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里到外透着轻佻

2023-12-20孟渐新

新民周刊 2023年47期
关键词:好莱坞舆论

孟渐新

2023年末的电影市场新片云集,曾执导口碑之作《心迷宫》和《爆裂无声》的内蒙古导演忻钰坤在11月底也带来了新片《热搜》。

影片采用了近两年观众熟悉的配方:具有高话题性的社会议题,试图佩上演技勋章的名演员,带类型片特征的现实主义风格——如此看来《我不是药神》的确拉开了某种意义上“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幕。

“新”之所在,在于如今这批电影关注现实题材,使用现实主义方法,更在于融入了好莱坞主流的类型片剧本创作方式——《热搜》也是如此。虽然本片是一部关注当代社会时髦话题的电影,包含了网络传播、舆论操纵、校园霸凌、黑恶势力等多个社会热点话题,但影片的实质构成,却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英雄之旅”——女主角“陈妙”在“三幕剧”的时间里,经过小成功、小失败、大失败,从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己之力单挑金主为代表的黑恶势力。甚至电影节奏都几乎依据1:2:1的典型比例,踩在了节拍点上。从剧作结构来看,本片可算是一部依靠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生产的“标准行货”,无功无过。

然而,影片在舆论场面临的批评声,恰解释了“行货”为什么极可能成为AI牺牲品——为了让主人公踏上“英雄之旅”,影片强行改变了女主性格,一反開头铺垫的冷漠、自私形象,此外还脸谱化了极恶的反派阵营,至于影片中流露出的“父母皆祸害”倾向,又与本地文化格格不入,让影片整体观感更为诡异。

生活被消解在“公式”上,票房被预置在“话题”中,观众被算计在“舆论”里。

影片的优点无疑是敏锐地体察到当代社会中,网络舆论对于普通人观念的操纵——无独有偶,近期热播的TVB台庆剧《新闻女王》也以此为核心发展故事。然而,如果与同样得出“网络舆论猛于虎”观点的初代佳片《搜索》相比较,《热搜》的失利,恰如“行货”与“手工艺品”的货比货。

陈凯歌导演的水平,行至今天可以用“忽高忽低”来略作概括,但2012年拍摄的《搜索》无疑是他的次高点。也许是被“一个馒头的血案”编排得吐血,陈导带着怒火的表达,反而让影片呈现出艺术作品中难能可贵的“贴脸开大”——创作者敢于愤怒,并对创作的故事人物勇于臧否……这些本是陈导对于个人境遇的维护,却偏巧歪打正着地站在了人民的立场,对那些造谣者予以了无情的暴露,并安排了破败的结局:影片中被攻击的对象必须死,就像留下“人言可畏”的阮玲玉一样惹人怜惜,而影片里造谣的媒体从业者失业、失爱,一败涂地,算是对她信口雌黄的“艺术惩戒”。

而《热搜》的视点,则移向了那个搅起了轩然大波的自媒体人。创作者希望让观众代入主人公“陈妙”的境遇,但事实上,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正是被这样一群不曾确认消息准确性的“自媒体”搅扰得谣言漫天,一地鸡毛。甚至影片本身漫长的126分钟里,都无法为“主人公轻信误报”导致的事件发端进行解释。影片中,主人公热血沸腾的“揭露真相”与义正辞严的“正义发声”,与影片外创作者心安理得地使用编剧公式构建“标准故事”、理所当然地使用嵌入话题营销引流,构成了一个从内到外透着轻佻心理的创作相:生活被消解在“公式”上,票房被预置在“话题”中,观众被算计在“舆论”里。无怪乎观众走出影院一咂摸,这片子为什么怪怪的。其实打个比方就很好理解:菜籽油还是地沟油,看炒菜色彩不好说,但真吃进嘴里还是不同的。

猜你喜欢

好莱坞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1月好莱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