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新”课堂教学改进 协同提升教师培训效果达成

2023-12-20姜宇航

体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新体育教师培训

文/姜宇航 杨 帆

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从“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课堂的要求出发,紧紧围绕中小学校办学目标和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以三年为周期,提升项目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一、“双新”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新常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基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达成提出了具体建议,在课堂教学的层次和学业质量评价中都有了变化与更新;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片段运动技术为主的内容,在课程内容的主体设置上,“以教定学”依然是目前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执行方式,缺少基于学生立场出发的整体性设计,针对如何将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背后的“真实世界”对接,强化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的教学模式转变。2022年6月,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义考”),指出对小学四年级、六年级进行过程性考核,并占据总计20分的体育考核成绩。如不能将体育课堂教学与新课标、新义考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相结合,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在水平二、三阶段,围绕着测试项目进行机械式的学练,迎合考试内容,无法为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发展而服务,最后导致“以考定学”的错位问题[1]。

二、实现“双新”体育课堂教师培训的保障

(一)精准分析项目学校培训需求

培训项目主题定位为“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新思路”,选定的项目学校共计两所,分别是北京学校、龙旺庄小学,两所学校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图1)。

图1 项目学校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学校教师培训需求和专业化发展情况,研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项目组开展了项目校教师的培训前期调研,调研方式为入校记录、访谈、观看学校特色体育活动、观摩学校体育课、参与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等途径。

调研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专业发展调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及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现状等专业发展情况。

调研目的为分析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的特点和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的现状,了解项目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实际教学能力。

(二)项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分析与重构

1.专业发展途径相对少

两所项目学校仅有一位市级骨干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较低,在区内和校内发展的途径单一,特别是参与区级教研的活动比较少,其中既有教师的自主原因,也有学校的工作量较高的客观原因,但从教师发展途径的角度来定位,两所项目学校均有60%以上的教师每年参与区级以上体育专业培训的次数为1次以下,每学期参与区级体育教研的次数为5次以下,与城区学校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从专业发展的机会上较为局限和闭塞。

2.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与习惯

通过访谈与观察分析,两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够了解,虽然接触过相关内容,但在当前的教学中,还是比较依赖自主经验设计和实施,缺少客观性和落实新课标的自主意识,容易造成教无所依,教学层次无序。

3.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缺乏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调研发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表现为教学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均衡。在培养学生体育品德能力、学生运动能力、学生健康行为能力、课外活动开展指导、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均衡的现状。在课堂的教学与实施能力角度,两所项目学校45岁以下的教师都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认知较简单,针对课堂创新能力,特别是新课标提及的六大类项目、大单元教学逻辑等关注较低。

4.培训的迫切需求

通过访谈和研讨,两所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均渴望区级以上的专业发展指导和引领,培训项目根据学校定位,融合区级、市级教研员和学科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突破教师的瓶颈,实现自主发展的迫切愿景,利用为期两年半的针对性培训,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双新”体育课堂教学培训提升策略

(一)建立项目学校“四动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项目学校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四动课堂”(问题驱动、情境调动、结构撬动、平台互动)模式[2]。

课堂问题驱动,是利用有效的问题提出与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问题驱动教学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1:在技术要点启发时提出问题——跨越式跳高由哪几个技术结构组成?山羊分腿腾越由哪几个技术结构组成?体操项目教学时给予保护与帮助的措施有哪些?

问题2:在战术配合时提出启发性问题——足球运动中结合技战术的配合有哪些?篮球攻防对抗中如何有效利用全场盯人防守延误对方进攻时间?

问题3:在游戏时如何改变比赛规则,提升学生的学练兴趣——如何进行组间交换,提高游戏难度?如何通过调整接力棒次提高成绩?

问题4:在情境教学中,语言表述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学练——同学们你们已经进入大森林,如何在森林中完成躲避大树的障碍跑呢?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动物是跳着移动的?

课堂情境的调动,合理的情境设计,引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探索、讨论和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直观、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的探索、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新知识预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活动,强化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情境1: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立定跳远设计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蟋蟀回家、动物王国运动会。

情境2:结合德育教育主题设计情境新兵训练营、我是特种兵、保家卫国等。

情境3:球类运动战术主题欢乐二打一,场地区域规划的以少打多,疯狂笼式足球3v3。

课堂结构撬动,引入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练效果。将问题视为体育学科知识构建和学生思维的载体,通过整体设计的平行问题组、进阶问题链或问题群,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并在课前充分准备。不仅需要教师非常熟悉教学内容,还需精准分析学情,这也是成功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的必备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主要以学生的探索为主,可以持续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也可分组进行讨论。在这个阶段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适时提醒和引导,防止偏离本课主题或问题不明确。

接下来是解决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

最后是结果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小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小组整体表现、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通过采用以单个或多个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理应具备良好的引导能力和评价技巧。

1.巧用标志盘撬动足球技战术教学——将标志盘进行不同区域的规划设计,设置安全区,利用条件限制形成有效区域配合。

2.跳绳妙用撬动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将跳绳在不同的位置区域摆放成不同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单人和小组的跳跃练习。

3.操课教学时,利用小垫子完成障碍跑、爬行、搬运类游戏设计,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运动负荷,丰富游戏内容。

课堂平台互动,利用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平台,促进项目学校与区内、市内、国内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学校广泛交流与研讨,使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二)基于不同场景的课程开发

在“双新”背景下的培训目标定位引领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效果,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满足85%以上学生的学练,都是值得体育教师研讨的话题。

培训项目团队自2020年开始,参与开发了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家校社协同共育短视频课程、融媒体课程(图2),此类课程一般时长在10分钟以内,可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基础、水平、性别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基于学生立场设计、补充、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短视频课程的碎片化学习特点,使教学资源得以更广的拓展,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选项,提高师生教学效率,满足当前因课时过多无暇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短板[3]。

图2 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家校社协同共育融媒体课程

在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家校社协同共育融课程基础之上,培训项目团队还加强利用此类课程对体能、健康教育等课程内容的关注外,另外针对北京市四、六年级过程性考核进行了课程开发,本培训项目的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协同育人探索,为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打好基础,减轻家长焦虑,促进学生考核达成率。

在培训项目短视频课程开发基础之上,继续关注加强对学生参与过程性考核的效率落实,进一步细化了家校共育基础上的具体建议和策略,分别结合学生、家长的不同关注点提出了不同的练习建议。

针对家长关注的要点,因为测试内容首次进行统测,为学生稳定发挥出自身测试水平提出了5个策略。

策略1:明确各项测试的测试方法,其中知晓3台仪器(身高体重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还要知道测试仪的调试方法,保证测试仪器数据正确性。

策略2:对于非仪器测试项目(50米快速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8往返跑),要结合项目特性,进行学练的进阶性设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练。

策略3:小学生由于个人身体素质原因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往往容易对测试项目产生畏惧、紧张和焦虑。教师在教授和测试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够轻装上阵,并具有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策略4:依据学生运动能力与试测成绩,开具学生阶段性体育锻炼运动处方或帮助学生制定相似的锻炼计划(短期、中期、长期),形成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规划、设计并录制、推送多种学练视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家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技术学练和运动能力培养。

策略5:测试能力更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之一,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常常会成绩不理想,不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此时解决办法就是要在学校整体时间安排的前提下开展模拟统测,让学生能够明确整体测试的程序,感受集中测试的压力,并通过短时高强度的测试刺激,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测试强度,具备正常的测试心态,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

四、结论

培训项目以行动研究为主开展有主题和设计的教研活动,突出以学科专家引领的区域活动为载体的学科建设,成立正高级、特级教师为主体责任人的教学共同体小组,突出成果导向的基于课堂问题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加强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区域辐射作用。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在于解决个人专业发展与体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育或教学问题的技能与能力。因此,培训项目要统筹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引导和领航,也需要一校一策、一人一案去构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不断拓展教师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发展。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新思路,达成对教师知识体系的重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提升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项目学校体育课堂新思路的高质量发展[4]。

猜你喜欢

双新体育教师培训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