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成长档案看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2023-12-20高美娇
高美娇
【摘 要】幼儿成长档案为个体学习与发展评估搭建记录、展示和对话的平台。针对当下幼儿园普遍存在的评估内容杂乱无序、评估信息呈现静态、评估主体间缺乏对话等问题,文章提出3点优化策略:一是创建“共性+个性”的关键经验行为观察指引,评估内容从多到少、从泛到精,更富结构性;二是探索“四步动态评估循环圈”,评估从静态到动态,关注个体差异分析,凸显发展性;三是建立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评估共同体,从教师在前到教师退后、幼儿在前,优化多评估主体的对话机制。
【关键词】幼儿档案评估 聚焦评估 动态发展 评估共同体
幼儿的个性化评估是遵循儿童发展特点的根本之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政策文件从理念、内容和方法都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幼儿成长档案聚焦幼儿个性化评估,探索幼儿个体成长档案中的“作品”及“作品”背后的学习轨迹,依托月主题“学习进行时”开展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过程性评估,为个体学习与发展评估搭建记录、展示和对话的平台。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成长档案评估存在诸多问题:评估内容杂乱,缺乏聚焦关键经验的意识和能力;评估信息多静态呈现,重结果轻过程,有观察无评估,未能凸显档案的发展性功能;评估主体间缺乏对话,评估信息反馈与教育活动改进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及团队开展了梳理评估指标、动态循环、多主体对话的行动研究。
一、从泛到精—创建“共性+个性”的关键经验行为观察指引
以往的幼儿成长档案中以大一统的作业单或幼儿各种作品居多,评估内容零散、单一,缺乏个体特质和发展的系统性。考虑班级实际的人数,我们精选评估内容,家园合力,在共性关键经验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评估。
1. 精心编制《儿童行为观察与发展指引》,建立儿童发展全景图
(1)纵横交织绘制、完善幼儿发展图景
横向,我们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2条三级目标中精选了21条,结合多元智能关键经验研制了《儿童行为观察与发展指引》,勾画出幼儿全面发展的心理地图。纵向,我们通过三轮“观察—研制—试用—修改”,贯通了幼儿三年的典型行为发展和观察指引的九级台阶(见表1),为教师观察和分析提供支架,并展开“寻标、对标、创标”拓展性专题研修。寻标、对标是基于《儿童行为观察与发展指引》了解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创标是在找不到对应的指标时,建构更丰富的幼儿关键经验观察与发展指引。
(2)解构层次分明的多级观察重点
我们用A+B的方式将指标分解,帮助教师聚焦重点发展指标(见表2)。其中,A模块内容是三年中持续关注幼儿的关键经验,B模块是小、中、大班一学年重点观察的关键经验,帮助教师从纷繁的信息中选取评估的“侧重点”和“代表作”。A+B组合可根据班级幼儿发展实践适时调整。
2. 精心设计“共性+个性”内容结构,捕捉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
常态个性化评估是在日常真实情境中自然渗透的,需要教师寻找并创设师幼共同活动和亲子活动中一对一的活动情境,把握不同类型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和观察的契机,有机组合高、中、低结构的评估内容。
(1)开放性与结构化相结合的主题课程共性设计
幼儿成长档案既预留了大量开放的页面,满足不同班级开展班本课程的记录和评估的需求,又对常态的主题活动进行前经验、节点性活动等半结构化设计,方便教师借鉴使用,如大班“特别的我”“走进小学”、中班“我的好朋友”“到好朋友家做客”、小班“入园第一个月”“能干的小手”等主题。以大班主题“走进小学”为例,共有2页,第1页有高结构的《幼儿入学准备问卷表》,包括身心准备、学习准备、生活准备和社会准备等模块的条目,半结构的“小学我来了”,幼儿记录和伙伴一起参观了哪所小学、幼儿园到小学的路线图、画一画心中小学的模样,教师用照片和简要的文字记录幼儿参观小学时的情景,父母记录幼儿对心中小学的解读;第2页是低结构的开放性设计—教师根据班级主题实施的情况进行自主记录与评估。
(2)聚焦关键经验发展的个别化亲子观测设计
为帮助家长通过关键经验发展的观察与评估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情况,我们以儿童关键经验指标为指引设计每月的亲子活动,如小班的“照顾蛋宝宝”聚焦关爱这一关键经验的观测,中班的“多米诺游戏”聚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观测,大班的“我的文具”聚焦幼儿整理习惯的观测。家长和幼儿共同经历亲子活动,增进情感,发现幼儿对某类活动的兴趣和某优势领域的潜能,教师或幼儿园适时展示优秀经验,丰富家长亲子互动的个别化指导策略。
二、从静到动—探索“四步动态评估循环圈”
我们将课程的推进和幼儿的动态发展自然交融,形成“观察倾听—解读识别—差异分析—有效学习”四步动态评估循环圈,促进幼儿螺旋式发展。
1. 形成闭环的评估策略—螺旋式跟进
我们强调在课程实施中“观察倾听—解读识别—差异分析—有效学习”。观察倾听是捕捉幼儿真实活动中的典型行为、作品以及幼儿的自评与互动,这是评估的依据;解读识别是在连续、动态的评估中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差异分析是了解幼儿间的差异与特点,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拓展幼儿的学习,在师幼互动中,实现以评读懂幼儿、以评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2. 架构多层级的评估方案—线性化发展
评估需要教师心里建构起易操作的“体系”,勾画出幼儿的线性发展线索,形成多层级、多循环交错的评估体系,既要看懂幼儿的过去和现在,也要看到幼儿未来发展的可能,更好地促进每一名幼儿个性化发展。
(1)明晰各年龄段重点关注的幼儿关键经验
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幼小衔接相关准备是评估幼儿的关键内容,这是长线跟进的评估“体系”大循环。例如,大班《儿童入学准备问卷》明确了幼儿在身心、学习、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入学准备,第一学期10月初评估时找到差距,与第二学期5月再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幼儿的明显进步,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是一条长线的评估闭环。
(2)规划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学期评估重点
各年级组审议一学期课程的主要内容后,预设每月要重点评估的几条关键经验,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动态地评估班上的每一名幼儿,明晰幼儿每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要跟进的支持措施,这是“体系”里的中循环。
同时,在确定融入课程的各阶段评估重点及行动计划后,每一阶段的评估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每月、每周乃至每一个幼儿群体评估的小循环,方便教师关注每一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从前到后—建立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评估共同体
1. 建立多主体评估的共同体
过去,教师单独评价幼儿;现在,我们吸引和鼓励幼儿、同伴、家长一起参与评估和结果使用。过去,档案评价完成即结束;现在,“档案的信息给评价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时、清楚、易懂的反馈,并在一定时间内向评价活动的参与者与评价结果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个体发展的纵向信息”,中、大班幼儿的互评和自评,让其真正成为档案评估的主人。提前规划协调,提供有效指导,提升教师、幼儿、家长建档能力和积极性,发挥多主体参与的价值,让评估更加立体。
2. 实现多评估主体间的对话
在真实情境中建立评估多样态的反馈系统,从反馈的目的、时机、内容和形式等维度优化多评估主体的对话机制,促进评估与教育整合。以作品主题设计、收集、整理为例,因事先明确档案要传递的信息及作用,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适合的评估方式,对于不同内容和时期的作品进行评估与指导,尊重和了解幼儿对作品的选择与解读。
在幼儿成长档案评估优化的路上,依据观察指引建构起教师评估的支架,在多主体的评估共同体合力下,教师努力在课程实施的循环体系中,看见并有效支持每个幼儿真实的发展,帮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有效保障。
本文系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问题与解决:幼儿个性化发展档案评价研究”(结题号:J2022307)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