敢于揭露时弊和改革者内心的孤寂与迷惘,同时包含着作者本人对改革的思考和想象。

[关键词] 《沉重的翅膀》  改革小说  社会历史批评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沉重的翅膀》是张洁初创于1981年,后经过修改又重新发表于1984年的一部长篇改革小说。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为了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进行自上而下的重工业改革以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社会风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而《沉重的翅膀》初稿脱稿于1981年4月,它所描写的是1981年1月1日之前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即使经历了近三年的修改,但不得不说的是这部作品是与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在大的社会背景和作者自身经验的双重作用下,作品不仅真實地再现了重工业改革的社会历史内容,而且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夫妻、恋人等情感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人”的情感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沉重的翅膀》中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解读,以及作者本人对于改革的理解和想象又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一定社会功用。

一、作家创作与时代背景

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论文学》中有这样的表述:“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1]作家深深地感知和经历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其创作也自然地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和推动,但社会和历史的作用也并不仅仅是作家创作的唯一成因,作家的个人经验也是促使其作品生成的重要因素。

1.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国家和人民从十年浩劫中解脱出来,开始迈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种“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铺展开来。张光年在为《沉重的翅膀》所写的序言中这样说:“社会主义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批披荆斩棘的创业者、改革者,向艺术家们发出热情的召唤。为歌颂工业战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指引之下的改革之风,为描写不辞辛苦地开创新局面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少作家正在进行可贵的努力。”[2]而张洁正是在这种“改革之风”的吹拂下,带着沉重的翅膀艰难创作的早一批作家之一。

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艺界提出的要求看,现实主义的创作仍然是文艺创作的总体方向,要求作家从现实出发的同时呼吁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政策要求和推动下,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自然就成为作家创作的方向,所以轰轰烈烈的重工业改革也自然地成为作家关注和选择的创作题材。

因此在社会历史环境的不自觉影响以及文艺政策的自觉影响下,这两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张洁创作《沉重的翅膀》的社会历史背景。

2.作家的个人经验

《沉重的翅膀》这部作品不仅是时代推动下的创作,同时也是作家个人经验的凝结。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个人信仰来看,张洁在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机械部工作,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她已在机械部工作了20年之久。她对于部里的运行规律以及各种细微的变化有着一定的感知,同时对于其中的人情关系也有着切身的体会,这都对她创作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她的好友韦君宜了解到她在机械部的生活工作经历后,也积极地鼓励她对这类题材进行创作,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她在《我为什么写〈沉重的翅膀〉》中这样说,“我的思想老是处在一种期待的激动之中。我热切地巴望着我们这个民族振兴起来”“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有什么权利不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义无反顾地献出个人的一切呢?”“我所以写,是因为我对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还满怀着信心和希望。”[3]

从作家个人的情感经历来看,张洁当时正与机械部领导孙友余有亲密关系,使她对于当时重工业部的领导阶层有着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重工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后来她自己也说过:“写《沉重的翅膀》不过是爱屋及乌,奋力而为……”[4]

张洁作为时代的亲历者,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这种巨大的变化无疑会刺激到作家的创作神经,召唤着作家投入创作。同时她作为公职人员的人生体验以及情感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于是在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经验的双重作用下,张洁得以创作出《沉重的翅膀》这部作品。

二、作品内容与社会历史

20世纪80年代,改革浪潮席卷全国的各个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无数的改革者、创业者都满怀着改革创新的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当中。但张洁的创作并没有局限于此,她在写改革的同时也能关注到在改革中“人”的心理变化,对“人”的情感心理进行探索。

1.反映重工业改革的风貌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不断地摸索中艰难前行的,不够明晰的未来和无法完全切断的过去就自然地产生了改革与保守的争论。改革者满怀激情渴望建立新的制度,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保守派则对此持有怀疑态度,保持了如此之久的旧有制度就一定是错的吗?改革就一定会带来好的收益吗?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不可能立马与过去决然分裂而一切都呈现出新貌,所以“新”与“旧”之间必然会形成对立,在两相斗争中逐渐探索未来发展的道路。

《沉重的翅膀》以“曙光汽车厂”作为切入点展开,描写了以郑子云、陈咏明为首的改革派与田守诚、宋克为首的守旧派之间的争斗,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小说不仅真实地描写了工厂的运营模式、改革策略以及各个岗位上工人的生活工作状况,并且真实地反映出重工业部机关单位中的复杂人事、权力争斗。在重工业部里,主要是郑子云与田守诚两位副部长之间的争斗。郑子云满怀着改革热情,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去调研,力求真实地把握改革的动向。而田守诚则不然,他心思缜密、处事圆滑、滴水不漏,为官多年早已深陷人情世故的漩涡,他更乐于保持原有的机关制度,这样能使他的官位更稳。

《沉重的翅膀》对于工厂的描写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机关单位的政策下达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政策要如何执行。郑子云力荐陈咏明来做曙光汽车厂的厂长,就是看中了陳咏明身上具备的果敢、敏锐,能够大胆地突破陈规并且敢于向陈旧习俗挑战的品质。在工厂的管理中,如何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工厂改革的核心问题所在。围绕这样的核心问题,陈咏明做出了许多的尝试,其中的关键在于解决工人的生活需求。只有真正地从工人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使他们心无旁骛地安心工作。同时设立奖惩制度,奖优奖先,将工资与生产量、生产质量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2.反映“人”的情感心理状况

张洁的改革小说与同时期的改革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她对于“人”的情感心理描写。在《沉重的翅膀》当中她塑造了多对夫妻、恋人,探索了在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在新的时代如何直面自己的情感。

郑子云与夏竹筠、陈咏明与郁丽文、吴国栋与刘玉英是作品中塑造的三对婚姻关系,他们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婚姻形态。首先是郑子云与夏竹筠,他们之间的开始是轰轰烈烈的,但随着日常的生活和相处,以及社会地位、个人性格的改变,逐渐消磨掉了两个人的情感。郑子云尊重女性有平等意识,但他一心扑在改革的事业上,忽视了感情生活,而夏竹筠则凭借着“副部长夫人”这一身份处处体现出精致、高高在上的态度,同时又由于内心的空虚而变得计较、尖刻、强势。或许两人之间是有情感基础的,但是在一日又一日的争吵中,这种情感被消磨殆尽,最终只能为了体面而维系家庭圆满的假象。而陈咏明与郁丽文则不同,陈咏明对于女性的态度和改革的态度与郑子云是相同的,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忽视自己的家庭、情感生活。郁丽文作为一个医院的医生,她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她对于陈咏明有着深沉的爱意和崇拜之情。他们二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郁丽文虽并不了解丈夫的改革事业,但她用自己无限的温柔与理解成就丈夫。郑子云与陈咏明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婚姻状况,这是作者对于“改革家”情感婚姻的想象和探索。而吴国栋与刘玉英与以上两者皆有不同,他们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平民百姓家庭的缩影,吴国栋内心有着传统的家庭观念,他关心妻子但他需要在家庭中有绝对的权力地位。刘玉英虽然勤劳能干,但在家庭地位中仍处于丈夫之下,他们之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两个人生活平淡,更多的是充满了生活中的琐碎、争吵,而很少有所谓的情感交流,这也是当时社会中大多数家庭的缩影。

书中在塑造了这样三对不同的婚姻关系的同时,还有两对恋人关系包含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想象。一对是方文煊和万群,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在困难中建立的,“文革”时期的艰苦过往使他们两个人在苦难中互相慰藉。平反之后方文煊回归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中,然而他们之间的过往却给万群带来了更多的苦难,议论、打压让万群的生活无法喘息。然而方文煊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不敢面对自己的情感,最终万群在一次意外中结束了苦难的一生。他们之间的悲剧既有时代的作用,但更多源于方文煊的懦弱不堪。而另一对是莫征与郑圆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发生在新时代,莫征的父母在“文革”中遭到迫害身亡,在无人管教的情况下,莫征有着并不光彩的过往。但是他真诚、善良,对郑圆圆呵护备至。而郑圆圆作为干部子女,她不仅没有架子反而热情开朗、善良大方,她并不在乎一个人的过往,真诚地爱着莫征。他们两个勇敢地冲破现实的重重阻碍,仅仅是因为“爱”而在一起。这两相对比之间,过去与当今的爱情,因为人的不同选择,而生出不同的结果,勇敢大胆的追求爱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针砭时弊与改革想象

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来看,作品在反映真实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同时,由于作家本人的思想熔铸其中,以及作家对社会发展的敏感把握会使作品呈现出一定的社会功用。《沉重的翅膀》出版后在20世纪80年代就遭遇了批评界众多质疑的声音,有人批评这部作品,“总的倾向不好,背离四项基本原则,错误地描绘我们国家的贫穷,作品结局消极,翅膀沉重得几乎要折断了,怎能起飞!”但从目前来看,作家的诸多描写正是因为她真实地看清了社会的面貌和社会中尖锐矛盾所在,在指出时弊的同时也包含着作家本人对改革的设想。

1.针砭时弊

《沉重的翅膀》被视为“改革文学”的代表作,作家的创作是建立在对工厂和机关单位的深入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的。而改革的翅膀之所以是沉重的,是因为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重重的困难,真正的实干家、改革家、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在面对现实状况的时候总会陷入人事的漩涡,人情关系、派系林立、钩心斗角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的社会弊病。作者从干部领导的政治斗争入手,真实地揭露出中国社会存在的巨大问题,是切中时弊的。经济社会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来已久的社会弊病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消除的,张洁在面对社会时有着清醒准确的认知,洞悉了社会的病灶并敢于将其揭露出来,这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她也敢于真实地揭露出改革者内心的孤寂和迷惘。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也是人最迷茫的时期,有的人希望能干出一番事业,但现实的阻挠常常会让人陷入孤寂与迷惘之中。郑子云与陈咏明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孤胆英雄”,他们二人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是巨大的,在时代的震动下个人力量总是渺小的。他们深陷各种人情关系的漩涡,纵有一腔热情也不免感到疲惫与无力,同时身处其中的人是无法完全预见光明未来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在作品的最后,作者设置了开放式结尾,郑子云以一千零七票取胜却由于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而田守诚落败的票选却又好像峰回路转。当时的社会条件,并没有给作者提供关于改革未来的答案,但从一千多票的数字来看,作者对改革是满怀希冀的,同时也是为当时社会的改革者树立信心,以鼓舞他们继续前行。

2.改革想象

作者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进行解读的同时,也表现出她本人对于改革的思考和想象。在张洁的笔下,工业改革的根本在于对“人”的“改革”,改革不仅是要建立现代化社会,更是要有现代化的人,社会的进步在于人思想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思想从过去的泥潭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

就如书中所说:“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全人类,还要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这解放不但意味著物质上的解放,还意味着精神上的解放。使每一个人成为完善的人。”[2]因此郑子云和陈咏明改革的重点都在于“人”,只不过他们的战场不同,郑子云是理论派而陈咏明是实践派。在工厂的改革中,陈咏明思考的核心始终是要如何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他认为调动工人积极性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而调动积极性,就势必要关注到工人的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他关心工人的情感问题,动员生产组长给杨小东介绍对象;他也关心工人的通勤问题,给工人配备自行车;又关注工人的生活问题,于是盖起了员工宿舍。同时他还设立评优评先,给优秀的小组发放奖金,以生产为先的同时又尊重了工人的个性化,所以那些在他人看来“不着调”的活跃分子,反而成了曙光汽车厂的先进代表。正因为陈咏明对于“人”的关注,使他最终也获得了工人的拥戴,曙光汽车厂也焕然一新。

四、结语

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看,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改革文学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真实反映历史现状的,《沉重的翅膀》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小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确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这部作品。作者在真实反映重工业改革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同时,反映了社会中“人”的情感心理状况,同时由于作者对社会的敏锐感知和清醒认识,使她能够切中时弊,在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同时浸润了作者对于改革的想象。

参考文献

[1]    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

[2]    张洁.沉重的翅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    张洁.我为什么写《沉重的翅膀》?[J].读书,1982(3).

[4]   张洁.可怜天下女人心[M]//无字我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5]   唐小祥.“人性”修辞、性别体验与“改革议程”的文学想象——重读张洁《沉重的翅膀》[J].文艺争鸣,2018(10).

[6]    周志雄.改革时代的改革小说——重读《沉重的翅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7]   岳雯.不彻底的改革和理性的抒情——重读《沉重的翅膀》[J].南方文坛,2014(2).

(责任编辑 夏  波)

作者简介:李欣萌,天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