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动青海省理论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12-20赵兰郁
赵兰郁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提升理论宣讲大众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群众工作,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重要观点。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广大理论宣讲工作者在宣讲工作中着力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这是理论的需要,是新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针对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情况,以“牧民迁徙到哪里,宣讲队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推动基层宣讲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牧民帐篷、农家炕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各项惠民政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讲,要从根本上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贴近人民群众,需要组织面向基层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不断增强宣讲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使党的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使理论宣讲真正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一种认知过程。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展现理论宣讲风采魅力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信心就是力量,自信方能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理论宣讲中,自信自立至关重要,这是做好宣讲工作的基石。理论宣讲的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底蕴深厚的优秀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宣讲的自信。青海省各地通过举办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宣讲稿评比等活动,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平台,不断提高理论宣讲质量,尤其是在以“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青海省基层理论宣讲大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理论宣讲个人以及“理论+文艺”式宣讲节目和宣讲稿,展现了青海省宣讲工作风采。
实践成效证明,做好理论宣讲工作,需要自信自立,展现风采魅力。热爱理论宣讲工作,把握宣讲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宣讲。宣讲中要增强自信心,投入时间、智慧、精力,结合所见、所闻、所思形成独到见解,持续投入理性和激情,多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讲。同时,灵活采取互动方式,调动受众积极性,提高受众参与度,让宣讲氛围变得活泼起来,让理论宣讲贴近人心、富有情感。
自立就是要有想法、有见解,不能照本宣科,不要人云亦云。对宣讲主题积极学习、深入研究、认真总结,找到逻辑、建立框架、构筑体系,用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以理论为指导,以现象为切入,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运行机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广大干部群众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创新理论宣讲表现形式
守正是基础,创新才是目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思想结晶,真正做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好理论宣讲工作,就要做好守正与创新。
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宣讲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群众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宣讲内容才能入脑入心。青海省各地创新宣讲形式,用群众语言举例子、讲故事,深入浅出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好落实。积极创新“理论+百姓+文艺”宣讲模式,编排文艺曲艺作品,通过花儿、皮影戏、贤孝等表现形式,使基层群众在寓教于乐中生动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玉树州坚持“百姓走到哪里、宣讲送到哪里”,形成草地宣讲、帐篷宣讲、谚语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以及夜间党课、口袋手册、便民u 盘等基层宣讲的“玉树办法”,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既解决了基层宣讲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及时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理论宣讲现实回应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理论,都能够有力回答时代问题,经得住时代考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能培养人们的问题意识,以及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自觉。坚持问题导向,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风格和重要品质。在基层宣讲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青海省多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的特点,针对宣讲形式单一、联系实际不够、内容与需求契合度不高的短板,积极关注与广大干部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论需求,根据不同受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确定宣讲主题、宣讲目标、宣讲方式,区分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基层群众等不同受众,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用群众更容易接受的群众语言,讲群众愿意听、能听懂又能接受的话语。和基层群众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现理论宣讲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真正使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深化理论宣讲工作,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调研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量身定制的宣讲内容,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理论宣讲整体格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观念就是在确认事物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本质规律。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全面准确了解事物,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方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善于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实践表明,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是提升理论宣讲工作质量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理论宣讲工作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关联着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思路,另一方面关联着广大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需要我们切实提高系统思维,全面考量、精准定位、敢于担当,促进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1.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策划能力,主动提供服务,大力宣传青海省各战线、各领域创新举措、改革案例、重大成绩、动人故事。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来认识、谋划、推进宣讲工作,在宣讲内容策划、宣讲对象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等方面,要系统考虑、精心谋划。
2.加强宣讲内容体系化建设。既要讲透国家大事,又要回应身边关切;既要回顾历史,又要展望未来。要在坚持价值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的基础上,有效构建宣讲课程体系。
3.实现宣讲对象分众化覆盖。对机关、企业、学校、社区、部队等单位,老年、中年、青少年等群体,宣讲活动要覆盖到位。针对不同对象群体,以整体思维统筹安排宣讲活动。构建多层次宣讲队伍体系,结合不同行业、单位和团体特点,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组建各类特色宣讲团队。在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不同层级建立相应的宣讲员队伍。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书写理论宣讲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胸怀天下,是一种使命担当,也是一种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胸怀天下,要求理论宣讲工作者有全局意识,提升对宣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新形势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给宣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就要求青海省各地宣讲部门自觉把自身置于服务保障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围绕省委工作重点和理论热点,积极履行工作职能,谋定目标,主动作为。要求理论宣讲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始终把讲政治作为宣讲工作第一位,时时、处处把讲政治烙印在脑海中、融汇在血脉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积极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推动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和宣讲事业进步与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及时跟踪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时事,准确把握时代前进脉搏和青海省发展的大局,全面掌握宣讲工作技能技巧,从内心热爱理论宣讲工作,把理论宣讲工作作为个人永无止境的价值追求,为党的理论宣讲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