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探索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

2023-12-20苏联军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赛技能

余 炼,苏联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落实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中医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决定中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科人才培养是立校之基,发展之源。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是当前中医药高等院校面临的挑战与要求。

我校以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为契机,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方针,全面加强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方式、中医文化自信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1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也称全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医学学科领域的国家级、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旨在培养医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运用能力,倡导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在2018年—2021年的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湖南中医药大学取得的成绩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荣获团体金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单项第一名6次。参加全国性的大赛,既收获了荣誉,增进了师生感情,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培训及比赛过程中也暴露出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我校以比赛为契机,结合实际情况,推动了一系列广泛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2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专业兴趣渐失致学习动力不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自主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其更加高效的信息加工能力,投入更多的精力。调查[1]发现,新生入学时有90%的学生对专业兴趣浓厚,但从上课状态、学习态度、毕业考核、就业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大学生入学初始的专业兴趣易受学校、家庭、个体及志愿填报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繁重的课时压力、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学而无果的迷茫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从入学伊始充满憧憬到对专业渐渐失去兴趣,进而自主求知欲望丧失,学习动力不足[2]。走向工作岗位后,专业知识维度、知识获取和能力掌握维度、诚实守信和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维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部分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3],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尴尬局面[4]。

2.2 教师——重床叠架的工作淹没教学初心 2017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的本科教育离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越来越好的优质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教学投入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5]。教师的教学投入不是简单的“教学工作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情感的总合[6]。长期处于压力大、工作繁忙的状态,不少教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表现为对教学工作兴趣减退,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负面情绪放大。同时,不断扩大的学校招生规模、与日俱增的职称压力,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教学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

2.3 技能考评——循常习故的形式难与临床接轨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影响,中医学专业教学以课堂讲授法为主,见习、实习、实训等方式为辅。中医临床具有难以重复和主观性较强的特点,中医教学体系较之西医发展缓慢,中医临床技能训练缺乏技能培养方式和方法[7],具体表现: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置繁杂、前疏后密练习时间不足;传统一对多的带教技能训练,教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考核模式单一陈旧、挑战度低、通过率高、与临床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学校、教师、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低,导致训而无用的尴尬境地。

3 以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为依托探索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3.1 以赛促学,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内驱力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基于临床实际问题设置竞赛项目[8]。方剂与中药相结合、针灸与推拿相融合、标准化病人(SP)在临床接诊中的应用等,打破常规考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痴迷成绩”的优等生并指引迷茫消沉的学生。考核强调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明确临床知识需求及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的标准,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系统的理论修养与丰富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

基于极限负荷下心理承受力设置赛制,全天赛程,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保密性和五比一的裁判选手比,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间接体现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与强劲对手的同台对擂,让学生也能意识到在校期间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能力。

大赛训练和实质考核,有利于引燃学生内在的中医学习热情,对学校的师资及教学质量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肯定,重新定位一名合格中医师的努力方向。同时,学生可发现日常学习中的不足,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兴趣内化为内驱力,重拾中医学习乐趣[9]。

3.2 以赛促教,重视教学投入,重燃教学热情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从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堪称医学生的“奥赛”。参赛选手全部来自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大赛的主题也全部来自于临床实际案例,赛场模拟真实临床场景,还原实际防控救治过程。赛制模式成熟且全国相关院校非常重视,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学校教学质量及教师水平是一种严酷考验。我校针对每个竞赛单元分别组建了一支强劲培训团队,积极投入到竞赛培训中。

3.2.1 一对一指导,不吝时间 学生学业紧张,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夯实理论、理清操作步骤;线下,一对一指导,捋清知识脉络,攻克理论难点。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向学生演示、纠正操作方法及动作,通过深度讲解,学生重新认识到理论的重点难点与临床实际重点难点的差别,调整操作方法及步骤使其更加贴合临床实际。同时,竞赛筹备指明了人才培养和学科教学大纲修订方向。

3.2.2 精心准备,走心培训 在每个竞赛周期,每个竞赛单元团队都会于培训前,集体回顾并分析往届竞赛实况,并根据每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培训中,培训团队则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案及方法;竞赛后,培训团队及时收集比赛信息,分析比赛得失,通过大赛逐渐凝炼教学方法,提升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及能力。

3.2.3 传道授业,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赛中学生获得的优异成绩是对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肯定,是教师教学价值的体现,以此为契机更能引燃教师教学的热情,带动全校教师教学积极性[10]。

通过比赛,我校教师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既能促进教学精力的投入,又能明确课程教学方向,优化教学方法,大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3.3 以赛促改,推动教育教学全方位改革

3.3.1 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忙起来[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强调: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故培训团队将刻苦学习的思想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分数,从时间上忙起来,提升课程挑战度;从思想上忙起来,使学生了解培养方案,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课堂学习动力;从行动上忙起来,应用核心目标-成就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设立阶段性的成就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产生自我认同,克服惰性,多管齐下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以此夯实基础,以“忙”明确学生发展方向,使学生摆脱迷茫。

3.3.2 营造实践氛围,使学生练起来 培训团队将竞赛考核模式融入日常教学,对原教学设备及设施改扩建,定期开放中医诊断实训室,增加学生脉诊接触次数,使脉诊体会不断加深,强化脉诊重要性[12];将中药学标本室由实验楼搬至教学楼,长期开放,使学生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组织校内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以赛促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诵读大赛、《方剂学》知识竞赛等各学科校内竞赛,组织参加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提高期末考试记忆类分数比重,通过以上形式让学生背起来,夯实理论基础,促进中医思维的建立及强化。此外,培训团队还参考竞赛考核内容及形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原有毕业考核基础上增加中医脉诊、中医望诊、中药辨识,以毕业压力提高本科生对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视,以考促练。

3.3.3 基于临床需求,优化课程体系[13]培训团队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基于临床需求,组织高年资教师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分段设计、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体现系统性、规律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深挖课程特色,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主要措施有:(1)延长部分课程学时,尤其增加中医专业中医类专业课程学时。如:四大经典课程均由64学时增加至72学时,《针灸学》课程由48学时提升至72学时。(2)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比例。如:《针灸学》课程72总学时中实践操作课占40学时,《推拿学》课程32学时均为实践操作课,并因此提高了期末考试实践类分数比重。(3)增添特色课程,开设经典原著选读。如《医宗金鉴》《脾胃论》《医林改错》等,加强学生对中医思维和文化的认知。此外,中医拔尖班学生还开设了野外采药实践课程。

3.3.4 缓解考评矛盾,创新考核模式 胜任力起初主要应用于管理型岗位研究。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岗位胜任力在医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受重视,在医学教学模式中逐渐兴起[1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核心即培育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依据培训大纲具体内容和标准分专业实施[15]。培训团队基于此建立了“三环节、渐进式”中医学专业临床思辨能力测试模式并应用于笔试考核。实现单次考试人数多、时间短、投入少的仿“标准化病人(SP)”考核模式,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意识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无统一评价标准,管理效率低,教学效果难以保障等制约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问题。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一系列的中医思维创新,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均衡发展,且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较强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熟练的现代医疗技术和高尚医德的全面型综合人才,以适应中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以多年大赛培训为基础,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我校中医学专业应届本科生在执业医师考核中,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排名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24所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排名位列第5,教育教学改革效果较为显著。

3.3.5 新医科新挑战,秉持中医特色 中医药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机遇期,社会发展与人类健康的不断变化,对中医药多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人才培养需借鉴新医科理念内涵,匹配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人才多样化需求[16],在此背景下,中医如何秉持中医药传统特色,开拓和改革中医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和新体系,成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和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7]。结合大赛培训经验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我校提出以“整体观念”构建中医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

以学生和自然为整体,建立中医思维应对未来疾病。多元文化冲击、现代教学模式、科技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医思维氛围淡化,导致中医创新乏力,将难以应对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难以突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18]

以学生和社会为整体,切准社会脉动炼就未来技能,提高中医人才临床专业技能,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中医力量[19]。在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应突破中医发展传统观念,不能“故步自封”或“独善其身”,应勇于实践,与其他学科主动碰撞、交叉、融合,开拓发展新方向,培养中医知识体系扎实、开放包容,具有中医思维、岗位胜任力、科研创新力等未来技能中医人才,完成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并轨。

中医药院校应以学生和教师为整体,转变教学思路培养未来人才。以“学生中心”,变“管”和“教”为服务,引导、帮助和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我会学习”“我能学习”“我以学习为乐”,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享受学习的习惯和动力,让学生保持学习和进步热情。金课助力通识教育,由“专”转“博”,为学科教交叉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和灵感。

4 结 语

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作为全国中医药院校普遍高度重视的一项重点赛事,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搭建院校间交流平台,推广前沿教学理念,引导和推动中医教育改革发展,旨在通过大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为中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指明改革方向。新颖且不断创新的比赛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也为各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借鉴。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方针,通过大赛的积极准备和竞赛中的奋勇争先,将大赛蕴含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提取出来,融入到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之中。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措施,充分带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巩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断夯实临床实践技能,强化学生中医思维,提升了我校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也为新医科背景下中医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赛技能
高级技能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拼技能,享丰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