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3-12-19宁淑辉
宁淑辉
(南城县中医院康复科,江西 南城 344700)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ischemic stroke hemiplegia)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同侧肢体及面肌肌力减弱、运动功能发生不同程度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1]。缺血性脑卒中病机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复发率、致残率高,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点[2]。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全身状态,但功能康复效果较不理想。中医学在治疗偏瘫中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从病机出发,给予辨证论治,并采用针灸、汤药等方法治疗,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3]。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物可通过皮肤高效渗透并到达深部病变部位,利于药物吸收,可改善局部气血[4]。研究表明[5],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的临床疗效,改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结合2020 年9 月-2022 年12 月我院诊治的72 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探究针灸联合透药疗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2022 年12 月南城县中医院诊治的72 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6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64.19±2.10)岁;病程8~36 d,平均病程(17.29±2.10)d。观察组男18 例,女18 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64.60±2.65)岁;病程9~37 d,平均病程(17.10±1.99)d。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纳入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6];②均合并偏瘫,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③无严重针灸、透药禁忌证[7]。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重要脏器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感染、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针灸治疗:选择一次性无菌毫针,规格:0.30 mm×40 mm。穴位: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少泽),下肢(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三阴交、昆仑),上下肢均取双侧。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使用75%的乙醇对刺手、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平补平泻法直刺穴位1~1.5 寸,然后采用提插补捻针法、候气催气法,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震感为主,留针20 min,拔针后采用干棉球压迫针孔2 min,1 次/d,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采用针灸联合透药疗法治疗: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将药液导入小药垫内,并将小药垫置于势头的大药垫下,将电极表面膜撕开,把电极小心置入大药垫上,并贴于偏瘫肢体疼痛部位进行靶细微治疗。频率设置为1250~4000 Hz,热疗温度<50 ℃,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度和引起肌肉收缩范围内为宜。上肢、下肢各治疗20 min,1 次/d,6 d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不良反应(皮疹、瘙痒、乏力、恶心)发生情况。
1.4.1 临床疗效[8,9]显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在器具辅助下基本可正常行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有效:肢体功能恢复65%,可进行简单肢体功能活动,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Fugl-Meyer 评分[10]采用Fugl-Meyer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包括33 个上肢条目,17 个下肢条目,每个条目1~2 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佳。
1.4.3 Barthel 评分[11,12]总分100 分,≤40 分为生活无法自理,41~60 分为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60 分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 评分、Barthe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严重脑血管疾病,而偏瘫是其常见的并发症[13]。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主要给予促血液循环药物、康复锻炼,药物主要作用是稳定病情,预防复发[14]。而康复锻炼治疗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存在差异。如何科学合理选择其治疗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15]。针灸治疗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但单纯针灸治疗疗效有限,肢体功能改善较不显著,且功能障碍恢复较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透药疗法得到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疗效[16]。但该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具体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安全性等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联合透药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分析认为,针灸治疗可通过穴位进行局部刺激,利于血液循环改善,预防血栓发生[17]。与此同时,联合透药疗法可增强局部作用,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同时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Fugl-Meyer 评分、Barthe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良好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利条件,该结论与顾丽雅[18]的报道相似。考虑原因为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可实现优势互补的优势,通过穴位刺激、皮肤高效渗透,实现双重机制作用,可显著增强对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从而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19]。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可见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采用针灸联合透药疗法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流恢复,调节脑血流循环,进而确保良好血供,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供条件[20]。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透药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的效果良好,可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