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四面来
2023-12-19陈志宏
陈志宏
秋风卷起红土地上一片宽大的梧桐叶,飘飘忽忽,悄然落在屋瓦上,与阳光打个照面,向空中的流云挥手致意。这幢别致的木质骑楼,阔大恢宏,具有典型的客家围屋之风,四面直挺的立柱,撑起敞亮的走廊,给人新颖别致之感。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小楼,掀起的调研之风,在历史上引领风潮,为中国革命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在江西省寻乌县郊外,一个名叫马蹄岗的地方安静如梦,层层叠叠的绿装把它打扮得格外精神,像壮汉策马扬鞭,奔向梦想的远方。站在马蹄岗,顺着那片梧桐叶,我看见风自八方起,又从四面来,一个关于调查研究的动人故事,隐约传来,宛如风中一首歌。
九十多年前的春天,一代伟人在这里留下寻求真理、开创路线的脚步。他步履匆匆,在这片红土地上奏响春天的旋律。
1930年5月,毛泽东由时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陪同,用双脚走遍县城的每个角落,召集各行各业的群众,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拉开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寻乌调查”的序幕。他带来的实事求是之风,吹拂绿水山岗,吹遍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所做的一次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材料最翔实的社会调查。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向好。此时,党内原有的某些“左”倾情绪重新抬头,他们迷信“本本”,对中间阶级的策略始终模糊不清,有时甚至对农民和城市下层小资产者以外的部分社会成分执行了一些过“左”的政策。为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出现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的错误,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对城市商业做一番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
毛泽东历史性地选择寻乌,寻乌调查因此成为党史上光辉的一页。
他为何会选择此地做城市商业调查呢?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巧妙地合在一起,所有的偶然化作了历史的必然。
一直以来,毛泽东下定决心要了解城市问题,但之前忙于打仗,没有时间搞调查。在中原大战爆发后,蒋介石无暇顾及红四军的行动。红军在赣南的根据地相对巩固,战事较少、环境相对安定,为毛泽东进行城市调查创造了“天时”条件。
“地利”条件取决于寻乌特殊的地理位置。“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寻乌地处赣南与广东东江地区交界处,商品流通频繁,这里成了商业中转枢纽。
“人和”优势得益于县城居民对红军的信任,当然更少不了一个人,他就是寻乌调查的重要协助者——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时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同志。毛泽东要开调查会,古柏不仅按毛泽东的要求,请来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而且自始至终陪同调查,兼做“翻译”和记录整理工作。
风从四面来,吹得煤油灯噼啪作响,把“商业”“土地”“经济”“交通”“革命”等字眼,吹向夜的深处,吹进历史深处。
在尋乌,经过深入调查,毛泽东发现一个事实:富农是由半地主性质的富农与比较富裕的自耕农或中农组成的。前者是“农村中最恶劣的敌人阶级,在贫农眼中是没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打倒的”,后者则是“他们的全部出产都是亲自劳动,不是剥削他人来的”,这有明显的区分度。
经此一事,他找到工作的落脚点,对富农区别对待,有打击,有保护,在土地分配中确立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由此惠及百姓,利于革命。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全面和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在寻乌,通过详细调查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商业状况和旧有的土地关系、土地革命等情况,获取大量一手材料之后,毛泽东写下了《寻乌调查》和《调查工作》(后更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风从四面来,凝聚成一段光辉的历史。
历史之风,吹彻大江南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屋建瓴、高位推动。他深刻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多次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研之风,发扬了我党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历史之光照亮现实。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经“调研之风”的吹拂,我深受启发。课堂上,我会多留一些时间,讲授党史中的调研故事,让学生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基础上,明白调研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应用文写作课上,每次上到“调查报告”一节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多做调查,教导他们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写出优秀的调查报告来。我曾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江西省乡镇卫生状况调查”,收回来的作业,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见,学生的调查是下了功夫的。
迎着风,到寻乌。在寻乌,一片树叶在空中画出风的形态,让我久久沉思。这时,我沿着历史长河溯源,思考升入新维度,思维跃进新层次,脱胎换骨,神清气爽。
红色故事代代传,红色文化润心田。
我从一片梧桐叶上,读懂历史,似乎看见大国崛起的弧度,听到民族复兴的脚步。我们这一代人,紧握历史的接力棒,开始新的追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